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2014年第4期
编号:12813719
成釉细胞瘤的锥形束CT表现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罗晶晶 游梦 文陈妮 许来青 郑广宁
第1页

    参见附件。

     2.4.8 病变区牙槽突、牙根改变及含牙情况 发生于颌骨内的36例病例中,31例(86.1%)可见牙槽突骨质破坏,29例(80.6%)可见牙根不规则吸收,15例(41.7%)可见牙根推移,6例(16.7%)病变区内含牙。

    3 讨论

    本组研究中,成釉细胞瘤的男女构成比基本一致,多发生于20~50岁之间;病变发生于下颌骨的比例是上颌骨的5倍,且多发于下颌骨磨牙区及其升支。这些结果与之前其他学者[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在X线片上,颌骨内成釉细胞瘤常分为多房型、单房型、蜂窝型及局部恶性征型四型,以多房型常见[1]。根据AME在CBCT上的表现特点,本组研究将AME分为多房型、单房型、蜂窝型及软组织型四型,其中多房型又分为三型(SubtypeⅠ、Sub-typeⅡ、Subtype Ⅲ)。由于完全呈蜂窝型的AME很少见,一般与多房型或单房型同时存在,因此本研究将局部呈蜂窝状的病变归为多房型Subtype Ⅲ。

    全景片可以通过一次X线曝光将全部上、下颌骨显示在一张平面图片上,较好地显示整个肿瘤以及肿瘤与颌骨、牙槽骨、牙和牙根的关系。但全景片具有拍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变形、放大以及组织重叠等缺陷[7-8],因此在精确测量病变大小、显示病变内部结构、颌骨膨隆方向、骨密质破坏以及与软组织关系等方面,全景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BCT可以从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三个轴向对病变进行定位扫描,避免解剖组织的重叠,同时具有比传统螺旋CT较低的辐射剂量和对骨性结构较高的空间分辨率[7],可以从多个方向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边界、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软、硬组织的关系,可以对病变近远中径、上下径及颊舌径大小进行较为精确的测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