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4427
饮食滋味.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0日
第1页
第4页
第11页
第22页
第50页
第129页

    参见附件(1445KB,299页)。

     饮食滋味,这是专为每一位中国人有一个好的饮食作品书籍,怎样进行合理健康的饮食是每个人需要做到的,本书从地道的饮食生活讲起,为你提供健康饮食方法。

    内容提要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流行摧毁了传统,营养和元素代替了味道……关于吃的一切都有了变化。怎样吃才是中国人的饮食之道,才真正能抚慰中国人的身心呢?

    为什么选择读《饮食滋味》?因为,《饮食滋味》讲的是适合中国人每个人体质的饮食之道。也许你会觉得,活了这么多年,别的不敢说,如何饮食是根本不用学的。其实,读完这本书,你的饮食观和人生观将会有巨大的改变。

    本书是《黄帝内经说什么》的作者徐文兵老师从《黄帝内经》等经典中总结出的zui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营养智慧,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解答我们的身体真正缺什么,应该吃什么以及怎样吃的重大生命问题。

    饮食滋味作者

    徐文兵

    徐小周,字文兵,知名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同年被授予密苏里州堪萨斯城荣誉市民。后考取美国针灸师、中医师资格证书,获马里兰州针灸师执照。

    1998年回国,先后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北京厚朴中医诊所,厚朴中医学堂。先后师从裴永清教授、周稔丰教授、苏有余先生,始终奉行崇古复古的理念,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医临床和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倡导亲近自然回归传统,以闻道、行道、证道为己任,惠及患者遍布海内外,桃李满天下,成为独领风骚的一代中医教育家和医学家。

    2007年出版专著《字里藏医》,其繁体中文版于2011年在中国台湾出版后,当年即被《中国时报》评为年度生活类十大好书。2008年年底,与梁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宣讲《黄帝内经》,相关对话丛书一套6册也先后出版。2009年于中国气象频道主持《四季养生堂》栏目,相关音像和图书《四季养生法》于2012年出版。

    图书目录预览

    第一章 “以人为本”还是“以食物为本”——中西方营养学的最大区别

    第二章 为什么要“应地而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三章 一生的营养之路——“五谷、五畜、五果、五菜”

    第四章 如何通过饮食来调神

    第五章 饮食饮食,缺“饮”不可

    第六章 吃最适合自己的

    第七章 你会喝酒吗

    第八章 你会“消”“化”食物吗——使用水、油、火的智慧

    第九章 你会吃酱、茶、酒、肉、蛋吗

    第十章 芳香类食材对人有什么好处

    第十一章 调身的智慧

    第十二章 调肝的智慧

    第十三章 调心的智慧

    第十四章 调脾的智慧

    第十五章 调肺的智慧

    第十六章 调肾的智慧

    第十七章 《辅行诀》中的食疗名方

    本书提供的内容

    本书功能:让每天吃饭的中国人会吃饭,吃好饭,把日子舒舒服服地过下去。

    本书适用对象:把吃饭过程当成人生享受而不是一道程序的人。

    本书不适合的受众:认为自来水和山泉水味道没有差别的人,认为自己身体里总是缺广告提倡的各种元素的人。

    饮食滋味截图

    目录

    第一章

    1.希望人人都能懂点儿中医营养学

    2.饮食滋味的“滋”是什么

    3.饮食滋味的“味”是什么

    4.中医的饮食观和西医一样吗

    5.中医营养学的讲究

    第二章

    1.吃的最终目的是“求和”

    2.谁吃,什么时候吃,在什么心情下吃

    3.各种食物,自有老天给的不同能量

    第三章

    1.为什么中医说五谷最养人——“五谷为养”

    2.为什么中医说吃肉只是为身体锦上添花——“五畜为益”

    3.为什么中医说水果是五谷、五畜吃多以后帮助消化的一种东西

    ——“五果为助”

    4.为什么中医说蔬菜绝对不能当主食——“五菜为充”

    第四章

    1.饮食的味道比饮食本身重要得多

    2.五味是如何调神的第五章

    1.有多少人,——生都不识“水”为何物

    2. 喝什么不重要,喝完的结果才重要

    3. 喝进去的东西不等同于我们的津液(体液)

    4.卫气:推动体液运行的动力

    第六章

    1.汤对人好在哪儿

    2.汁对人好在哪儿

    3.浆对人好在哪儿

    4.液对人好在哪儿

    5.胶对人好在哪儿

    6.糜对人好在哪儿

    7.髓对人好在哪儿

    第七章

    1.世上有多少人会饮酒

    2.酒无美恶,过则为灾

    第八章

    1.食物为什么要烹

    2.帮助身体消的方法有哪些

    3.会吃的人要懂焯、煮、蒸之道4.吃油最好吃天然油(胡麻油、猪油)

    5.会吃的人要懂煎、炸、烹、爆(炒)之道

    6.会吃的人要懂炙、烧、烙、炮、焖之道

    第九章

    1.“不得其酱不食”:豆豉、纳豆、酱豆腐(臭豆腐)、豆瓣酱等

    2.什么人喝什么茶

    3.喝酒最好喝粮食酒

    4. 如何吃肉、蛋才能保证好吃又营养

    第十章

    1.辛、香、温的食材对人有什么好处

    2.酸味对人有什么好处

    3.肉药:唤醒我们的消化系统

    4.不同的香料分别对人有什么好处

    第十一章

    1.为什么饮食要调和五味

    2. 要想活到天年,先把自己的五脏调好再说

    第十二章

    1. 知道什么时候该“补”“泻”“损”“益”

    2.肝气虚、肝气实的人会得什么病

    3.自己在家如何调肝第十三章

    1. 心病分为心病、心包病两种,你是哪一种

    2.心病还要经方医

    3.心包病是个什么病

    第十四章

    1.脾胃不好有什么表现

    2.治疗脾病有什么名方

    第十五章

    1.肺不好有什么表现

    2.治疗肺病有什么名方

    第十六章

    1.肾不好有什么表现

    2.治疗肾病有什么名方

    第十七章

    1.养生补肝汤

    2.调中补心汤

    3.建中补脾汤

    4.宁气补肺汤

    5.固元补肾汤

    6.“小汤”变“大汤”之法序言

    生命的平安需要饮食滋味

    和大家一样,我对饮食滋味的了解源自于家庭影响。我的姥姥是一位心

    灵手巧的家庭主妇,除了针线活儿等女红做得好,相夫教子持家也有一

    套。我记得小时候看着姥姥发豆芽,先用冷水将绿豆淘洗干净,挑拣去

    干瘪浮起的豆子,然后用滚烫的开水浇在豆子上,马上再浇一瓢冷

    水“救命”。没有亲眼见过的话,我实在不敢相信豆子不会被烫死,没有

    传承的话也不会想到这么做。所以姥姥很会发豆芽,成活率高不说,豆

    芽也是粗壮白胖,尾须短。长大以后我想到,这样做有点像“惊蛰”,唤

    醒沉睡的生命,然后再给予平和的生长条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还没上学就开始学习做饭。我最先学会的是熬小

    米稀粥。尽管父母交代得很清楚了,但是当时还是出了问题,铁锅放在

    火上,米也淘好了放在碗里,开水在暖壶里,这时候我突然不知道先往

    锅里放水还是放米?眼看干锅烧热要变红了,我匆匆把湿漉漉的米倒进

    了锅里,刺啦一声冒烟了,再把开水倒进了锅里。晚上吃饭的时候,全

    家第一次喝我煮的稀粥,父亲夸我煮的粥有股炒米的香味。呵呵!

    之后我逐步学会了擀面条,揪面片儿,擀馄饨皮、饺子皮。相比较而

    言,发面,和面,兑碱,蒸馒头(花卷)、包子技术要求要高一些,尤

    其是兑碱,碱多了发苦发黄,碱少了发酸发硬。我最初学习的时候,把

    握不好就先揪一团面,缠在筷子头上放到火里烧熟,先尝尝看碱大碱

    小。后来经验丰富了,熟络了,凭着揉面的手感就知道兑碱是否合适,最多在揉好面团后,中间切开一刀,看看横断面的起泡大小和多少就能

    判断了。

    那时候粮食都是按人头定量供应的,粗粮比例占七成,白面比较金贵,所以蒸一顿馒头不能浪费,和面要“三光”——手上、面盆、案板上都不能沾面。每次我蒸出开花的大馒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学习炒菜得益于我有一位爱吃会做的父亲,他做菜水平很高,能做席

    面,冷热荤素样样精通。我至今还记得父亲教我做鱼的情景,他告诉我

    烧鱼好吃的秘诀在于要放猪肉,而且要放肥肉,鱼的特点是鲜嫩,但是

    不香、不解馋,放猪肉和大料进去就妥帖了。而做猪肉丸子的秘诀在于

    里面要放荸荠,这样瘦肉肉质就不柴、肥肉就不腻。我平生第一次吃涮

    羊肉、吃虾都是父亲亲手做的。父亲还有很多烹饪做菜的藏书,我当年

    读了也是如饥似渴,比起那些纯讲技术手艺的书,我更喜欢像《烹调原

    理》这样的书,浸透着人文价值观和情怀。

    和普通家庭不同的是,我有一位中医母亲,她不仅是我中医的启蒙者,而且把中医的理论和理念贯穿在生活实践中,是一位养生防病、治未病

    的高手。

    我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学习中医,生活中的习惯也时时刻刻秉承着中医的

    价值观和理念。随便说几个,比如吃饭前,一般的家长也就是让孩子洗

    手,母亲总是让我们坐下喘匀了气再吃饭,叫“哈哈冷气”——小孩子疯

    跑、疯闹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候马上吃东西,容易呛着,更容易吞咽

    空气进去,闹肚子。比如感冒发烧以后,母亲就不让我们闻炝锅的油烟

    味,因为这样会郁闭肺气,不利于宣散外感邪气。再比如我们平时常吃

    烤馒头片、窝窝头片,焦苦入心,有利于消化食积。我们从小就知道食

    物的寒热属性,吃炒绿豆芽的时候就要放些辣椒或羊肉,吃鸡肉的时候

    就要放些蘑菇……

    母亲的中医老师是大同名医马衡枢先生。马先生一生不讲究穿戴、不讲

    究家居布置,唯一看中的就是饮食补养,按他的说法就是“内胎要足”。

    作为他的学生,我母亲秉承了“业余学,身家用”的思想,无论是调养自

    己还是照顾家人,都贯穿了中医的养生思想。

    母亲在20世纪60年代因为接济家人,自己患上了肝病,马先生给她开出

    了食用鳗鱼补养的方子。因此,我们从小就知道鳗鱼是水中人参,滋补

    虚损效果最好。那时候绝大多数人不懂这个,在副食商店买带鱼的时

    候,鳗鱼常常因为长得丑陋、奇怪,被人挑出来扔在一边,这时候父亲

    就会去把它买回来,做给母亲吃,我们常常能分食一两块。按马先生的

    教诲,母亲吃完了还把鳗鱼骨头焙干,研磨成粉,给孩子或病人吃,用来壮骨。后来我到了日本吃鳗鱼饭,看到店家把鳗鱼骨头炸酥了给客人

    吃,深感马衡枢先生的伟大。

    1999年,我辞职回国创业,当时租住在甜水园。某天逛早市,我看见有

    人在贱卖冻鱼,一个长方形大冰坨里面冻着几十条鳗鱼。我就把它们全

    买了扛回家,解冻之后一条条洗干净,切段分包好放在冰箱里,自己

    吃,也招待家人吃。大概吃了一年,我感觉鳗鱼对于恢复自己的精神体

    力帮助很大。记得母亲来我这儿的时候,还是把鳗鱼骨头放在暖气上焙

    干,和当年一样留着做药。

    虽然小时候物质匮乏,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还算幸运,没有挨过饿。现在

    回头看看当年清淡的饮食结构,反而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吃主食,少

    荤腥、油腻,没有水果、牛奶,更没有冰箱冷饮,实在是令人感慨。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认为饮食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有一个“忽视

    →注意→重视→极度重视→非强调不可”的认识过程。因为我发现,不

    是每个家庭都有像我母亲这样的中医,有这样的传承。有的家庭不仅无

    知,而且反其道而行之,道听途说或相信那些把迷信包装成科学的商

    业,不仅无益于养生,反而会吃出一身病。如果患者不懂饮食,不懂忌

    口,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你开的十服泻心汤,抵不过他每天吃一颗煮

    鸡蛋。

    因此,我就有意识地开始搜集、整理、研究中医关于食疗药膳的知识和

    技术,并且把它作为重点向学生和患者介绍并推荐。《饮食滋味》系列

    课程,就是当年我为厚朴学员宣讲的,包含了我的家教和我自学的内

    容,有《黄帝内经》、伊尹的《伊尹汤液经》和周潜川的《药饵疗法》

    的精华。厚朴中医学堂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厨房,聘请了厨师,精

    选食材烹制美食,给同学们提供了健康、营养、美味的饭菜。

    《饮食滋味》讲座课程经过编辑整理,在淘宝教育频道推出后大受欢

    迎,之后我们又推出了音频课程,现在将讲座整理成文字出版,希望能

    造福更多人、更多家庭。以后我们还将设计推出实践操作课程,手把手

    教会大家做饭,提高生活品质。《饮食滋味》的课程还会细化、深入、扩展,进一步丰富中医营养食疗学。

    学习中医的目的在于,“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

    长全,以养其生”。了解饮食滋味就是个好的开始。2018年1月10日星期三

    于汤河原理想乡

    第一章

    “以人为本”还是“以食物为本”

    ——中西方营养学的最大区别

    我们中医营养学是以人为本,这个“人”甚至可以具体到不同时刻、不同

    心态、不同情绪下的人。也就是说,同样是你,但你在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下, 用不同方法吃进去的食物,最后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一样

    的。

    我们吃的、喝的这些食物要讲究出产的时间、食用的时间和食用的量,这叫食饮有节。

    吃什么不重要,什么时候饥了、饿了、馋了很重要。这些都是中医营养

    学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1.希望人人都能懂点儿中医营养学

    (1)在吃饭这件事上,感和觉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吃饭这件事儿,有人是跟着自己的“觉”吃,有人是跟着自己

    的“感”吃,有人是跟着自己的不良意识吃,这是不可以一概而论的。

    对于吃饭这件事儿,有人是跟着自己的“觉”吃,有人是跟着自

    己的“感”吃,有人是跟着自己的不良意识吃,这是不可以一概而论的。

    西方人信仰营养学说,他们是跟着科学吃饭。除了吃饭跟着科学走外,为了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他们平时也会大把大把地吃各种维生素片。

    我个人认为,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们更应该相信人的天赋、本能。要

    明白,感和觉比后天的意识重要得多。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们更应该相信人的天赋、本能。要明

    白,感和觉比后天的意识重要得多。

    我在一次做节目的时候,碰到一对夫妇,他俩都是博士,孩子饿了,他

    们不给吃东西,说是没到饭点;等孩子饿过劲儿了,到了他们所谓

    的“科学的”饭点了,他们又给孩子吃东西—最后孩子身体出问题了。

    这叫科学喂养吗?

