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707820
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中国针灸》 2008年第10期
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05年7月—2006年4月在福建南平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50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先电针后运动组(A组)与先运动后电针组(B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风症”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诊断证实,生命征稳定者;②年龄75岁以下、清醒状态、对答切题、能正常合作者;③均为单侧不完全性偏瘫,排除完全性偏瘫、双侧瘫、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及明显内脏功能障碍者;④无脑外伤史;⑤无脑炎、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和神经性梅毒等脑实质及中枢神经受累史;⑥排除合并有肩手综合征、痛觉过敏、癫痫及精神病患者,以及在检查过程中不能予以充分合作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在生命征平稳后A组每日上午进行电针治疗,下午进行运动疗法治疗;B组则每日上午进行运动疗法治疗,下午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

    (1)针刺方法:患侧上肢取合谷、外关、手三里、肩髃,患侧下肢取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电针仪选用G6805型脉冲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14~26次/分钟,强度在电针仪2~10 V范围的刻度指标内调节,以感觉明显但不痛为度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