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63309
静中求动话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3期
     关键词 静中求动 用药 医话

    静者,宁静,静止也;动者,流动,跃动也。动静结合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药物功能有静也有动,如人参、白术、熟地、大枣等属呆补之品,其性守而不走为静药;大黄、附子、防风、羌活等为流动之品,其性走而不守为动药。用药静而无动,则药力无运化之功;动而无静,则药力无着病所,且动气耗血,故动静结合可发挥药物的最佳效用。临床用药常需静中求动,即静药加动药尤为重要。列举如次。

    1 热病用凉药,需佐活血之品

    热则血结,凉则血凝。凡热邪伤人,最易灼津耗液,当以凉药制之,故热病用凉药,乃正治之大法。但凉药用之不当,有凝血之弊,需加活血之品,避致有冰伏之虞。清营汤中用丹参、犀角地黄汤中用赤芍,正属此意。曾治一高热病人,选用大剂金银花、连翘、黄芩、生地等一派寒凉之药,3剂后,虽热势见挫,但反增怯寒之感,舌质淡紫、苔少,颇有凉迫血凝之象,X线诊断为右下肺炎。遂以前方加丹参、赤芍、桃仁各10g。连服5剂,身热渐退,2周后X线复查右下肺阴影吸收,诸症消失。

    2 久病气虚痰阻,宜加涤痰药

    久病气虚,固需益气,然凡气虚,一不能输布津液,易成痰成饮;二不能运化水湿亦可聚饮凝痰。故气虚益气,需加瓜蒌皮、焦山楂、生牡蛎、海浮石、青黛之类化痰药,随寒热分别选用,既治其本又治其标。如治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10余年来,每逢冬春咳喘发作,此次发病,喘重于咳,且痰少,辨证为脾肾气虚。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黄精、茯苓等益气之品。服药1周,疗效不显,后加瓜蒌皮10g,海浮石30g。服5剂后见效。可见虚证益气需治痰,与实证“见痰休治痰”之理如出一辙。

    收稿日期 2008-11-04, http://www.100md.com(茹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