    所以老百姓说:“还不如用我们的土方法来养育孩子呢!”

    土方法更接近于道、接近于天真、接近于无为,我们对食物有着高于物

    质层面的认知,正如冬笋和春笋,它们虽然是同一种食物,但因为出产

    季节不一样,对人的作用也不同。

    冬笋和春笋,它们虽然是同一种食物,但因为出产季节不一

    样,对人的作用也不同。

    我们在了解了食物本性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做一些顺应自然

    之道的事情,这叫什么?这叫有德之事。

    在了解了食物本性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做一些顺应

    自然之道的事情,这叫什么?这叫有德之事。

    几千年来,古人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发明了很多方法来改变食物的自然

    属性。比如通过炮制加工中药,把中药的性味、归经,甚至是作用都改

    变了—不过这些是建立在了解食物本性的基础之上的。再比如奶制品是

    寒的,做成酸奶、奶酪,偏温了,这是发酵;经过加酒曲发酵,把粮食变成了酒,变成了醪糟,这是把粮食的能量提纯了,所以酒是有一种彪

    悍之气的。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人为的对食物的改变,其实包括烹调也是改变食物性

    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的很多患者特别喜欢吃水果,但是由于病情的原因,我建议他们不要

    吃,如果特别想吃,就用微波炉温一下再吃。这是由于现代医学认为,水果里面含有的维生素C对肠黏膜、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而维生素C最

    怕高温,故而把水果用微波炉热一热才可以吃。这也是人为了满足自己

    的需求,而适当改变食物属性的例子。你怎么吃着舒服怎么来,这是最

    好的。

    你怎么吃着舒服怎么来,这是最好的。

    (2)膳是为我们度身定制的完美食物

    说到饮食滋味,有一个字必须得提一下,那就是“膳”字。人们常说御

    膳、仿膳、药膳。什么叫膳?

    膳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初的用餐形式—分餐制。大家伸筷子到一个盘里

    夹菜,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性。

    我们参观博物馆时,看到的那些青铜器(比如簋、盘、鼎等),它们首

    先是食器,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

    商周天子陪葬讲究“九鼎八簋”,意思是给他们上菜用的食器(包括杯、碗、筷子、勺子等),都是定制的,都有讲究。

    商纣王时期,商朝的宰相叫比干。当比干听到纣王想用象牙做筷子的时

    候,就意识到国家将要走向灭亡。因为象牙做的筷子就必须要配玉做的

    碗,而玉做的碗必然不能盛一碗糙米饭,所以就得有美味珍馐、琼浆玉

    露。有了这些精美的吃食,与之相配的,当然还需要钟鼓之乐、锦衣华服和富丽堂皇的宫殿。

    人类是很贪婪的,他们穷奢极欲的心,可以从一簇小火苗发展成为一片

    燎原之火。

    真正的膳应该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地位,还有体质,为每个人度

    身定制的饭菜。

    真正的膳应该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地位,还有体质,为

    每个人度身定制的饭菜。

    我们去日本餐厅吃饭的时候会发现,他们上菜都用一个托盘,上面放着

    一碗酱汤、一碟咸菜,还有一小盘水果、一碗饭、一条鱼……这一份就

    是一膳。

    膳是完美的,更是合适的。

    现在很多人整天说自己吃的是仿膳、御膳,其实那根本就不是膳,因为

    那不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是不适合我们吃的。

    现在很多人整天说自己吃的是仿膳、御膳,其实那根本就不是

    膳,因为那不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是不适合我们吃的。

    中国古代的传统饮食是很合理的,给皇帝制定膳的人叫食医(中国古代

    有食医,有疡医,有疾医,分工非常明确)。而当时食医的工作就相当

    于我们现在的食疗养生师,给皇帝和其家人制定适合他们的营养套餐方

    案,而且这个方案完全以保健为目的(后来食医的发展偏离了正轨,变

    得穷奢极欲,一味追求甘脆肥 )。

    延伸阅读:心眼儿小,易得厌食症和贪食症当人吃得太饱、吃腻了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厌食的症状。出现这种情

    况该怎么办?一是静候食欲恢复;二是通过服药来使食欲得到恢复,然

    后再接着吃。

    当人吃得太饱、吃腻了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厌食的症状。

    在古罗马时期,上层社会的人们过着一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午宴请,下午泡澡,让食欲慢慢恢复,晚上再设宴。

    那吃腻了怎么办呢?他们发明了一种催吐药,吃完了吐,吐完了再接着

    吃。开始吐的是胃气,后来吐的是心气,心气吐没了,就得了厌食症。

    现在很多女模特、女演员都患有厌食症,她们不是不想吃,而是已经吃

    不下了,一吃就吐。她们已经不是意识、行为上的问题了,而是情绪、感情上的问题,她们是伤着神了。

    心是火,脾是土,火生土,没有心气哪有食欲?因此,厌食症的根源在

    于心气内洞,或者叫心气虚极了。

    心是火,脾是土,火生土,没有心气哪有食欲?

    还有一种病叫贪食症,得这种病的患者其症状就是一直吃,不停地吃。

    厌食症患者的表现是很抑郁,而贪食症患者的表现是很狂躁。还有的人

    是polarization(两极化)的,今天抑郁,明天狂躁;一会儿哭,一会儿

    笑,在旁人看来很奇怪,很不能理解。

    厌食症患者的表现是很抑郁,而贪食症患者的表现是很躁狂。俗话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当人的心气、心眼儿极

    度狭小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容易出现这种变化,在中医里称为“癫狂”。

    《黄帝内经·灵枢·癫狂》里指出,癫是指抑郁状态,狂是指狂躁状态。

    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民间俗称为“羊角风”,中医里把它称作“痫”,现

    代医学上称为“epilepsy(癫痫)”。

    患有厌食症的人,不管你的饭菜做得多么美味、多么可口,他都不想

    吃。他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因为他心不在焉,没神儿

    了。

    患有厌食症的人,不管你的饭菜做得多么美味、多么可口,他

    都不想吃。他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因为他心不在焉,没

    神儿了。

    而患有贪食症的人,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你拿给他,他都会全部塞进

    去,而且还不停地吃,完全无法控制自己对食物的欲望。这是因为他心

    里的火气太盛,需要靠食物去压制。

    (3)“营”和“养”有什么区别

    你对“营”和“养”的认识有多少?什么是营?什么是养?什么叫营生?什

    么叫养生?

    现在人们都很关注养生,在我看来,养生比营生差远了。我们看现在很

    多讲职场的书、励志的书、官场斗争的书……这些书归根到底都是在讲

    营生。

    营生发展到一定阶段了,或者人们生病了,才想起养生—养永远排在第

    二。那营和养又有什么区别呢?

    营,需要刻意而为之,需要动用后天的意识,所以我们常说钻营、经

    营、蝇营狗苟……这些讲的都是刻意地去做某些事情。而养更多则是强

    调顺其本性、天性,所以春天叫“养生”;夏天叫“养长”;秋天叫“养

    收”;冬天叫“养藏”。所谓“营”就是逆其根,罚其本、坏其真;所

    谓“养”就是顺,顺养、顺其性。

    营,需要刻意而为之,需要动用后天的意识,所以我们常说钻

    营、经营、蝇营狗苟……这些讲的都是刻意地去做某些事情。而养更多

    则是强调顺其本性、天性,所以春天叫“养生”;夏天叫“养长”;秋天

    叫“养收”;冬天叫“养藏”。

    道家有一种说法我很认同,它说,人必须先爱自己,然后才能好好爱别

    人。

    现在,我们经常遭遇道德绑架,就像电影《非诚勿扰》里的情节:卖墓

    地的人先给你扣上“孝子”的帽子,这样你就不得不把那块墓地买下来,因为你是“孝子”啊!

    现在很多患者对医生也是这样,他们先说你是医生,是医生就得有医

    德,就要救死扶伤,就不能休息。之前我也有过被人堵在电梯门口,不

    让回家的经历。我确实是医生,但我首先是一个人,人既得工作,也需

    要休息。工作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可能像机器一样一直工作。我

    的工作是救死扶伤,但是不是普救众生,我如果连自己的健康都保证不

    了,又拿什么去治病救人呢?

    所以,不管是谁,都要先爱惜自己,然后才能有能力去帮助和照顾自己

    的亲人、朋友以及他人。因此,我们所讲的营养,是先要顺养,然后再

    去经营。

    不管是谁,都要先爱惜自己,然后才能有能力去帮助和照顾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他人。

    (4)营养要以人本能的需要为基础

    我还想告诉大家,如果我们光知道顺养,还是不够的,因为动物也知

    道。道法自然,动物可以吃生肉,但我们不可以,我们会用火。用火是

    营,这种营是符合自然之道的营。

    因此,营养要注重以身体本能的需要为基础,再加上后天的正确意识引

    导。而后天的正确意识引导,多从经典中来。

    生活中,我们往往都是一根筋,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而营需要学习,养需要忘我。因此,我建议大家每天能站站桩、静静心,恢复一下本

    我,恢复一下本能,找回自己的感觉,这样就可以达到我们营和养的目

    的了。

    生活中,我们往往都是一根筋,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而营需

    要学习,养需要忘我。

    (5)喝水没问题,可大量喝水就会“中毒”

    我认为,中医营养学的基本理念是“毒药攻邪”。你可能会问,毒和药有区

    别吗?毒和药是不一样的,凡是把自己原本的性质加强、浓缩之后都会

    变成毒。

    水很普通,可是大量喝冰水就相当于喝毒,因为它把自身的寒性加强

    了。喝水没什么问题,但是大量地喝水也会“中毒”。这些都是把偏性做

    大、做强的结果(所谓强就是压强大,本身不重,但它那个立足点很细

    小,压强就会变大。所以压力大、压强大都叫毒)。同理,你偏爱某种

    东西,总吃某种东西,吃得太多,最后也可能会“中毒”。 你偏爱某种东西,总吃某种东西,吃得太多,最后也可能会“中

    毒”。

    什么是药?大家都听说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是什么人?神农

    氏,即炎帝,是早于黄帝的一个部落首领。这是最早把人们从狩猎文明

    引向农耕文明的部落。神农将尝过的植物分为有毒的、无毒的、可常吃

    的、不可常吃的类型。

    可以经常吃的,我们称之为“食”,可以短期之内服用的,我们称之

    为“药”。

    可以经常吃的,我们称之为“食”,可以短期之内服用的,我们

    称之为“药”。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三百六十五种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

    可以久服,“久服不伤人”;中品的药,“无毒有毒,斟酌其宜”,可以暂

    时吃一段时间;下品的药,“多毒,不可久服”,病好了就立即停止。

    药、毒的东西偏性都比食物大,是可以用来攻病邪的,它们对人体的正

    作用大,副作用也大,当然也只能是暂时服用。

    2.饮食滋味的“滋”是什么(1)唾液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先想象一下,在没有用显微镜观察的条件下,我们舌头上的味蕾是

    什么样子呢?味蕾就像小毛毛在舌头上面飘着,如果没有唾液的滋润,舌头是干的,这些味蕾的功能就会退化,所以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是一个

    味儿,味同嚼蜡。

    唾液是从哪儿来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唾液是肾精

    所化。

    唾液是肾精所化。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舌”“其华在面”,所以人的舌头是红色的。一个鲜

    红的舌头有唾液滋润,表明水(肾水)火(心火)是相济的。这就叫饮

    食滋味的“滋”。

    人体有一个穴位叫口禾髎,是大肠经的倒数第二个腧穴。为什么叫口禾

    髎呢?因为口禾则能知五味。《黄帝内经·灵枢·脉度》里说:“心气通于

    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什么叫禾(和)?有阴有阳才叫和。

    (2)唾液好,肾精足

    口水就是唾液吗

    你以为口水就是唾液吗?NO!只有含丰富的酶和元气的口水才是唾

    液。它的特点是清亮、透明、不拉丝——如果流出来的口水拉着丝,而

    且是混浊的,那就只能叫口水。

    有健康唾液的人,不会有厚舌苔,不会有口疮,不会有口腔溃疡或者舌

    头溃疡。因此,一个人的肾精足了,唾液里的元气和元精就会好。

    一个人的肾精足了,唾液里的元气和元精就会好。

    唾液质量好的表现有哪些呢

    第一,口气清新而且是香的。

    有的人跟你说话,你感觉到这人的口气很臭,这有可能是酒色过度;有

    的人口气甜香,感觉像刚煮熟的甜玉米味儿,这样的人就很健康了。

    有人说:“徐大夫,请给我老公治治,他口臭。”我说:“他口臭都十年

    了,你怎么才来?”为什么?当时热恋的时候不在乎,现在受不了。

    第二,能够很快化掉食物。

    唾液质量高的人吃馒头,咬一口是甜的,喝水也是甜的,因为他们马上

    就能化掉。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唾液质量高的人牙齿都非常好,不会

    有牙菌斑。

    唾液质量高的人牙齿都非常好,不会有牙菌斑。

    为什么老虎不刷牙也不得牙病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老虎不刷牙也不得牙病,我就会告诉他:第一,老虎

    是食肉动物。第二,老虎从没吃过腐肉。老虎都是现杀现吃,杀不着活

    的动物它就得饿死——没见过老虎弄台冰箱放几块儿肉进去吧。猫弄点

    儿东西会埋起来,但是老虎从来不会。永远吃鲜肉是老虎最大的特点,吃饱了就不吃了,跟小孩儿一样。因

    此,别总逼着小孩儿吃东西,他不吃就代表已经饱了,该玩儿去了。由

    于老虎是保质保量地吃东西,因此,它的唾液永远是高质量的。

    别总逼着小孩儿吃东西,他不吃就代表已经饱了,该玩儿去

    了。

    什么时候唾液质量马上会下降

    一旦吃东西过量,唾液质量马上就会下降。

    一旦吃东西过量,唾液质量马上就会下降。

    当你发觉自己舌苔变厚了,唾液有异味儿了,或者唾液变得黏稠污浊的

    时候,就应该控制你的饮食了,但是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现在很多人每天要吃三顿饭,落下一顿都觉得这个世界对不起自己,得

