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2007
编号:13832548
个体日周期节律的生物学机制及影响因素概况(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新医学》 202007
     2. 饮食对日周期类型的影响

    昼夜节律与能量平衡系统对维持身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饮食习惯与日活动模式脱节会引起代谢过程与以SCN为基础的时间信号发生分离,导致能量代谢和底物消耗发生变化。另外,白天有规律的饮食行为可极大地维持昼夜节律的稳定性和降低振幅,因此调整饮食习惯可作为一种行为治疗方式,改善昼夜节律紊乱,建立健康的日周期类型[8]。研究显示,SCN被破坏的大鼠的生物节律消失,而将大鼠置于限时饮食的环境中,其生物节律又会恢复。在限时饮食情况下,动物还会表现出一些和食物信号相关的生理反应,如大鼠在饮食之前1 ~ 2 h就表现出兴奋,该现象被称为食物预期性活动(FAA),改变饮食时间后FAA也会逐步改变并适应新的饮食时间,这种饮食对日周期类型的影响则被称为食物信号钟(FEC)[9]。

    能量代谢有关的激素分泌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①皮质醇水平在凌晨最低,早晨最高。睡眠剥夺时可引起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夜间觉醒状态皮质醇升高以抑制炎症反应[10]。②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在白天较高,夜晚较低,睡眠剥夺或中断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造成葡萄糖代谢障碍[11-12]。③瘦素的分泌节律与昼夜节律同步,夜晚瘦素的分泌水平较高,白天分泌水平较低[13]。研究表明,夜晚较高的瘦素水平可降低食欲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