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263651
温病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第10期
     文献表明前列腺素(PGs)在胃粘膜的保护和抑制胃酸分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8]。有人观察了胃、十二指肠疾病血、尿PGE2和PGF1含量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发现脾胃湿热组PGE2升高最明显,PGE2/PGF2比值脾胃湿热组也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39];而王长洪等[40]则测定了胃粘膜组织PGE2、PGI2、PGE10、TXA2的含量,结果显示湿热型、脾胃不和型、脾虚型胃粘膜PGE2较正常有下降趋势,但各型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湿热型TXB2含量较其他型显著升高。郭朋[28]综合文献认为慢活肝湿热型GPT多长期不降或反复波动,湿热之邪与GPT平行相关;桂秀雄[29]认为该型HBsAg平均滴度最高,半数患者HBsAg阳性,SGPT显著异常,而InTT、γ-还应蛋白变化不明显;韩康玲[11]则指出湿热型血清SGPT77%呈中等度以上升高,A/G比例45%倒置,TTT62%升高,HBsAg阳性率61%且滴度较高。余江毅[41]认为慢性肾病湿热挟瘀证TG、TC、LDL-c、apo-B,均显著升高,HDL-c则明显降低,瘀血证TC、LDL-c、HDL-c也有类似改变,但与湿热关系似更密切;余江毅[42]还测定了慢性肾炎湿热证尿唾液酸(SA),尿N-C酰-B-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认为尿SA、NAG值可以作为肾炎湿热证的客观辨证指标及疗效参考指标。朱辟疆等[43]对40例表现为湿热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进行血浆及尿白介素-6(IL-6)测定,结果湿热证血浆及尿IL-6显著高于健康人及虚证组(P

    [ 上 页 ], 百拇医药(廖荣鑫 周福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