    赶紧补上。

    舌苔为什么会变厚?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你已经吃多了,味蕾被

    覆盖住了,就是提醒你别吃了。

    但是,我们并不懂得来自舌苔的暗示,而且我们居然还有办法让自己在

    舌苔那么厚的情况下仍然有食欲——这个麻辣烫那个烧烤,还有各种鸡

    精、味精添加剂,结果就吃出一肚子毛病。

    要想食肉,就吃低端动物的肉

    我建议,吃肉的话,一定要吃低端动物(高端动物是什么?最高端的动

    物就是人,我们总不会吃人肉吧——除非有的人有特殊需要会吃点儿胎盘)的肉,最好不要吃食肉动物的肉。

    因为食肉动物积攒的肉毒和臊气一般人消化不了,所以人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把哪个食肉动物当成家畜来养(狗和猫除外,狗其实是杂食动

    物,而猫肉并不好吃)。

    有一次我去广州,有位美食家患者请我吃饭,给我点了一盘当年SARS

    的“元凶”——果子狸,并告诉我果子狸有多好,可是我吃了一口就感觉

    臊气扑鼻。我虽然没闻,但是口腔和鼻子是通着的,所以也是可以感觉

    到的(就像有的人不爱擤鼻涕,或者从嘴里吐出来,或者直接咽了)。

    最终我没吃那盘果子狸,他却吃得津津有味。后来我想,为什么我不吃

    呢?因为我的舌头是敏感的,而他的舌头全被厚厚的舌苔覆盖住了,他

    闻不到那个味儿,因此就能吃下去。

    我们要吃肉就吃那些食草的、低等动物的肉——比如猪、狗等,但这些

    动物还属于杂食性的,它们也有肉毒。因此,我建议大家最好把偶蹄类

    的食草动物作为肉食首选,如牛、羊、骆驼等。

    我们要吃肉就吃那些食草的、低等动物的肉。

    同时,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吃任何动物血液类食物,什么鸭血豆腐,什

    么毛血旺,都不要吃,这些食物寒气、阴气太重。但如果你阳气特别

    足,那你吃什么都行。

    大家最好把偶蹄类的食草动物作为肉食首选,如牛、羊、骆驼

    等。

    舌苔厚腻,有口气、大便不通如何食疗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去舌苔的方法—不再继续瞎吃。

    古代有一个说法叫“口衔丁香”,字面意思就是口里含一块儿丁香,后来

    指在朝为官,随后又逐渐演变为朝臣及文人雅士的常见礼节。

    丁香本身就是一味药物,能治胃寒、胃动力不足、嗳腐吞酸等症状。

    很多人找我看病,我一闻他们嘴里有一股蒜臭味儿,就问:“你吃蒜了

    吗?”

    “没吃,昨天吃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昨天吃的东西都在胃里待着还没消化呢!

    如果你舌苔厚了,消化不良,又有口气,不妨含点儿丁香。

    除了丁香,还有几个非常好的香料药效也不错。一个是白豆蔻。白豆蔻

    本身就是一味非常好的化湿药,可以治疗诸如肠胃不蠕动、湿气太重等

    症。白豆蔻不辣,嚼碎了含在嘴里,很清香,个人感觉白豆蔻有一种偏

    凉的香味儿。

    如果你的舌苔实在是太厚了,就嚼比白豆蔻还好用的草果。

    人们都说药膳难吃,但为什么用一些中药卤出来的肉却很好吃呢?因为

    中药只有用对了肉才会好吃。

    如果你大便不通的话,可以嚼点儿槟榔。草果和槟榔都是我们温病用的

    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子——达原饮里用到的药,专门刮体内的油腻,具有

    清热解毒、避秽化浊的功效。

    如果你大便不通的话,可以嚼点儿槟榔。

    我们想想人体不运化时的状态,基本和下水道被油腻的东西堵住是一个

    道理。我们还可以去学习艾灸、刮痧和耳针让口气清新一点儿。当发现自己的

    舌苔厚了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点穴、艾灸、刮痧把天枢穴和中脘穴弄

    畅通了,这样胃肠蠕动就正常了。

    人体自有用之不竭的大药——“咽唾”

    有一个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养生方法——咽唾养生,就是利用人体自身

    的“大药”来养生,而这个大药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唾液。

    有一个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养生方法——咽唾养生。

    唾液正不正常,第一要看有没有,第二要看能不能保质保量地分泌。

    唾液跟什么有关?跟肾有关,其实就是跟任脉有关——所以唾液腺本身

    的分泌能力与水平跟任脉有直接关系。

    唾液跟什么有关?跟肾有关。

    之前我给一位患者治疗毒瘾,给他针灸完之后,他说从吸毒以后他就没

    有唾液,现在用完针灸后感觉有唾液了。为什么呢?因为吸毒让他的任

    脉不通了,通过针灸又通了。任脉通了以后,人的唾液就会正常分泌。

    一般人促进唾液分泌的方法就是用舌头舔上牙膛,舌头一翘,唾液就往

    出冒,然后嘴里装满了就咕嘟咽下去。这就是道家练功的方法,随时可

    以练,即使是睡觉的时候也不例外。

    我们还要注意保持唾液的清洁,再有就是没事儿别大量喝水。这个要求

    似乎是有点儿高了,但如果一个人肾精足、唾液足,他是不需要大量喝

    水的。

    为什么有人吃东西总是那么“津津有味”,没有唾液怎么会“津津有味”,没有唾液又如何能“津津乐道”,有那么多话可说呢?为什么我不提倡人没事大量喝水?因为喝水会冲淡唾液和胃液,降低我

    们的消化功能。同理,我不赞同吃汤泡饭。

    为什么我不提倡人没事大量喝水?因为喝水会冲淡唾液和胃

    液,降低我们的消化功能。

    很多人唾液分泌少,甚至没有,就靠喝一口水、吃一口饭,这样唾液的

    质量便会很低。患干燥综合征的人特别可怜,因为他们的唾液腺失去了

    活性,牙齿就失去了滋润和保护,容易变碎,继而小片脱落,最终只留

    牙齿的残根。

    3.饮食滋味的“味”是什么

    味,分为两种—气味和口味。

    味,分为两种——气味和口味。

    气味是鼻子闻到的,口味又分为酸、苦、甘、辛、咸。口味简单来说有

    五个,复杂说来有十个。除了我们常见的酸、苦、甘、辛、咸,还有

    涩、焦、淡、辣、鲜。后面五味和前面五味的归经和作用是相同的,但

    是品尝出来的味道却是不一样的。 气味是鼻子闻到的,口味又分为酸、苦、甘、辛、咸。简单来

    说有五个,复杂说来有十个。

    (1)酸味、涩味:酸到极处就是涩

    酸味除了常见的酸味,还有涩味。酸到极处就涩了,比如我们说这果子

    没熟,是青涩的;这柿子没捂好,也是涩的。所以酸和涩是一种味儿,都指口味。

    (2)苦味、焦味:烧焦的东西都有一种苦味

    焦锅巴和烤煳了的食物味道都是苦的。

    所以说,焦、苦是一种味儿。烧焦的东西都会有一股苦味儿。

    焦、苦是一种味儿。烧焦的东西都会有一股苦味儿。

    (3)甘味、淡味:健脾益胃的首选之味

    甘和淡是同一种味道。吃甘淡的东西可以健脾。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甘

    入脾,这说明甘味是补脾胃的主味。《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提

    到:“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

    宜淡。”这句话充分说明甘淡可以补脾阴。

    甘和淡是同一种味道。(4)辛味、辣味:辛偏中性,辣偏热性

    辛是偏中性的,可以辛凉也可以辛温;辣就偏热性了。

    辛是偏中性的,可以辛凉也可以辛温;辣就偏热性了。

    曾经有位日本患者来就诊,他是日本一所病院的副院长(日本有两种医

    院,一种叫病院,一种叫医院,规模不一样。医院,规模小,相当于私

    人诊所。病院,规模大,相当于我国的医院)。他每隔两三个月飞一次

    北京,来我这儿扎针、吃药,治痛风。

    当时,我的一个学生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日本的西医医院副院长,要跑到中国来治痛风?”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我也会找西医看

    病。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以治好病为原则,只不过是方法不同罢

    了。中医和西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相互对立,其实双方

    之间有很多相互借鉴的地方。

    医生都是要通人情的,不管西医也好,中医也好,都得了解人,知道人

    情的多变性、复杂性。通人情的医生,知道做医生的奥妙和艰辛。

    医生都是要通人情的,不管西医也好,中医也好,都得了解

    人,知道人情的变化性、复杂性。

    实际上,中医和西医就像艺术家和科学家一样,可以在很高层次—形而

    上的层次上交流,大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

    在日本,最近一百多年来出现了很多中医,他们把中医叫作汉方医学。

    这些医生都是先学完西医,然后又学的中医。因此,他们现在写的论

    著,既有对现代科学的认识,又有对中医的理解。我妈妈的老师—马先

    生对“西学中”的那些日本人的论著非常推崇。我们家有很多这些日本人

    写的中医书,其中有个人叫矢数道明,他的医学论著特别适合那些有科学头脑,又想学中医的人读。

    当时那位来找我的日本大夫,痛风特别严重,血尿酸特别高。但是经过

    我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他已经基本恢复了健康。而且,他的痛风发作

    频率(次数)、疼痛的程度在不断降低。他夫人还发现他一个最大的变

    化—口味变了。

    这位患者之前吃辣吃得很凶(日本人一般不吃辣,但这个人很喜欢吃辣

    的东西,因为他阴寒内盛。他吃辣的东西,是他本能的反应—自救。就

    像我爸体内阴寒,就特别爱吃韭菜花,一到秋天就买了韭菜捣烂了,撒

    点儿胡椒面儿吃,我隔着老远闻,都觉得辣),但现在随着他血尿酸的

    下降,一口辣的也吃不下了,因为他的口味儿变了。

    用前面说到的和来解释就是,他原来的身体里有很多阴寒的东西,需要

    搭配又辛又辣的气才能调和。但现在体内阴寒的东西被消除了,就不再

    需要那些辛辣之气了,所以口味就改变了。

    原来的身体里有很多阴寒的东西,需要搭配又辛又辣的气才能

    调和。

    由这个例子,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对某种东西有特别的偏

    嗜?如果是,那你就想想“我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如果发现自己的身

    体存在某些问题,就想办法把你的身体调到“和”的状态,口味自然就会

    发生变化。

    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对某种东西有特别的偏嗜?如果

    是,那你就想想“我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体存在某

    些问题,就想办法把你的身体调到“和”的状态,口味自然就会发生变

    化。

    (5)咸味、鲜味:同一种味道咸和鲜是一种味道。鲜到底是一种啥味儿?臭鱼、烂虾的味道就是鲜味

    儿,味精里有的东西就是从这里面提取出来的。什么是臭?臭到极处就

    是香。

    咸、鲜是入心的。俗话说,“十个厨子九个咸,还有一个忘撒盐”。因为

    咸的东西可以补心气、通心神。如果没有咸味儿入口,那些苦力劳动者

    可能整个人都是瘫软的,没有心气了,也就没有办法干活儿了。

    咸、鲜是入心的。俗话说,“十个厨子九个咸,还有一个忘撒

    盐”。因为咸的东西可以补心气、通心神。

    4.中医的饮食观和西医一样吗

    (1)在医学这个领域,没人发现终极真理

    中医的饮食观和西医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太大了。有的人反中医有个观

    点:“为什么要有中医?难道还有中国数学、中国物理、中国天文吗?”

    其实也有,只不过逐渐被西方人取代了。

    一些人认为自己发现的是终极真理:“既然我是终极真理,你就没有存

    在的必要。”可恰恰在医学这个领域,没人发现终极真理,大家都是“摸

    象的瞎子”。有的人摸到屁股了,有的人摸到腿了,然后摸到屁股的人

    就说:“你发现的不是真理,我摸的屁股才是象。”

    在医学这个领域,没人发现终极真理,大家都是“摸象的瞎子”。

    这就是这类人犯错误的地方—喜欢以用片面的观点代表终极真理而自

    居。

    真正的中医,其实是独立于西方医学体系外的一门认识真理的学问,其

    发现的真理更加精细,更加入微,所以我觉得中西医不应该互相反对,应该互相参考学习。

    (2)中医“以人为本”,西医“以食物为本”

    中国饮食食疗(或者叫中医营养学)和西方营养学最大的区别是:我们

    是以人为本,西方营养学是以食物为本。所以他们说营养,就是分析食

    物的成分,而不管谁吃。但同样的东西,猪吃和人吃是不一样的,这和

    食物本身的营养是没有关系的。

    中国饮食食疗(或者叫中医营养学)和西方营养学最大的区别

    是:我们是以人为本,西方营养学是以食物为本。

    我们中医营养学是以人为本,这个“人”甚至可以具体到不同时刻、不同

    心态、不同情绪下的人。也就是说,同样是你,但你在不同时间、不同

    心情下,用不同方法吃进去的食物,最后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中医营养学是以人为本,这个“人”甚至可以具体到不同时

    刻、不同心态、不同情绪下的人。

    什么叫以人为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北京迷路了,问一老大

    爷:“大爷,去天安门怎么走?”老大爷有两种回答方法,一种是“你往

    东北方向走”,这叫以地球为本。还有一种回答是“你往左走”,这是以

    问路者为本——以人为本。哪种回答更容易帮人找到地方,不言而喻,当然是第二种。

    要知道,对于一个迷路的,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人来说,你跟

    他说往东北走,是没有用的。

    如果有人到你住的小区找你,你告诉他:“我在1栋,就是你一进门,左

    手边儿的那栋楼。”远比你告诉他“我在北栋”要好得多。这就叫以人为

    本。

    所以说,中医营养学讲的以人为本,是严格基于人的基础上来讲营养

    学。这样是不是说,基于具体人的中医营养学就不能普适大众了呢?不

    是!

