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5年第8期
编号:11265442
李晖模式的启示(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中华武术》 2005年第8期
     张广德赴港授课,吴彬亲自与黑志宏切磋太极推手,并指着旁边的盆景现场说法:推枝叶再用力,只能使其弯曲或者倾斜,而不能推倒,只有推动主干,才会取胜;向刘娟传授他新编的武术小套路,告诫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既是老师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又是一般人渴望的真知。李晖以她的诚心实意做到了,得到了这些名人老师的认可,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因为,这些老师均是现实生活中的武术养生大家,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而不像演绎过的“英雄”高不可攀,更不是虚幻中的神话。造神的时代早已不再,人们更相信实实在在的东西。李晖聘请张广德、吴彬亲自为自己的会员颁奖,确实独具匠心。在现场记者见到二位“大师”成星的瞬间,会员们为能与“大师”合影而自豪。

    借助名人效益也有学问。武术养生的大师效益不可低估,前些年,在三亚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期间曾发生过参与者因渴望目睹名师风采而挤碎玻璃大门的“事件”,足见在武术养生领域内名人效益有多大。

    “李晖模式”之四就是坚持做公益事业,树立企业形象。
, 百拇医药
    在李晖的活动中,人们经常看到两位嘉宾: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和中联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中国女排宿将陈亚琼,原因何在?我想与李晖经常举办公益慈善活动有关。

    香港是座商业化大都市,为了生存与发展,赚钱固然重要,因为李晖必须要面对每月巨额的开销。但做慈善公益事业同样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是发达的地方,慈善公益事业越是衡量个人和企业道德水准的参照。一些名人或企业在做公益慈善事业的同时也宣传了自己或企业,而且人们不会怀疑他有商业目的。北京人艺演员濮存昕公益广告产生的效益远远胜过他做商业广告的影响。香港演艺界成龙等更是对公益慈善事业乐此不疲。道理就在于此。

    武术文化与单纯的武术培训是不一样的,它本身就含有浓重的非赢利色彩。李晖正是抓准其与众不同的命脉,扬武术文化之大旗,做造福人类健康之事。

    对于慈善公益事业,李晖武术文化中心的口号是“积极参与,走人社区”。他们义务创编、教练、推广的“职业健康开心操”“中西区敬老嘉年华”“全港武林赈灾大会”“享受无烟环境开幕式”“心情行动有情有义”等,在香港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同时在做善事的过程中,也展现了李晖文化中心自身的形象。
, http://www.100md.com
    四年来,李晖武术文化中心的成长与她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是同步进行的。

    还记得三月份我赴港采访武术节时,一位中联办的朋友讲过一句话:“我们鼓励朋友们赚钱,钱多了之后,一定要多做善事。”他是对香港的朋友们讲的,但对每位成功人士都有借鉴作用。

    “李晖模式”之五是要以人为本。

    香港与内地不一样,除了体育学院之外,学练武术的都是业余爱好。成年人一般有几份工作,他们的业余时间不一样,对武术的需求也各有差异。因此,传授武术养生,要根据会员的不同要求,灵活设置,任他们自由选择,时间更是灵活机动,因人而异。比如,课程设置有养生类、太极类、木兰拳、武术竞赛项目、武术传统项目、少年武术类。在大类下面分设若干小项,如少年武术类,按颜色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级别。授课可在中心,亦可派导师(教练)到学校去教,即送课上门。有的家长不放心小孩子一个人学练武术,中心特意开设亲子班,父母和孩子一起学。每位会员都可按需选择。
, http://www.100md.com
    一切都是围着会员转,会员至上的宗旨不变。这种以人为本的做法可供我们借鉴,尤其是非教育类武术培训中,更有参考价值,一定要改变“我教你学,我说你做”的一面倒“家长作风”。有了会员(或学员)才有了事业和商机。会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上帝。

    “李晖模式”之六就是庆典活动让人人欢喜,人人都是东道主。

    这次“迈向五周年”活动内容很多:为优秀学员颁奖、武术名家表演、幸运抽奖……整场气氛喜庆欢陕,武术与娱乐融为一体,场上场下互动,温馨而又热烈。

    饭店、奖品、饭局(会员实行AA制,成年人与小孩子交费不等)均有不等的赞助,抽奖实现了全场获奖、人人有份、个个欢喜的局面。整个活动仿佛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都在过生日,邀请政界、商界、体育界、武术界名流参加,提升了档次;新闻媒体“捧场”,扩大了知名度。

    “李晖模式”之七是业绩。
, 百拇医药
    武术属体育竞赛项目,靠的是成绩。除了李晖本人曾代表香港获得过世界、亚洲各类大赛的金、银、铜牌之外,她的教练和会员也曾代表香港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此外,积极参加香港武术联合会主办的各项比赛和活动,成绩斐然。这些大大提高了李晖武术文化中心在港的影响力,实现了良性循环的势头。

    武术养生成效更明显。一位58岁的会员,IT工程师,长年跟李晖学传统太极拳,身体状态极佳,既没有发福,也没有干瘪,腰板笔挺,动作规范。我们抵港后,他代李晖接风。席间,他不断向张广德、吴彬两位老师请教。他说他练武受益匪浅,已经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电子版,体力充沛。

    还有一个李晖马会太太班,这些中年妇女,事业、家庭、子女基本就位,健康对她们来说分外重要,她们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中心健身。两位“大师”的来临,更为她们提供了面对面请教的机会。正是由于她们尝到了甜头,才会持续投入。

    业绩是衡量武术馆校的重要指标。电视看受视率,比赛注重成功率,武术馆校的成败,业绩是最主要的。投资者希望回收成本,学员需要学到真功夫,养生者也会看成效,这里边来不得半点假冒伪劣。业绩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靠天长时久地积累,兢兢业业地维护,呕心沥血地拼搏。如果你办的武术馆校,长期在各类比赛中与奖牌无缘,你的学员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你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俗语称“水涨船高,相辅相成”,教武育人,成材才是根本,成材也是招牌。

    “李晖模式”是什么?“非凡努力,创造传奇”。

    但它只是一种模式,并非样板,它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王友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