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6215
汤用彤佛学与哲学思想论集.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日
第1页
第7页
第12页
第22页
第227页

    参见附件(23363KB,447页)。

     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大学,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师级的学者。1922年至1931年夏,在南京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授的汤用彤先生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星。

    内容简介

    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大学,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师级的学者。1922年至1931年夏,在南京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授的汤用彤先生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星。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大地,可谓风起云涌,波澜诡谲。经历两百多年的草创、兴盛,进而衰败的清帝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清刷之下,最终解体,而此时距离新时代的建立还有几十年的光景。动荡的时局往往容易促成英雄人格的形成,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一时期,在政治领域,一时能人辈起,各逞其能,最终则由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扭转乾坤的大手一统时局,把中国导向一个西方列强终于不敢觊觎的历史时代;而在文化领域,则迎来了后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三次诸子百家时代的争鸣时期,各路文人或同守传统,或全盘西化,或熔铸中西,在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思索探讨着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近现代走向。

    作者简介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黄梅,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历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支那内学院巴利文导师、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哲学系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

    汤用彤佛学与哲学思想论集预览

    目录

    导言

    文化研究编

    理学谵言

    一、阐王

    二、进朱

    三、申论

    理论之功用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

    佛教研究编

    佛教上座部九心轮略释

    南传《念安般经》译解

    读慧皎《高僧传》札记

    一、慧皎所据史料

    二、竺法护卒于何地何年

    三、僧伽提婆之毗昙学

    四、鸠摩罗什年表

    五、释道安与佛图澄

    六、道安避乱之年

    七、道安年表

    八、释慧远年表

    九、僧肇致刘遗民书

    十、支昙谛

    十一、佛图澄

    十二、魏太武帝毁法

    唐太宗与佛教

    摄山之三论宗史略考

    竺道生与涅槃学

    一、大乘《涅槃经》之翻译

    二、涅槃大本之传译

    三、涅槃大本之修改

    四、竺道生事迹

    五、竺道生之著作

    六、晋末宋初之研究涅槃者

    七、顿悟渐悟之争

    八、谢灵运事迹年表

    九、存神之论

    十、佛性常住之说

    十一、竺道生佛性当有论

    十二、法身无色义与应有缘义

    十三、佛无净土义及善不受报义

    十四、一阐提皆得成佛义

    十五、顿渐分别之由来

    十六、三乘与顿悟

    十七、十地与顿悟

    十八、竺道生顿悟与三乘十地

    十九、竺道生之顿悟义

    二十、谢灵运述道生顿悟义

    二十一、慧观渐悟义

    二十二、宗炳主渐悟

    二十三、竺道生之门下

    二十四、刘虬述渐悟义

    哲学编

    魏晋玄学编

    汤有彤学术年谱

    原文摘录

    导言

    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大学,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师级的学者。1922年至1931年夏,在南京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授的汤用形先生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大地,可谓风起云涌,波澜诡诵。经历两百多年的草创、兴盛,进而衰败的清帝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清刷之下,最终解体,而此时距离新时代的建立还有几十年的光景。动荡的时局往往容易促成英雄人格的形成,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一时期,在政治领域,一时能人辈起,各逞其能,最终则由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扭转乾坤的大手一统时局,把中国导向一个西方列强终于不敢凯魄的历史时代;而在文化领域,则迎来了后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三次诸子百家时代的争鸣时期,各路文人或固守传统,或全盘西化,或熔铸中西,在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思索探讨着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近现代走向。季羡林先生在评论其时的文化名人之时有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叶学术发展有一个大转变。俞曲园能熔铸今古;但是章太炎在熔铸今古之外,又能会通中西。……太炎先生以后,几位国学大师,比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格、陈垣、胡适等,都是既能熔铸今古,又能会通中西的。0如果说在学术上固守传统或者全盘西化都显得有点剑走偏锋而容易最终丧失其自身学术生命的张力的话,那么,会通中西、熔铸古今则以其圆融无碍的精神,为动荡时局之下的中国文化,指出了一条事实上的可行之路。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诸位大师之外,汤用形先生亦

    汤用彤佛学与哲学思想论集截图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3363KB,4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