    中医营养学讲的以人为本,是严格基于人的基础上来讲营养

    学。

    (3)人越活越粗鄙的后果是什么

    现代科学是如何研究疾病的?它是制造一些机器,通过这些机器来看清

    楚血液的流动、循环。它们像镜子,可以反映出所有的药物进入身体里

    面的反应。

    中医的经验是基于“真人(不是一般的人,是能感受到天地、气血变化

    的人)”亲身尝试得出来的结论。而中医营养学也是基于真人本身对所

    有食材或药物做了人体试验之后,总结出来的。我们首先会看那些药物

    可能对自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摸索,最终

    得出一种相对固定的经验。这就是中医营养学的方法理论。

    中医营养学是基于真人本身对所有食材或药物做了人体试验之

    后,总结出来的。中医营养学把极其复杂多变的问题简单化了。举个例子,人类的肉眼本

    身是不能分辨光线的,但是通过三棱镜照射后产生七色光,就变得一目

    了然了。三棱镜就相当于“真人”,不管吃进去的是什么,经过人体的中

    和反应,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会反映出来。然后我们把这些变化上升到

    抽象高度,并进行总结,就形成了中医营养学。

    这些变化包括寒热温凉,这是最简单的阴阳变化,升降浮沉。有些东西

    吃了往上走,有些往下窜,这些反应都是人体的感和觉。还有最重要的

    是归经—靶器官,是一种最精妙的感觉器官。

    现在,我们越活越粗鄙,越活越浅薄,所以这种感和觉也越来越差了。

    但是我们并没有感觉,食物进入我们身体之后产生的寒热温凉、升降浮

    沉、归经等反应我们也似乎感受不到。

    为什么说中国的文明都是早熟的文明?因为在上古时代,人都很天真,而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天真,所以最后人们变得对这些生命的真相几乎无

    法理解。

    为什么说中国的文明都是早熟的文明?因为在上古时代,人都

    天真,而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天真,所以最后人们变得对这些生命的真相

    几乎无法理解。

    我有个病人,生病时候,吃电磁炉做出来的饭会上火,但吃煤气做出来

    的饭就不会上火。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病人在生病的时候,是非常敏感的。为什么古中医的食疗学里

    面,对用火、用水都非常讲究?因为有感觉。而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

    没感觉。

    (4)葱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得鬼抽筋——归经

    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正经,还有奇经八脉,吃进去东西后都是先归正

    经,触动后天之气,一般来讲很难触动元气(元气如果那么容易被触

    动,人也就快完了)。 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正经,还有奇经八脉,吃进去东西后都

    是先归正经,触动后天之气,一般来讲很难触动元气。

    那么,辛辣的东西食用后是怎么归经的呢?

    老百姓讲“葱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得鬼抽筋”,中医认为葱入肺,而且

    通督脉。所以我们抢救病人时,如果四逆汤都不管用,那就用通脉四逆

    汤,加上葱白(适合面赤者)。中医为什么说蒜入心?从物理感觉上它

    是吃到胃里了,但是它作用的部位是心。比如中医治疗早期心脏病(中

    医叫胸痹)用栝楼薤白白酒汤,薤白就是小蒜或者叫野蒜,其能通阳散

    结,行气止痛。可见,蒜是一种温通心神的食物。

    中医为什么说蒜入心?从物理感觉上它是吃到胃里了,但是它

    作用的部位是心。

    当我们感觉正常时,吃它会觉得辣心,但如果我们的心有寒凉的感觉

    呢?那么,吃完蒜之后我们会吐出那种咸的、凉的痰,然后就会觉得通

    体畅通,就会觉得:哟,世界挺好的嘛,天是蓝的,鸟儿在唱。我们之

    前感觉不到,就是因为“痰迷心窍”了。

    有人问:“腊八蒜也入心吗?”当然,腊八蒜也入心,只不过刺激作用没

    那么大,适合普通人吃,所以老百姓喜欢吃腊八蒜,这其实起到了对心

    脏的保健作用。

    据考证,前面说到栝楼薤白白酒汤里面的白酒,既不是我们现在的白

    酒,也不是黄酒,而是苦酒,也就是醋。

    栝楼薤白白酒汤里面的白酒,既不是我们现在的白酒,也不是

    黄酒,而是苦酒,也就是醋。焦树德先生是位中医大家,他在论述栝楼薤白白酒汤的时候说:“关于

    白酒是有争议的,有医家用黄酒的,也有用醋的。但是我临床发现,用

    醋的效果最好。”

    芥末入哪儿?入肝和心包经,这二者都是厥阴经。因为芥末入肝,肝开

    窍于目,所以吃芥末会辣得眼泪出来。至于辣得“鬼抽筋”的“筋”,中医

    分析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指我们的肌腱,二是指神经。如果一个人已

    经开始震颤,哆嗦了,你还给他吃芥末吗?肯定不能,那是火上浇油。

    芥末入哪儿?入肝和心包经,这二者都是厥阴经。因为芥末入

    肝,肝开窍于目,所以吃芥末会辣得眼泪出来。

    (5)味道是人的主观感觉

    请大家记住:当你对某种味道有感觉的时候,说明你的身体在变化。比

    如当你恶心、想吐的时候,你觉得刚拖完地的那些水迹都有腥味儿,其

    实它原来就有腥味儿,但你为什么现在才闻到呢?因为你的身体发生了

    变化。我个人认为,味道是人的主观感觉。因此,重视个人,以人为

    本,是中医营养学最宝贵的地方。

    重视个人,以人为本,是中医营养学最宝贵的地方。5.中医营养学的讲究

    (1)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进行最好的保养

    对于中医初学者来讲,当学完脏象以后,就能觉察到自己的脏象是处于

    生理阶段,还是病理阶段,就可以先通过饮食来调养身体。这是以人为

    本的中医营养学的第一个特点。

    中医营养学是以真人为蓝本,再推广到普通人的,可以精确对应到每个

    人。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个体差异性。

    中医营养学是以真人为蓝本,再推广到普通人的,可以精确对

    应到每个人。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个体差异性。

    (2)最好吃应季应地的食物

    中医营养学是以天、地、人为参照体系的。

    什么是天?就是我们吃的、喝的这些食物要讲究出产的时间、食用的时

    间和食用的量,这叫食饮有节。我们吃东西一定要顺应天时,也就是说

    要应季。如果想健康长寿的话,那么最好吃应季应地的东西。

    如果想健康长寿的话,那么最好吃应季应地的东西。

    以前我们物质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吃的那些东西反而是很健康的。因

    为当时我们没有条件去吃不健康的东西,也没有反季节的东西,都是到

    了什么季节就吃什么。

    如果再讲究一点儿,就要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去饮食。 如果再讲究一点儿,就要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去饮食。

    自然界里,每个植物都有它的“信”,就是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什么时候

    什么“秀”,什么时候什么“实”,什么时候什么落,这叫华、秀、实、落。比如说到了一定的时节石榴花就开了,或者是杨梅、樱桃、桑葚、西瓜……熟了。

    饮食应季的目的在于:第一(也是最基本的),要充饥;第二,要解

    馋;第三,要过瘾(过瘾其实就是调神、通神)。所以《黄帝内经·素

    问·四气调神大论》里面提倡,只要我们的饮食、思想、行为跟着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起伏规律去走、去共振,我们就能活得好好

    的。

    饮食应季的目的在于:第一(也是最基本的),要充饥;第

    二,要解馋;第三,要过瘾(过瘾其实就是调神、通神)。

    (3)吃什么不重要,什么时候饥了、饿了、馋了很重要

    中医营养学以人为本的宗旨还体现在什么方面呢?吃什么不重要,是不

    是饥了,是不是饿了,是不是馋了,这几点很重要。这些都是中医营养

    学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吃什么不重要,是不是饥了,是不是饿了,是不是馋了,这几

    点很重要。这些都是中医营养学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就像在“吃不吃早餐”这个问题上,有不少人会举出各种科学的论据来证

    明吃早餐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没有一个站出来问你“你早晨起来饥不

    饥”“你早晨起来饿不饿”,这与“强暴”人的胃有什么区别呢?“以人为本”是王道,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是霸道。

    (4)顺时而食,人就活得不累

    中医营养学认为,在饮食上,我们起码要应四季,应该跟着四季的变化

    走。

    春天要多吃嫩芽儿、绿叶的菜,少吃肉,因为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

    调神大论》里说,春天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

    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违反它,人体生发的阳气就会被压

    制。

    什么叫春生?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应该多吃嫩芽绿叶,鼓励生发之气,少吃肉,少吃酸。我们立春那天吃的春饼里,主要的食材是豆芽、绿叶

    菜,这就是顺应了时节。这都是针对健康的人而言的,可以鼓励他们的

    生发之气。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应该多吃嫩芽绿叶,鼓励生发之气,少吃

    肉,少吃酸。

    在过去,说极端一些,过年、过节是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唯一可

    以吃饱、吃好的时候。所以中国的节日大多沿袭着浓厚的吃不饱、穿不

    暖的生活习俗,节日期间的饮食,基本都是黏腻、肥厚、难消化的。时

    过境迁,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可就不能再那么吃了。

    中国的节日大多沿袭着浓厚的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饼,高糖、高油,我们现在吃了之后会感觉

    顶在胃里,很难受。但如果是在以前,人们吃不到油,吃不到糖,吃不

    到白面,他们吃起来就会感觉很香。继承传统的目的是,让我们活得更好一点儿,不是说为了继承而继承,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夏天太热,人体容易出汗,流失盐分,所以夏季的饮食要注意补充盐

    分,口味要偏咸一点儿。还有,夏天我们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血肉有情之

    品,这主要是因为夏天人的胃肠容易寒,所以一定要吃温性的食物,同

    时还切忌吃大量冰镇的东西。因为夏天人体所有的热气全在体表,不是

    吗?夏天我们摸摸自个儿的肚子,常常是凉凉的。

    夏天太热,人体容易出汗,流失盐分,所以夏季的饮食要注意

    补充盐分,口味要偏咸一点儿。

    到了身体容易燥的秋天,果实成熟了,我们就要吃点儿梨、苹果这些水

    果,也可以喝点儿果汁,这样可以滋阴、润燥。

    很多人在春天喜欢喝果汁,其实春天是没有应季的水果的,有也是带着

    邪气的。

    冬天我们吃什么呢?秋天吃果,冬天吃实—看松鼠吃什么我们就吃什

    么。而且冬天我们要吃一些须根的东西,比如土豆、红薯、萝卜等。其

    实,从秋天开始我们就应该晒点儿干菜,比如过去人们常吃的葫芦干

    儿、豆角丝儿、茄子干儿、蘑菇干儿……到了冬天用来炖肉,特别香。

    这样的食物和我们现在所吃的反季节食物,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冬天我们要吃一些须根的东西,比如土豆、红薯、萝卜等。

    为什么冬天要吃这些东西?因为冬天是闭藏的。如果冬天吃绿叶菜,就

    会给身体一个错误的信号—春天来了。然后我们的身体就会提前发生一

    些相应的反应,但事实上还是风刀霜剑的严寒,这样我们身体里的神就

    会很痛苦:“到底该听谁的?”神一痛苦,人就开始痛苦,身体也就会出

    现各种状况。其实,按照季节的规律去饮食,包含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顺时而食。

    我们吃的不仅是物质,还有能量,那种生、长、收、藏的能量和气息。

    按照季节的规律去饮食,包含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顺时而

    食,我们吃的不仅是物质,还有能量,那种生、长、收、藏的能量和气

    息。

    比如当我们吃一些根茎的植物,或者是须根的植物,我们的气是往下沉

    潜的;而如果我们吃一些发芽的,或者是一些开花的植物,我们的气就

    会往上浮。

    最关键的是这样饮食能够实现调神,能够跟天地的节奏实现同步、共

    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活得很累。

    第二章

    为什么要“应地而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饮食的最终目的是“求和”,让身心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如果水土不服,身体就容易出偏。就好像一个人走钢丝绳,走不好他就容易往下掉……

    1.吃的最终目的是“求和”

    (1)要吃就吃常食—本地方圆百里出产的食物

    前面讲到了我们的饮食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应季而食,另外,《黄帝

    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里谈到,饮食还要讲究应地而食。

    所谓应地而食,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是说,每个地域的人都

    有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特点,你在某地生活,就得适应当地的环

    境。

    所谓应地而食,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怎么适应?就是吃本地方圆百里出产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的“常食”。当

    然偶尔尝尝鲜、偷个腥也可以,但如果老是不以当地出产的食物为自己

    的主食、常食的话,你的身体就容易出偏。

    偶尔尝尝鲜、偷个腥也可以,但如果老是不以当地出产的食物

    为自己的主食、常食的话,你的身体就容易出偏。

    饮食的最终目的是“求和”,让身心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如果水土不服,身体就容易出偏。就好像一个人走钢丝绳,走不好他就容易往下掉,因

    此,走钢丝绳的人需要时刻调整。(2)水土不服怎么办

    所谓水土不服,就是人到了外地,吃了外地的东西,然后就会身体不舒

    服,严重的还会上吐下泻。

    所谓水土不服,就是人到了外地,吃了外地的东西,然后就会

    身体不舒服,严重的还会上吐下泻。

    那怎么预防水土不服呢?去外地之后,在我们吃当地所有的东西之前,第一件事儿就是先要喝当地的水(也别喝矿泉水,除非你一直喝矿泉

    水),把水煮开了,泡一杯当地产的茶。这叫先“上堂问礼,入乡随

    俗”,也叫先试试那儿的水土,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因水土不服而闹病。

    如果你已经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怎么处理?一是要少吃东西,另外要

    赶紧调整自己的消和化的功能。

    如果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怎么处理?

