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15616
经络传输的动力观(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国针灸》 2007年第8期
经络传输的动力观
经络传输的动力观
经络传输的动力观
经络传输的动力观
经络传输的动力观
经络传输的动力观
经络传输的动力观

     (血浆的渗透压)及π0(组织液的渗透压)所控制。

    注:图中u、v分别为座标轴x、y方向的速度于本方程式中将Pci0视为Pc,可得Pc=Pci0。同时,为了模拟经络穴位附近的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交互作用,血管壁需具可渗透之特性,即血管具一定的孔隙率与渗透率。本文考虑不具压缩性的非线性牛顿电渗流,流体的密度、黏性系数、介电系数、电双层特征厚度、孔隙率及渗透率皆为常数。在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求解动量、质量及电位的守恒方程组,即可得到结果。

    2 数值模型

    笔者采用有限体积数值程式(CFDRC),它系利用上风法以消除可能引起的非线性不稳定性。此外,采用代数多网格(AMG)法以加速程式之收敛。由于计算区域的长宽比差异极大,故所需的网格点甚多(本文使用了16 899个网格点、16416个有限体积,在毛细血管段及靠近不滑动边界处均加密了网格)。为了数值的稳定性,将Peclet数控制在0.725以下(Pea定为40 mm Hg(1 mm Hg=0.133 kPa);静脉端的压力Pv为10 mmHg;组织液的静压P0为0 mmHg;组织液渗透压π0为5 mmHg;血浆渗透压πi为25 mm Hg;血液黏度μ2.1×10-3Pas;毛细血管壁的渗透系数k为6.9×10-9m2s/kg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