    一般来讲,北方人到南方最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为什么?这主要

    是因为南方的湿气比较大,而北方比较燥。

    为什么北方人到南方最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现代人的水土不服是:不去外地,吃遍驻京办。今天陕西大厦,明天河

    南大厦,吃得很爽。如果身体健康,吃完会不舒服;如果身体不健康,吃完就没反应,于是再接着吃,不知不觉中,病根便被埋下了。

    (3)人,越吃新奇特的东西越耗元气常食是什么?一个人出生在哪儿,或者久居在哪儿,就吃哪儿的日常饮

    食。吃常食对人体能量的消耗是最少的。

    吃常食对人体能量的消耗是最少的。

    人,越吃新奇特的东西,元气消耗越大;而越吃常食,身体会惯性运

    作,消耗就越小。

    不吃常食,就像总不回家,在外面找情人一样,最后把自己消耗死。因

    此,要吃家常饭、吃常食,跟老婆在一起,俗话说,“丑妻近地家中

    宝”。

    不吃常食,就像总不回家,在外面找情人一样,最后把自己消

    耗死。因此,要吃家常饭、吃常食,跟老婆在一起,俗话说,“丑妻近

    地家中宝”。

    一般来说,方圆百里的植物会养育出适合在此地生存的动物。比如我们

    在北京,因为北京是个内陆城市,我们就要尽量少吃海鲜,要吃天上飞

    的、地下跑的,就是吃鱼也要尽量吃淡水鱼。

    为什么?海有一个自然的平衡系统,生活在海边儿的人,吹海风,闻海

    味儿,人自然就会想吃那些海产品。而我们内陆的人,由于没有那样的

    消化环境,吃那些深海海鲜,闻不到那个味儿(没有那个消化的环

    境),身体就容易出问题。

    我们内陆的人,由于没有那样的消化环境,吃那些深海海鲜,闻不到那个味儿(没有那个消化的环境),身体就容易出问题。再比如说你是北方人,你到了西藏,吃麦子(面粉)就不得劲儿,你必

    须吃当地出产的青稞(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吃糌粑、吃酥油,你才

    觉得身体有力量。如果到了西藏,你还吃白米饭,然后不吃当地的食

    物,你的身体很快就会出现不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入乡随俗。

    在我的老家山西(属高原地区,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比

    北京要高1000多米,所以它那儿的饮食习惯就和北京完全不一样),吃

    的主食热量就偏高。小米、北方的粘糕、莜面(莜面是我吃过的食物中

    热量最高的)热量都较高。我老家有句话叫“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意思就是吃完莜面可以走三十里路,吃完糕可以走四十里路。糕的特点

    是什么?吃到胃里特别不好消化,因为它是种软食,就像我们吃的糯米

    糕。

    我老家有句话叫“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意思就是吃完莜面

    可以走三十里路,吃完糕可以走四十里路。

    我父亲是河南人,他到山西之后,我姥姥她们就蒸了糕来招待他(这是

    当地待客最好的饭,因为黄黏米的产量低,莜麦产量更低),因为之前

    他没有见过这个糕,也吃不习惯,感觉糕在他嘴里越嚼越多,而且还咽

    不下去。总之,他看上去是极其痛苦地在吃。老家人说,外地人吃糕有

    个特点—越嚼越多。(吃糕不像吃米饭,纤维含量高;或者吃面条,嚼

    嚼就碎了,容易咽下去;糕是越嚼越筋道。)可当地人不是这样,他们

    吃了糕之后会很高兴(黍子是入心的)。

    在老家,如果有人过生日,中午家里就会蒸糕,意思是越来越高,年年

    高。这其实也暗含一种医学道理—黍子是入心的,能让你的心气儿也逐

    渐变高。

    在老家,如果有人过生日,中午家里就会蒸糕,意思是越来越

    高,年年高。这其实也暗含一种医学道理—黍子是入心的,能让你的心

    气儿也逐渐变高。我有一次到了陕西,当地朋友请我吃稷面。稷子比黍子颗粒小,黏度不

    如黍子,但甜度更高,另外,稷子更抗旱。如果在播种时不下雨(农民

    就是靠天吃饭,下雨了才能播种),其他作物就会错过农时,但是稷子

    不一样,之后只要再下点儿雨,撒上种子,就能长。而且它的生长期特

    别短,四五个月就有收成,所以当地人把稷子当成救命的东西(稷为百

    谷之长,古代帝王奉稷为谷神)。“江山社稷”这个词就充分说明了稷的

    重要性。

    遗憾的是,我问当地的老乡,他们告诉我,现在很多当地人已经不吃稷

    面了,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新鲜、奇怪的玩意儿来招待客人。

    归根到底,如果想身心健康的话,我们一定要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这

    个地方,究竟吃什么比较合适?

    (4)所有上瘾的东西都通神:北京人有啥“穷讲究”

    不少北京人有个特点—“穷讲究”。以前可能祖辈上做过官,或者是有点

    儿文化,但是后来落魄了,家道中落了,但是讲究的习惯却保留了下

    来。

    穷讲究表现在哪儿呢?善于利用下脚料、边角废料做出好吃的东西来。

    所以北京的特色小吃都是炒肝儿、灌肠儿、卤煮、豆汁儿……

    “穷讲究”表现在哪儿呢?善于利用下脚料,边角废料做出好吃

    的东西来。

    现在灌肠儿灌的真是肠吗?有一丁点儿肉吗?没有,全是淀粉。以前的

    灌肠儿都是被削成那种带棱、带角、厚薄不均的片儿,用油一炸,薄的

    地方脆,厚的地方酥,特别好吃。

    他们怀念吃海参、燕窝的那些日子,但是又没有能力再去吃那些东西

    了。于是就按那些东西的味道做出了一些平民化的食物,这就成为北京

    饮食的一个特点。

    在喝的方面,北京人爱喝什么?豆汁儿。说到豆汁儿就必须要说一下麻豆腐。我们都吃过绿豆粉条、小细粉条,把绿豆里面的淀粉提出去做成

    粉条,剩下的那些稠糊凝滞的粉浆就做成了麻豆腐。麻豆腐还是寒的,怎么办?用羊油加一个红辣椒一炒,寒热一平衡,很好吃。而最后剩下

    的较稀的汁儿,经过发酵,就变成豆汁儿了。味道奇难闻,喝起来口感

    也不怎么样,但是喝完了就上瘾。所有上瘾的东西都通神。因此,北京

    有句话叫“豆汁儿腿子”,就是说一个人刚才还好好地走路,突然闻到豆

    汁儿的味儿,腿就不由自主地往那儿走去了(不受意识控制,靠神的控

    制)。

    所有上瘾的东西都通神。

    尽管豆汁儿发酵过了,但喝的时候还得用点儿焦苦的东西—焦圈儿来平

    衡一下,口感也会更好。总之,关键是让你觉得吃得舒服。

    饮食的关键是让你觉得吃得舒服。

    如果吃了很多营养很丰富的东西,但吃完之后浑身难受,就不如不吃。

    (5)同一种食物,出产季节不一样,对人的作用也不同

    我们常常以食物出产的季节来判断它们的属性。比如笋,从科学的角度

    来讲,笋就是笋,但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冬笋和春笋是不一样的。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笋就是笋,但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冬笋

    和春笋是不一样的。

    冬笋、春笋都是笋,有什么不一样?一个还在地下埋着,一个已经冒出来了,所以要想滋肾阴,冬笋烧猪肉

    是最佳的选择。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做一顿笋烧

    肉,就可以既有竹,又有肉。

    冬笋特别肥厚,味道偏苦,入肾,类似于生地一样会滋补肾阴。

    春笋是开始冒尖的那种,是入肝的,而且很多人吃了会过敏。为什么过

    敏?其实它是把人体内在的很多阴寒、湿浊之气透出来了。

    春笋是开始冒尖的那种,是入肝的,而且很多人吃了会过敏。

    为什么过敏?其实它是把人体内在的很多阴寒、湿浊之气透出来了。

    有人吃三七粉过敏,说:“我感觉我所有的黏膜都在发痒。”我说:“你

    这定位很准。”三七入心和小肠,小肠是泌别清浊的。三七粉会慢慢把

    小肠里的那些污浊、阴寒的东西透出来,因此,人服用三七粉之后就会

    感觉痒,但透完之后,整个人就会感到很舒服。

    (6)任何食物都有营养,但不是任何食物都适合每个人吃

    中医是根据植物或动物生长的环境来判断它的属性—阴、阳、寒、热。

    具体怎么判断呢?

    有的东西在某些地方能生长,而有的东西在同样的地方却不能生长。比

    如,蘑菇、苔藓,它们长在什么地方?阳光下吗?树荫下吗?再比如很

    多人爱吃的地皮菜、张家口的口蘑,还有山西五台山出产的一种特殊的

    蘑菇(台蘑,味道特别香),根据这些蘑菇生长的地域环境,我们可以

    判断它们的属性应该是阴寒的,而且是带有湿气的。

    有的东西在某些地方能生长,而有的东西在同样的地方却不能

    生长。这是一种普遍规律,但是,普遍规律之中也有例外。举个例子,水产品

    都是寒凉的,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有一次我去大连,吃完鲍鱼后就感觉

    浑身燥热。为什么?

    水产品都是寒凉的,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有一次我去大连,吃

    完鲍鱼后就感觉浑身燥热。为什么?

    水产品自身带的能量或者西医讲的营养物质含量很高,如果我们吃的量

    少,身体阳气又足,脾胃就能够化掉它,它的能量就会被释放出来,进

    而产生热。

    就像“深水炸弹”,爆炸之前它绝对是“阴寒的”,但到了水域中的一定深

    度,达到爆炸极限后就会爆炸,产生热量。

    上面那个例子所说的水的深度相当于人体化的能力,因此,人体化的能

    力不够强的时候,是无法令水产品释放出能量的。

    再说回蘑菇,它的属性是阴寒的,那它适合什么人吃呢?如果有人阴血

    不足,经常出现虚火、燥热、五心烦热、眼干、口干、鼻子干、阴道干

    涩等症状,我建议他们食用蘑菇。

    当我们吃一些热性食材的时候,比如鸡肉,如果担心热性过

    大,就用蘑菇来炖鸡,这样就可以平衡鸡肉的热性了。

    另外,当我们吃一些热性食材的时候,比如鸡肉(我们都知道鸡是睡得

    早起得也早的动物,阳性特别足),如果担心热性过大,就用蘑菇来炖

    鸡,这样就可以平衡鸡肉的热性了。

    曾经,有人认为蘑菇中含有诸多营养物质,鼓励大家吃蘑菇,但我个人

    认为不应该如此绝对地评判食物。

    其实,如果从科学的角度看,任何食物都有营养,但却不是任何食物都适合每个人吃。了解了中医哲学之后,你就可以从食物是否对自身有利

    的角度,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个阴寒内盛、体形较胖、阳气本身就不足

    的人,你还能让他多吃蘑菇吗?

    任何食物都有营养,但却不是任何食物都适合每个人吃。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有觉的话,面对某些食物,他的身体就会本能地做

    出“我不能吃这个东西”的反应,他吃之前就会觉得那个东西不好吃,吃

    进去之后他就会吐,这就叫有觉。

    但是现在很多人是意识压制本能,一说某种东西营养价值高,就拼命地

    吃,但吃的结果是什么?吃得一脸乌青、一脸黑斑。

    (7)风土人情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有天壤之别

    我们吃东西不仅要看它生长在哪儿,而且还要看它喜欢什么。比如我们

    到四川采药,同一个地方,生长着两种药。上面是高大的厚朴树,厚朴

    的叶子宽大,喜欢阳光,努力地往上长。而厚朴树下面种的是黄连(四

    川的天气,尤其在四川的山上,基本上出太阳的时候都是“蜀犬吠

    日”),在四川的那种天气下,还在黄连上面拉一层黑网罩着,不让它

    见阳光。由此可见,黄连是喜阴的,见了阳光它就长不好。

    我们吃东西不仅要看它生长在哪儿,而且还要看它喜欢什么。

    试想一下,同样生长在一个地方,一个长着宽大的叶子去迎接阳光,另

    一个却躲在阳光下面。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两种药材哪个属阴,哪

    个属阳了。

    因此,厚朴的树皮是性温,泻肺的,人中了寒毒之后,可用厚朴树皮入

    药;反之,如果人中了热毒,就要用黄连,而且种完黄连的地方,好几

    年都不能再种别的东西,因为黄连太阴了。这就是风土人情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有天壤之别。

    风土人情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有天壤之别。

    2.谁吃,什么时候吃,在什么心情下吃

    (1)饮食要讲究道、理、法、术、器

    饮食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回归到—谁吃,什么

    时候吃,在什么心情下吃的层面上。这就涉及饮食的道、理、法、术、器。

    器:吃什么

    饮食最低的境界是吃什么,即食材,“形而下者谓之器”。不过现在的食

    材也变得很重要了,因为会涉及一些化肥、农药的问题。

    饮食最低的境界是吃什么,即食材,“形而下者谓之器”。

    术: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

    其实,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也就是术。烹调的技术很重

    要,你得把它做熟了!人类比动物进步发达的原因就是我们会使用火,火的使用让我们省下了很多身体的元气,然后用节省下来的元气去养

    神,以此发展出后天的各种文明。 其实,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也就是术。

    所有饮食里面的做法,都是善于利用它原来的本性,尽量消解它对人体

    的负面影响。因此,饮食烹调的技术很重要,这就涉及我们如何用火、用水。

    法:吃的方法

    什么叫法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讲“法于阴阳”,就是说

    我们要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饮食起居。比如,您平常饮食是怎么个

    吃法?是狼吞虎咽?还是细嚼慢咽?是先上汤?还是先上甜点?如果吃

    饭前先吃块儿糖,会是什么感觉?是不是立刻感觉那顿饭没什么可吃的

    了?这些都是在说吃的方法。

    什么叫法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讲“法于阴阳”,就是说我们要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饮食起居。

    理:吃哪儿出产的东西很重要

    什么叫理呢?就是地理,吃哪儿出产的东西很重要。这部分我们在前面

    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什么叫理呢?就是地理,吃哪儿出产的东西很重要。

    道:吃饭的心情最重要

    什么叫道呢?就是天道、天时,涉及通神。吃饭的心情最重要。 什么叫道呢?就是天道、天时,涉及通神。吃饭的心情最重

    要。

    我发现,很多女性心情不好的时候,要么就疯狂地吃,要么就疯狂地购

    物。其实,只要揉揉心包经上的膻中穴,就可以使心情得到舒缓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以谋生为主的教育,它教我们掌握一门技术,然后给别人当个“才”。

    在这样的教育之后,当我们工作也有了,钱也有了,但往往却不会生活

    了。于是只好去挥霍时间、挥霍生命—瞎造,造的结果必然是人财两

    空。所以有些人自杀,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变成了有用之才,但是却失去

    了自己的本性。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贵族教育,是教我们怎么生活的。我们学《饮食滋

    味》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最终要达到怡口通心、怡口通神的效果。饮食

    的最高境界就是怡,吃东西吃好了就叫怡。所以曹操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我们学《饮食滋味》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最终要达到怡口通

    心、怡口通神的效果。

    (2)饥的时候要吃饱,饿的时候要吃好

    所谓吃好,有固定标准吗?没有,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所以我们要

    想做美食家,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跟着自己的觉和感去走,觉就是

    饥不饥,感就是饿不饿。

    所谓吃好,有固定标准吗?没有,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饥的时候要吃饱,不管什么东西都要吃进去,但是吃到百分之七十,就

    要停了;饿的时候一定要吃好,但是在饿的时候一定要少吃,也不能不

    吃。所以我的观点是:宁饥不饿。

    饿的时候就会伤心,那么饿了要吃什么呢?点心,咸的点心。很多人分

    不清自己到底是饥还是饿,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生理需要还是心理需要。

    《杜拉拉升职记》里的杜拉拉,在伤心之后那么吃,是把饿当成饥了,她真正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满足。

    饿的时候就会伤心,那么饿了要吃什么呢?点心,咸的点心。

    其实,有比巧克力更好地缓解人们饿的食材,比如百合。《伤寒杂病

    论》里面的“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中提到的百合病,疑似我们现在的

    精神病。患者坐卧不安,坐一会儿想起来,起来一会儿想躺下,躺下又

    起来,就好像失了神似的。“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这种病主要用的

    药就是百合。

    百合是入心的,补心气的。现在很多中医说百合是治肺病的。因为他们

    只知道有个成药叫百合固金汤,所以就把百合当成入肺的。其实,百合

    和合欢都是入心的,都是治分离带来的痛苦—悲欢离合的(悲就是离,离就是悲,合就是欢)。

    百合和合欢都是入心的,都是治分离带来的痛苦—悲欢离合

    的。

    (3)何时达到人生的美妙至境——自觉、自感、自悟

    我希望大家能够恢复自觉、恢复自感,最终达到恢复自悟的境界。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恢复了自觉呢?甭跟着饭点儿吃饭,而是凭着自

    己的感觉去判断是否到了饭点儿。

    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恢复了自觉呢?甭跟着饭点儿吃饭,而

    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判断是否到了饭点儿。

    跟着饭点儿吃饭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您得健康,也就是您的饥饿点儿

    和饭点儿是同步的。早晨7~9点是胃经的工作(当令)时间—饥了;中

    午11~下午1点是心经的工作(当令)时间—饿了;晚上5~7点,是肾

    经的工作(当令)时间,这些就是饭点儿。如果您做到了同步,那么恭

    喜您,恢复了自觉。

    跟着饭点儿吃饭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您得健康,也就是您的

    饥饿点儿和饭点儿是同步的。

    中医认为,健康的人是这样的—早晨5~7点先去排便,黎明即起,洒扫

    庭除,先排去旧,然后纳新(吐故纳新)。现在很多人都是亚健康状

    态,却把自己当成健康人,守着饭点儿吃饭:“呦,12点了,该吃饭

    了。”

    其实这种“该”,都是人后天的意识,而现在人很多后天的意识都是错误

    的,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强迫症的一大表现就是“该”—you should,you

    must。

    所以,我们学《饮食滋味》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先找到自我—观察自己

    什么时候饥,饥了就去吃,然后再观察自己什么时候饿。

    我们学《饮食滋味》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先找到自我—观察自

    己什么时候饥,饥了就去吃,然后再观察自己什么时候饿。很多小孩都有异食癖,比如挖墙皮吃、抠鼻屎吃,为什么?其中很重要

    的一点就是因为饿。换言之,他没吃到他该吃的东西,这就需要给他去

    调养。

    不少特别胖的人,吃的东西不少,为什么还总是觉得饿?怎么解释?意

    志不坚定呗!于是乎,很多打着帮大家坚定意志旗号的减肥机构就应运

    而生了。

    但是他们却连减肥的最基本原理都不知道,只是打着科学的名义,一味

    地号召大家去锻炼、出汗。最后体重是减下去了,似乎是成功了,殊不

    知这样的减肥之法,减去的是人体最珍贵的精血。

    什么是真正的减肥?真正的减肥是要减去我们身体不需要的东西,要做

    到这样,就需要我们先观察自己,恢复自觉—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无

    觉。

    什么是真正的减肥?真正的减肥是要减去我们身体不需要的东

    西。

    你现在最想吃什么就去吃。比如你现在就想吃冰激凌,那你就去吃,让

    你的欲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就像股票一样—达到最高点后就开始跌

    了。

    你现在最想吃什么就去吃。

    所以,想吃什么,要跟着自己的神走。

    (4)找到自己身体中潜藏的邪恶欲望,消除它们

    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吃了很多不该吃的东西。很多人心里都有“鬼”,有的人甚至跟着“鬼”走。比如水果吃多了,就会有“水果鬼”。

    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吃了很多不该吃的东西。

    我曾经有一个病人就特别馋水果,我一摸他的肚子,里面有好多水果还

    没消化,就好像有一肚子的冰块儿,这已经有潜伏着的“鬼”(痰浊、瘀

    血)了,然后潜伏在里面的“鬼”就容易招来“外鬼”。

    最后,当我把他肚子里面那些阴寒的痰浊、瘀血化掉之后,他

    说:“哎,徐大夫,我现在不想吃水果了。就是放在我眼跟前儿,我也

    不想吃了。”

    为什么呢?其实潜藏在他内心的是一种邪恶的东西。回归到最基本的是

    什么呢?看看患者内心的欲望到底是什么,先把它勾出来,然后再治。

    我之前开玩笑地讲过,对于一个特别胖,但还特别喜欢吃肉的人,怎么

    治?把他头朝下吊起来,底下放盘红烧肉。他的鼻涕、眼泪、痰涎就会

    往外流。流完之后,他对这盘肉的欲望就没有了。他那种欲望是邪恶的

    欲望,我们帮他把内心邪恶的东西找到,最后才能达到平的目的。

    以《红楼梦》中贾瑞(手淫过度,单相思王熙凤不得的一个纨绔子弟)

    为例,为什么他的精气越虚,对异性的那种渴望就越强?因为他已经中

    了邪气了。

    道家修炼有一句话叫“精满不思淫”,就是说精气特别足的时候,反而对

    男女之事好像要显得稍微寡淡一些,因为他又有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快感

    和追求。

    道家修炼有一句话叫“精满不思淫”,就是说精气特别足的时

    候,反而对男女之事好像要显得稍微寡淡一些,因为他又有了一种更高

    层次的快感和追求。我现在所讲的是知,劝大家恢复觉。知是第一个层次,先要知道。第二

    个层次是觉到,再高层次是感到。

    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营养过剩,因此有些人提倡辟谷什么的,我的建议

    是,不要走极端。只要你恢复了知觉,而且每次吃饭都能控制住,做到

    别让“最后那棵草”把自己这个“骆驼”压倒就可以了,而且这么吃会让你

    每天都觉得很舒服。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有些人比较好吃?其实这是因为他们高级精神享受

    很少,只有通过吃来寻找快感。

    为什么有些人比较好吃?其实这是因为他们高级精神享受很

    少,只有通过吃来寻找快感。

    3.各种食物,自有老天给的不同能量

    (1)不同食物之间,并非只是营养含量不同的差别

    说到营养,我认为,即便对食物本身,我们也绝不能简单地把食物划分

    为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物质等。

    即便对食物本身,我们也绝不能简单地把食物划分为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物质等。中医认为,食物本身在神、气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西方营养学认为

    鸡肉和猪肉,只有营养含量的差别,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肉,是没有差

    别的(肉类里面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的含量是有区别的,但在质的

    方面它们没有区别,这是西方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那中医为什么认为食物之间是存在本质差别的呢?这是因为中医看到了

    超乎于物质层次之上的东西—易、初、始、素。“易”是空虚寂寥、无的

    阶段,揭示世界的本源;“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

    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

    中医为什么认为食物之间是存在本质差别的呢?因为中医看到

    了超乎于物质层次之上的东西—易、初、始、素。

    为什么猪肉和鸡肉嚼起来口感不一样,这是质的不同。但是透过质的背

    后,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发现天上飞的动物偏热;水里游的动物偏寒;陆

    地上跑的、吃草的、吃肉的动物,偏中性呢?我们在吃食物的同时,是

    不是也同时把食材中带有的这种天、地、水的能量,也带到了自己的身

    体里呢?因此,爱吃鸡肉的人偏热好动;爱吃猪肉的人偏冷、偏静、偏

    沉降。

    (2)让孩子少吃鸡肉

    其实,在从医的过程中,我很早就注意到,现在小孩子的一些多发病症

    大多与喜食鸡肉有关,比如高烧、扁桃体发炎、多动症(挤眉弄眼、吐

    舌头、咬指甲)……而如果适当地控制一下鸡肉的摄取量,这些症状就

    会有很大改善。

    在从医的过程中,我很早就注意到,现在小孩子的一些多发病

    症大多与喜食鸡肉有关。

    后来我跟林大夫—一名业内的权威大夫交流,他也旗帜鲜明地反对小孩子吃鸡肉。

    我认为,鸡这种动物,容易在人体内煽风动火、引发气血上行,对小儿

    这种纯阳之体的影响可能会特别大。

    而且,我们原来吃鸡的做法是小鸡炖蘑菇,而现在吃的都是麦当劳、肯

    德基的炸鸡,还有辣子鸡丁、烤鸡翅、麻辣鸡翅等。但麻辣鸭还是可以

    理解的,因为鸭虽然是飞禽,但它是水禽,性质偏寒;但鸡是阳性的动

    物。

    (3)成年人早醒是衰老的表现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睡眠问题:入睡难、睡眠浅,但他们最大的痛苦是

    早醒,早醒是衰老的表现。

    成年人的睡眠问题:入睡难、睡眠浅,但他们最大的痛苦是早

    醒,早醒是衰老的表现。

    老年人都是白天打瞌睡,晚上睡不着,或者觉少,三四点就起了。现在

    很多中年人凌晨三四点就醒来了,醒来之后满脑子事,生物钟与鸡同步

    了。老年人睡不着是因为阴血不足、阳气独亢,用滋阴、回神收敛的

    药,他就能够沉睡。肝血足,藏魂。鸡是挑动肝血去斗、去打。现代人

    都是挑动自己的潜能,往外散得多,收敛少。

    鸡是挑动肝血去斗、去打。现代人都是挑动自己的潜能,往外

    散得多,收敛少。

    我有个观点,普通人想养生、补肾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光睡

    觉不够,你们看见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有谁看见过黑

    光?晚上关灯后你再睁开眼看黑夜,看到的就是黑光,你受的是黑的滋

    补。顾城的《一代人》里有这么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但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解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

    睛,我用它来享受黑暗—补肾。

    普通人想养生、补肾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

    睡眠不好的人首先忌吃鸡肉,用一些酸、苦的药收敛,比如桑叶。桑叶

    得秋天金气,桑叶收敛肝气、肝血的功能特别强。

    桑叶得秋天金气,桑叶收敛肝气、肝血的功能特别强。

    而那些发散的药很多都是带刺的,你想把刺削掉,就得用个带钩的,比

    如钩藤,这样就可以把人的肝魂收回来。睡眠质量提高,魂魄得到修养

    以后,人第二天就会觉得很高兴。

    第三章

    一生的营养之路

    —“五谷、五畜、五果、五菜”

    在中医饮食营养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理念:“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是中国人的饮食观。西方人的饮食观却不是

    这样的,西方人可能要颠倒过来,可能会是五畜为养,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牙齿的结构得知,咬肉的牙是犬齿、切齿;嚼谷的牙

    是臼齿,是用来磨的。如果你想区分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可以看看它

    们的牙齿。

    1.为什么中医说五谷最养人——“五谷为

    养”

    (1)吃饭就是吃种子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牙齿为什么会长成这样,这种形状,这个比例。

    这和占人体消化能量百分之六七十的五谷有关,和背后的神和气是一致

    的,和消和化的功能是匹配的。这样吃,我们才会感到舒服,才不会闹

    病。

    为什么中医要强调“五谷为养”?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

    之精华也。

    为什么中医要强调“五谷为养”?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

    者,植物之精华也。

    中医饮食营养学认为,植物、动物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气和神是完全不

    一样的。最精华的东西,都含在种子里。而且种子本身的蛋白质结构,和其他部位的蛋白质结构完全不一样。

    也就是说,当你把种子里面的这些物质能量,转化成自己的精气神,所消耗的自身能量是最低的。如果你吃别的部位,还需要再去消耗自身的

    能量,所以吃种子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当你把种子里面的这些物质能量,转化成自己的精气神,所消

    耗的自身能量是最低的。

    从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说的吃饭实际上应该是吃种

    子,而其他的东西只是下饭的。因此,不能把主客颠倒了。

    从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说的吃饭实际上应该

    是吃种子,而其他的东西只是下饭的。

    现在的人吃饭都是吃肉、吃菜,不吃或少吃主食。这样其实是不符合我

    们身体需求的。

    因此,普通人健康的饮食结构应该是,一碗小米饭或白米饭,有块儿咸

    菜,就行了,再加块儿肉。如果刚好有几把青菜,这就更好了,没有也

    够了。

    请记住,五谷必须要吃,而且还要重点吃。可能有人会觉得吃淀粉会增

    加体内糖的量、会发胖,于是就不吃主食。你可以告诉对方说这是不对

    的。因为,植物的枝叶、躯干里有淀粉,种子里也有淀粉,但它们里边

    所含的淀粉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吃的主食里的淀粉,不同于其他食

    物里的淀粉。

    比如,红薯、土豆里所含的淀粉会使你的血糖变高,而种子里的淀粉是

    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吃五谷。

    红薯、土豆里所含的淀粉会使你的血糖变高,而种子里的淀粉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吃五谷。

    (2)麦补肝、黍补心、粟(小米)补脾、稻补肺、菽(豆

    子)补肾

    说了这么多,那么五谷到底是什么呢?要想详细了解五谷,我们需要先

    了解一下寒、热、温、凉和归经。对应我们的肝、心、脾、肺、肾,我

    们需要吃的种子分别是麦、黍、粟(小米)、稻、菽(豆子)。

    对应我们的肝、心、脾、肺、肾,我们需要吃的种子分别是

    麦、黍、粟、稻、菽。

    虽然,吃五谷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不能盲目吃。因为五谷分别对人体不

    同的脏器有不同的补益作用。

    (3)肝气虚时,要多吃麦,尤其是莜麦

    莜麦是一种对人体很有益处的谷物。莜麦跟燕麦不一样,莜麦需要满

    足“三熟”。

    所谓三熟是指:第一,它本身是成熟了的;第二,它要经过炮制,用火

    炒一遍;第三,需要再把它蒸熟。所以莜面的火性、温性特别大,因此

    肝气虚寒的人吃点儿莜面是很好的。

    莜面的火性、温性特别大,因此肝气虚寒的人吃点儿莜面是很

    好的。

    我的老家大同在晋北,那儿的很多风俗习惯和内蒙古是一样的。在内蒙

    古和晋北,人们吃莜面、吃黄米糕,都是一种传统,能抵御当地的严寒

    和风寒,这也是由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决定的。 在内蒙古和晋北,人们吃莜面、吃黄米糕,都是一种传统,能

    抵御当地的严寒和风寒,这也是由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决定的。

    我小时候在大同,冬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是经常的事儿,而独特的饮食

    结构使我们能够抵御当地的那种严寒。

    肝火旺的人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吃食—荞麦。荞麦寒,北京人吃荞麦是和

    羊汤配着吃的,要不吃进去之后就会凉。

    但是,当一个人的肝火特别旺、肝气特别足、血压特别高,见火就着,身上有黄疸,甚至有出血症状的时候,就不能吃麦子了,应该吃稻子,补肺的东西肯定要克肝(金克木)。

    (4)心气虚时,要多吃黍

    当一个人心火特别旺,整天欲望强烈、兴奋得睡不着觉,还吃黄米糕

    (黍),行吗?

    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黄黏米;还有一种是秫,指高粱。我偏向于认可

    后者的解释。心火旺,应该吃些苦的东西泻一下心火,比如绿茶。饮食

    上也可以吃些豆腐,水克火,补肾的同时也会降心火。

    心火旺,应该吃些苦的东西泻一下心火,比如绿茶。饮食上也

    可以吃些豆腐,水克火,补肾的同时也会降心火。

    (5)脾气虚,吃东西吸收不了时,要多吃粟(小米)

    最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五谷就是小米。很多人跟我说小米是凉的,这是互联网上的答案,其实小米是温性的。但是如果你喝的小米稀粥太稀了(我们管它叫“瞪眼稀粥”,就是端起碗能在碗里看见自己的稀粥。

    在古代,因为粮食少不够吃的时候人们煮粥就是一把米一锅水的比

    例),就容易排尿。因为小米稀粥的味道是甘淡的,甘淡的东西就比较

    利尿。所以很多人吃了小米稀粥后,上厕所很勤,这是因为伤着肾了。

    最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五谷就是小米。

    于是,人们就又想到了吃炒米,炒出一点儿焦苦的味儿,平衡一下甘淡

    的味儿。其实,这就像我们喝白开水容易排尿,放点儿苦的茶叶,喝完

    就生津是一样的。

    以前,我们都是吃小米干饭,那会儿,大家总问:“你能吃几碗干

    饭?”觉得有点儿嚼不动的时候,我们就用一根木头棒子把它捣碎,掂

    成个小圆球。

    真正的小米粥就是指这种干性的,不是那种汤汤水水的东西。孕妇产后

    喝的小米粥,还要把小米上面的米精、米油熬出来,那是最滋补的。

    孕妇产后喝的小米粥,还要把小米上面的米精、米油熬出来,那是最滋补的。

    (6)肺气虚时,要多吃稻

    种稻子,首先需要水,而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所以稻子的产地主要在南

    方,叫水稻。东北产的稻子也不错,但水稻寒性比较大,好多人吃完之

    后就容易产生胃酸。那如果我们想吃东北大米,又怕大米寒会导致胃酸

    怎么办呢?其实只要在焖大米的时候,往里面加点儿带辛温之气的孜然

    或者桂皮,就可以平衡大米的寒气了(焖完之后只要把桂皮拿出来、孜

    然挑出来就可以了,也可以不挑)。 如果我们想吃东北大米,又怕大米寒会导致胃酸怎么办呢?其

    实只要在焖大米的时候,往里面加点儿带辛温之气的孜然或者桂皮,就

    可以平衡大米的寒气了。

    常见的稻米包括:粳米、糯米、糙米。

    粳米,得秋天之气最重。

    常见的稻米包括:粳米、糯米、糙米。

    我们日常所食基本都是这种稻米。种得最晚,收得最晚,得秋天金气—

    秋凉之气最重的那种米。有一个叫白虎汤的药方,是清肺热的,里面就

    会用到这种叫粳米的大米。为什么叫白虎汤呢?取的是夕阳西下,热量

    消减的趋势。

    中医认为“白虎”代表西方,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以白虎命名,形

    容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

    炎暑湿热之气。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平时忍辱负重、忍气吞声的人要尽量少吃点儿

    米饭,多吃点儿馒头会比较好。

    平时忍辱负重、忍气吞声的人要尽量少吃点儿米饭,多吃点儿

    馒头会比较好。

    吃大米对皮肤好,对眼睛不好,这是由于大米补肺泻肝。 吃大米对皮肤好,对眼睛不好,这是由于大米补肺泻肝。

    糯米,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少。

    糯米特别黏,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少,我们常用这种稻米来制作黏

    性小吃。稻米越糯,口感越好,所以就需要人们去捣糯米,现在客家还

    保留这个传统。糯米越打越黏,但是越黏越不好消化。

    Section0010糯米越打越黏,但是越黏越不好消化。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

    有一个药方叫桂枝汤,药方的后面有一个方后注,里面提到了服用桂枝

    汤的时候要“禁生冷,粘滑”。什么叫生冷,粘滑?生的、冷的我们都知

    道;“粘”专指糯米;“滑”就是香蕉,香蕉性味甘寒,吃完容易拉肚子。

    糙米,带糠的、放在水里还能发芽的稻米。

    糙米是稻谷脱去外保护皮层—稻壳,但是是内保护皮层(果皮、种皮)完

    好的稻米。通俗地讲就是剥了壳、没剥皮、带糠的、把它放在水里还能

    发芽的稻米。

    现在的人其实很有必要吃点儿糠,因为我们吃了太多的精米,以至于很

    多人的胃越来越娇弱。

    现在的人其实很有必要吃点儿糠,因为我们吃了太多的精米,以至于很多人的胃越来越娇弱。

    (7)肾气虚时,要多吃菽(豆子)

    补肾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人都说补肾需要吃豆子,但是我们也不

    能一把一把地抓着豆子吃呀。于是就有人打豆浆喝。事实上这么个吃豆子法,吃多了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腹中胀气,放屁还恶臭。这是为

    什么呢?把豆子磨成豆浆只是好消了,但还是不好化。

    豆子的正确吃法是做成豆腐吃,并且最好吃卤水点的豆腐。豆腐本身磨

    得很细,而且既营养又美味。

    豆子的正确吃法是做成豆腐吃,并且最好吃卤水点的豆腐。豆

    腐本身磨得很细,而且既营养又美味。

    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现磨豆腐,取来一块儿,浇点儿胡麻油、拌点儿小

    葱、撒点儿盐,夹一小块儿放到嘴里,那味道别提有多香了(不像现在

    的豆腐,都没有豆腐味儿)。而且,豆子磨烂,煮沸以后,上面会有一

    层油皮。挑起来晾干,就是腐竹,那是豆子里面最精华的部分。

    因此,补肾吃豆腐、酱豆腐、臭豆腐,或者吃腐竹,都是最好的选择。

    但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痛风患者是不宜多食豆制品的。

    2.为什么中医说吃肉只是为身体锦上添花

    ——“五畜为益”

    (1)益是锦上添花

    “五畜为益”是什么意思?益是可有可无的。也就是说没有它咱也能活,不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但有了它,我们会活得更加鲜

    活,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五畜为益”是什么意思?益是可有可无的。

    有句话叫“食谷者慧”,就是说吃五谷的人会很平和,很通透,情欲、情

    绪很低,因此,出家人就只吃五谷。如果你还要在红尘里翻滚,上有

    老,下有小,还有媳妇,就得吃点儿肉。

    什么是益?益是锦上添花,而且养和益的主次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什么是益?益是锦上添花,而且养和益的主次关系是不可以颠

    倒的。

    我之前有一位女患者,三十岁左右,她说自己每晚看综艺节目,看到凌

    晨4点多才睡觉,而且她妈妈说她没肉就不吃饭。

    我诊断后发现,原来她是心火独亢(她之前网恋,在网上认识一个飞行

    员,然后那个飞行员换了手机号,给她留了条短信。结果这条短信不慎

    被她的家人给删了,她没有办法与那个飞行员重新取得联系,就变得很

    焦虑,心火就这么被勾起来了)烧的,想想田震的歌,“那团火在我心

    中烧得我实在难耐呀”。

    这位患者有点儿弱视,走路还得她妈领着。后来在家里的帮助下开了间

    咖啡店,生意很火爆。但是因为她心火更旺了,身体吃不消,也就没有

    继续做下去。这期间她结过一次婚,结果肝火旺得总挑人家的刺儿,然

    后没多久就离婚了。

    经过治疗之后,她的心火回归正常了,现在晚上基本10点左右就睡了,而且也不那么馋肉了。馋肉是病态需要,心火越旺的人越想吃肉,因为

    他们需要靠肉来滋补心火。心火下去了,脾气也就会平和很多。 馋肉是病态需要,心火越旺的人越想吃肉,因为他们需要靠肉

    来滋补心火。

    (2)吃肉是需要挑部位的

    道家认为天地是一种轮回,吃东西没必要有负罪感。羊吃草,人吃羊,人死后被虫子吃,尸体留在土地里滋养草,草再被羊吃,这是个循环的

    过程。

    道家认为天地是一种轮回,吃东西没必要有负罪感。羊吃草,人吃羊,人死后被虫子吃,尸体留在土地里滋养草,草再被羊吃,这是

    个循环的过程。

    道家对饮食的研究非常全面,也非常深入,深入到了气和神的状态。比

    如说对于吃猪蹄儿这件事,道家认为几百斤的猪,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四

    个蹄子上,所以猪蹄儿的力道和劲道是猪身上其他部位无可比拟的。

    这么说大家可能不是很能理解,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提到猪,我们首

    先想到的便是懒、肥、馋。

    有个成语叫“狼奔豕突”,这个成语的原意是,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

    冲撞(豕就是猪的意思)。由此可见,猪的冲劲儿,也是很厉害的,而

    它冲的动力来源就是它的蹄儿。

    在中医里,有个病症叫奔豚。为什么叫奔豚呢?这里的“豚”指的就是小

    猪。这种病的症状就是,患者感到小肚子突然有股气,一下子就冲到了

    心口。这也体现了猪的冲劲儿。

    猪是阴性的,蹄子是阴中之阳。而其中阳气最足的蹄儿,要数前蹄儿。

    另外,羊蹄儿也是阳气十足的,所以我们吃东西是需要挑部位吃的,是

    有讲究的,而不能乱吃一通。 猪是阴性的,蹄子是阴中之阳。而其中阳气最足的蹄儿,要数

    前蹄儿。

    (3)羊入肝、鸡入心、牛入脾、驴入肺、猪入肾

    什么是五畜?五畜中的第一畜是入肝的羊;第二畜是入心的鸡;第三畜

    是入脾的牛;第四畜是入肺的驴;第五畜是入肾的猪。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畜类不是仅限于这五畜,还会有一些别的。

    (4)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吃燕窝

    就滋补肾阴而言,还有一系列的血肉有情之品,比如燕窝。燕窝是精,是羽燕科动物金丝燕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成,所以燕窝是滋补肾

    阴最好的食材。

    燕窝是精,是羽燕科动物金丝燕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

    成,所以燕窝是滋补肾阴最好的食材。

    燕窝必须要用冰糖来炖,因为冰糖与燕窝的性是相适应的,这样才可以

    达到滋补肾阴的目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吃冰糖炖燕窝吃得开始打喷嚏、流清鼻涕了,总觉得发冷,那就是着凉了。

    着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外感风寒;第二种是吃东西着

    凉;第三种是接触的性伙伴体凉。其中,第三种情况是最严重的。

    燕窝必须要用冰糖来炖,因为冰糖与燕窝的性是相适应的,这

    样才可以达到滋补肾阴的目的。如果一个人原本吃素,要转变成开始吃肉,那么最好从燕窝吃起。我妈

    就是这样从吃素安全过渡到吃肉的,这样的话不会有太大的不良反应。

    但是现在很多人吃饭不讲滋味和通神,却在吃一种概念、一种时尚。就

    像有的人开车,开的不是车,而是一种寂寞、一种范儿。

    如果一个人原本吃素,要转变成开始吃肉,那么最好从燕窝吃

    起。

    我之前做节目的时候碰到了一位著名歌手,她妈妈也是一位中医,当主

    持人问到她早餐吃什么的时候,她说她每天早晨喝一碗燕窝。我当时听

    后就感觉还好她年轻,能消化,如果老了再这么喝,身体可就承受不住

    了。

    (5)如何正确食用补肾但性寒的水产品

    所有的水产品,特别是深海的鱼、虾、蟹,基本都是滋补肾阴的(肾主

    水)。那些长得越奇怪,所在海的深度越深的水产品,它们的阴寒之性

    就越重,也就是说它们的潜能越大。

    长得越奇怪,所在海的深度越深的水产品,它们的阴寒之性就

    越重。

    在这些水产品中,滋补肾阴效果最好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滋补品,第一

    当数海参。但是对于海参,如果不是阴血特别不足的人,还有那些有虚

    火的人,我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阴血不足的人有以下几个表现:第一个是低烧;第二个是手、脚心发

    烧;第三个是总有烘热、内热的感觉。还有人会觉得好像有气在蒸骨头

    一样,我们中医里把这种现象叫骨蒸。第二位是螃蟹,螃蟹是一种特别寒的水生生物。

    螃蟹最寒的地方就是蟹膏和蟹黄,但是如果一个阴虚特别重、火特别大的人,吃了蟹膏和蟹黄,就是刚好合适的。

    阿拉斯加帝王蟹和北海道螃蟹都特别寒。我有一次“中招”,就是因为吃

    了生螃蟹(北海道螃蟹)。

    螃蟹最寒的地方就是蟹膏和蟹黄,但是如果一个阴虚特别重、火特别大

    的人,吃了蟹膏和蟹黄,就是刚好合适的。螃蟹的滋阴效果是最好的。

    另外,螃蟹那么寒,包裹螃蟹的壳又是什么性质的呢?螃蟹壳是最好的

    化痰、散结的药,可以用来治疗乳腺增生、小叶增生、乳腺结节、纤维

    瘤等疾病。把螃蟹壳打碎了,磨成粉,中医用它来软坚散结。

    螃蟹壳是最好的化痰、散结的药,可以用来治疗乳腺增生、小

    叶增生、乳腺结节、纤维瘤等疾病。

    在所有这些具有滋补性的海产品中,滋阴、壮阳效果好,而且比较温

    性,容易被人接受的,就是牡蛎。如果出产的地方好,牡蛎又比较干净

    的话,牡蛎肉可以生吃,浇点儿柠檬汁儿,压一下腥气,就可以直接

    吃。但是我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去吃炭烤的牡蛎,毕竟把它做熟了再吃,更安全。

    牡蛎壳(区别于牡蛎,中医开方子上面写的生牡蛎都是指牡蛎的壳)跟

    蟹壳的效果一样。

    还有一个常见水产品就是虾。我吃过很多海鲜,但是唯有虾,我没有太

    大的感觉。

    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宽裕,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吃虾,大概是十岁的

    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天津有一批虾出口受阻了,然后就转成了内销,居然还往大同发了一批。当时大家排着长队去买虾,因为虾对于那

    个时候的我们来说太罕见了。那时候的虾是无头虾(就是去掉头的部

    分,只有虾段儿)。爸爸做好了之后,我和妹妹每人分到了两只虾。吃

    第一口的时候,我觉得特别香,然后再吃,就觉得没味儿了。

    虾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如果你能把它消化掉,那你就可以放心、大

    胆地吃;如果消化不掉,那你吃了就会被噎着。

    虾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如果你能把它消化掉,那你就可以

    放心、大胆地吃;如果消化不掉,那你吃了就会被噎着。

    那么,虾到底是阴性还是阳性,取决于你能不能把它化掉。

    很多人吃完虾就会过敏,身上就开始发荨麻疹,感觉特别痒,因此很多

    中医书里把虾当成发物。

    我建议吃虾的时候注意:

    第一,一定要把虾线去掉;第二,一定要把虾眼留下(因为虾眼是热

    的,吃虾的眼睛能帮助你消化虾,这是我从一个渔民那儿学到的);第

    三,吃虾最忌讳的是,吃完虾就吃水果,或者是吃完虾就喝绿茶。而我

    们现在有一道很有名的菜就是龙井虾仁,这是完全不符合养生之道的。

    吃虾最忌讳的是,吃完虾就吃水果,或者是吃完虾就喝绿茶。

    有些男性喜欢吃海产品来壮阳,比如说海马。虽然海马也是阴性的,但

    如果你能把它化开的话,它就能转化成阳气,起到壮阳的作用。这并不

    完全取决于食物本身,还取决于你的消和化的能力。如果你能把它转化

    掉,炼精化气,那它就会起到滋补肾阳的作用;如果你炼化不了,那它

    就会以异物的形式存在于你的体内。有些人由于自身没化好,又被身体

    吸收了,异物就成为过敏源,他的身上就会痒。食物是一回事,造成什么结果取决于吃食物的人。

    大虾比较贵,而且吃大虾是需要剥皮的,这样很大一部分就会被扔掉。

    以前,穷苦人家吃不起大虾,就吃虾皮、小虾,而且他们是连皮带虾一

    块儿吃。其实这样的吃法才真正滋补人,可以实现阴阳平衡。但是虾越

    大皮越厚、越坚、越不好消化。谁吃皮皮虾会连皮一起吃呢?

    连皮带虾一块儿吃,这样的吃法才真正滋补人,可以实现阴阳

    平衡。

    还有一种特别好的滋阴的食材就是鳖,这个食材绝对入肾。鳖又叫甲

    鱼,除此之外它还有个名字叫元鱼。

    什么叫元?元就是混沌不分的状态,混沌初开还没开的状态,而甲鱼蛋

    就是王八蛋,是没有蛋黄和蛋清之分的,是个“混蛋”。因此,甲鱼是滋

    补肾阴最好的一种食材。

    甲鱼蛋就是王八蛋,是没有蛋黄和蛋清之分的,是个“混蛋”。

    鳖甲和龟甲都是中药,但鳖甲主动,龟甲主静。我给人治病(滋阴)的

    时候,有的病人总是五心烦热,睡不着觉,还连连做一些怪梦,我就会

    用龟板胶,就是用龟甲熬制而成的胶,它沉潜(也就是把心火降下

    来)、滋阴的效果是最好的。

    鳖甲除了有滋阴的作用之外,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鳖甲特别贵,一般我开二十克,开到三十克很多人就有点儿承受不了了。我们用的都

    是生鳖甲,生鳖甲是带血的,没熬过的,但是现在很多药店只有制鳖

    甲,是被炮制过的鳖甲,已经没有药效了。 生鳖甲是带血的,没熬过的,但是现在很多药店只有制鳖甲,是被炮制过的鳖甲,已经没有药效了。

    (6)如何食用又滋补,又比较性平的水产品

    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个具有滋补性质的、比较平性的水产品:一个是鳝

    鱼;另一个是淡菜(贻贝),又叫海虹,北京人叫青口。它也是一种软

    壳类的生物。有的人伤阴伤到了极点的时候,医生(叶天士、吴鞠通这

    样的高人)给他们开出的方子里面就有淡菜。因为这个时候再用生地、玄参、猪脊髓这类药,已经达不到任何滋阴的效果了。

    我认为,海产品是来自于海里的,而人类也是源于海里的(最初生命的

    诞生源于海洋),因此,从本质上讲我们是同根、同源的,具有相同的

    性。海产品能滋养我们的本源,也就是说我们的肾精跟它的关系最为密

    切。

    鳗鱼又叫鳗鲡,有“水中人参”的称号,很多本草书籍上对鳗鱼的评价都

    很高。另外,鳗鱼的骨头吃完了也不要扔,把它放在暖气片儿上,或者

    太阳下,干了之后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药。它具有杀虫、敛疮的作用,能

    治疳痢、崩带、恶疮。

    鳗鱼又叫鳗鲡,有“水中人参”的称号,很多本草书籍上对鳗鱼

    的评价都很高。

    水产品吃多了,可能会不消化,还有一种可能是会食积生火。老百姓有

    句话叫“鱼生火,肉生痰”。所有鱼吃完都会动火,但是有一种鱼吃了不

    容易生火,那就是带鱼。

    所有鱼吃完都会动火,但是有一种鱼吃了不容易生火,那就是带鱼。

    小孩子如果脾胃消化不好,又不爱吃东西,就可以把带鱼做好给他吃。

    只有带鱼是入脾、入土的,所以带鱼属于水中的异类。

    只有带鱼是入脾、入土的,所以带鱼属于水中的异类。

    (7)畜类中入肺的有鸭、鹅、狗等动物

    鸭子是水禽,水禽还包括鹅。也就是说,所有能在水里生活的禽类都入

    肺,而补肺的药都偏酸性。

    所有能在水里生活的禽类都入肺,而补肺的药都偏酸性。

    狗肉本质是偏酸性的,因此,《黄帝内经》里有的地方写的是狗,而不

    是鸭子之类的禽类。从《伊尹汤液经》和《神农本草经》的有关记载来

    看,狗肉是一种最好的补肺药,因为狗肉味道偏酸,而酸的东西都有一

    种收敛的作用。因此,失神严重的人,我也会建议他吃点儿狗肉。

    从《伊尹汤液经》和《神农本草经》的有关记载来看,狗肉是

    一种最好的补肺药,因为狗肉味道偏酸,而酸的东西都有一种收敛的作

    用。这里所说的狗,不是宠物狗,而是一种专门养着,供人们吃的狗—

    菜狗。

    这里所说的狗,不是宠物狗,而是一种专门养着,供人们吃的狗—菜

    狗。这名字是我从我妈的老师—马衡枢先生那儿听到的。马先生不到三

    十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儿死了,然后他就放弃了小学老师的工作,开始跟着张锡纯先生学医(我的老师是我妈,我妈的老师是马衡枢

    先生,马先生的老师是张锡纯先生,这是我的第一条线;我的老师是裴

    永清先生,裴先生的老师是刘渡舟先生,这是第二条线;第三条线就是

    我的老师周稔丰先生,那是最拯救我的一条线)。

    跟着张锡纯先生学中医之后,马先生不但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了,而且

    还生了三男两女。他教我妈那会儿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工作,就是一个

    闲坐在家里的人,挂了个“大同政协委员”的名儿,碰到有缘的,敲个门

    儿进来,就看看是什么病。他当时给我妈讲课时总说一句话:“谁要活

    不到八十四,谁就是‘菜狗’。”

    他教我妈的时候大约四五十岁,就在当时那种条件下,老先生最后活到

    了八十六岁。老先生去世之前有点儿失神,人们都说他的魂儿被他的猫

    带走了—老先生生前养了一只大猫,养了十多年,最后那只猫丢了。我

    估计那只猫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就找个地儿自己安息了。这只猫

    一丢,老先生的魂儿也丢了,整天就找猫。结果最后猫没找到,自个儿

    也没了。

    狗是没有汗腺的,因此,它所有的肮脏、污浊的东西全是通过吐舌头来

    排泄。而且要吃狗肉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腥,狗肉做不好,是特别难吃

    的。过去人们都是先把刚杀掉的狗切成小排,然后放在流水里面敲打,让狗肉里的血丝随着流水冲洗掉,这样做出来的狗肉才不腥。古人吃狗

    肉还要加薤白,因为薤白是入心的,既可以补心,又可以反佐狗肉的酸

    性。

    古人吃狗肉还要加薤白,因为薤白是入心的,既可以补心,又

    可以反佐狗肉的酸性。

    (8)补肝效果最好的是鹿肉

    补肝的肉有羊肉,但是补肝效果最好的肉是鹿肉。女性肝血虚弱或腹中

    绞痛,就要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辛温、入肝;生姜,辛温、入

    肝;羊肉,辛温、入肝,所以整个方子就是一个滋补肝气、肝血的好药

    方。 补肝的肉有羊肉,但是补肝效果最好的肉是鹿肉。

    如果你比较富裕的话,可以吃鹿肉、鹿蹄筋儿。鹿精血足,鹿滋补肝血

    的最佳部位是鹿茸,鹿血、鹿尾也可以滋补肝血,但是效果不如鹿茸。

    鹿角是滋补肝血、壮阳的最好药物,它就像人的指甲。爪甲是筋之余,鹿的角也是它的筋之余。鹿角本身就是用来格斗(打斗)、争夺生育权

    的。

    鹿角是滋补肝血、壮阳的最好药物,它就像人的指甲。

    鹿茸是鹿刚刚萌生的嫩角,用于治疗女性宫寒不孕、不排卵、月经不规

    律,以及男性的阳痿(阳痿是宗筋弛缓)。

    鹿茸一般都是切成小片儿,里面都有小的网眼儿。

    那么鹿茸要怎么吃呢?泡酒喝。因为酒也入肝,会加强疗效。如果你不

    喜欢喝酒,可以把鹿茸打成粉末,吞服。但是这个药是绝对的春药,可

    以助性,所以服用要慎重(西门庆吃了胡僧给的药,最终落得个三十多

    岁就精尽人亡的下场)。我们其实可以学学广东人,煲点儿鹿蹄筋儿

    汤,效果也很好。

    鹿茸要怎么吃呢?泡酒喝。因为酒也入肝,会加强疗效。如果

    你不喜欢喝酒,可以把鹿茸打成粉末,吞服。

    (9)补心效果最好的鸡子黄

    最后说一说我们经常说的入心的、滋补心阴效果最好的食材—鸡子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鸡蛋黄)。如果你碰到那些伸出舌头没有舌苔,舌面上沟壑纵横,全是裂纹的人,就需要用到鸡子黄。做的时候注意不

    要把鸡子黄煮得太熟,先烧好开水,然后把鸡子黄打进去,搅匀,喝下

    就可以了。你如果把它做熟了就没用了,没有滋补心阴的效果,《辅行

    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朱雀汤里就有这样的记载。

    入心的、滋补心阴效果最好的食材—鸡子黄(就是我们现在所

    说的鸡蛋黄)。

    3.为什么中医说水果是五谷、五畜吃多以

    后帮助消化的一种东西——“五果为助”

    水果大部分都是酸、甘、寒性,即使某一种是热性的,也只是“矬子里

    面拔将军”,相对于其他水果而言稍微热一点儿,而且,北方的水果和

    南方的水果完全不一样。

    水果大部分都是酸、甘、寒,即使某种水果是热性的,也只

    是“矬子里面拔将军”。

    (1)吃水果就吃当地产的

    南方的水果,在当地吃很好吃,捂熟了运到北方来,就不好吃了,甚至有的还含有毒性,正如俗语所说的“强扭的瓜不甜”。

    南方的水果,在当地吃很好吃,捂熟了运到北方来,就不好吃

    了,甚至有的还含有毒性,正如俗语所说的“强扭的瓜不甜”。

    没熟的瓜本身就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它们含有一种伤害性的毒素,让吃

    它的人长记性,提醒你现在它们处于不可吃的状态。

    如果你不慎误食没熟的水果了,身体就会难受,以后就不会再吃了。

    (2)水果基本上都有通便的作用

    水果基本都有通便的作用,所以吃水果,应该是五谷、五畜吃多了之

    后,帮助消化的一种东西,为的是不让体内产生壅滞。而很多人并不知

    道这些原理,只管盲目地吃水果,靠水果来通便、排毒,最后把自己的

    大肠弄得很麻痹。

    水果基本都有通便的作用,所以吃水果,应该是五谷、五畜吃

    多了之后,帮助消化的一种东西,为的是不让体内产生壅滞。

    (3)吃水果最好吃应季的

    吃水果,最好是吃应季水果,不能因为有低温储藏、保鲜技术就把水果

    储藏起来,时隔很久再去吃。

    吃水果,最好是吃应季水果,不能因为有低温储藏、保鲜技术

    就把水果储藏起来,时隔很久再去吃。有句俗语叫“梨不见犁”,梨是秋天的应季水果,而犁是春天耕地的时候

    才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把梨放到第二年春天吃,那样会伤你的肝

    气(金克木)。所以虽然梨是很好的滋肺阴的水果,但在不产梨的春天

    吃梨的话,对肝的损伤是特别大的。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科技的神力,科技使用得当对

    人有帮助,反之,对人体的伤害将是巨大的,后果不堪设想。

    桑葚不仅可以补肺,还可以间接补肾。

    桑葚是一种非常好的水果,有白色的(白桑就是那样的品种,并不是没

    熟),有紫黑色的。但不论吃哪种,你一定要吃熟的。

    桑葚不仅可以补肺,还可以间接补肾。

    如果你有白头发了,可以经常嚼点儿桑葚,药店里干的桑葚也有同样的

    效果。

    如果你有白头发了,可以经常嚼点儿桑葚,药店里干的桑葚也

    有同样的效果。

    再说桃,民间有一句俗语:“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意思是

    说,桃性平,因此,吃桃对我们的脾胃伤害还不是很大。“宁吃鲜桃一

    口,不吃烂杏一筐。”意思是桃熟了还可以吃,但是杏和李子吃多了,绝对会伤身。因为杏和李子吃多了而拉肚子、呕吐、发烧的人,比比皆

    是,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说“五果”只能为“助”的原因。

    小时候看《西游记》,每当看到唐僧没饭吃,然后孙悟空一个跟斗就摘

    回一堆桃子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东西能吃饱吗?水果怎么能代替五谷还

    有五畜的作用呢?

    五果只能作为一个点缀、一种辅助,而不能把它当成主食,不然就会导致身体湿气重,因而生病。

    五果只能作为一个点缀、一种辅助,而不能把它当成主食,不

    然就会导致身体湿气重,因而生病。

    (4)吃完水果后赶紧吃点儿姜

    如果你有时实在忍不住了想吃水果,怎么办?那就在吃完水果后赶紧吃

    点儿姜。

    如果你有时实在忍不住了想吃水果,怎么办?那就在吃完水果

    后赶紧吃点儿姜。

    我爸就总是偷偷吃水果,我怎么劝他都劝不住。一兜子一兜子往回买,还特意当着我的面儿吃。没办法,我只好让我爸吃完水果之后再吃点儿

    姜。因为姜的辛温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姜的辛温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5)饮酒后吃水果,特别伤肝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喝完烈性酒之后吃水果,然后再喝。因为水果有点儿

    解酒的作用,这样无形中就会使你喝更多的酒。比如你原来只能喝二两

    酒,现在喝完之后你吃了点儿水果,感觉自己酒劲儿过去了,于是又

    喝……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喝完烈性酒之后吃水果,然后再喝。

    鲁迅的父亲就是这么喝死的。鲁迅在日记里面就提到过,在他小的时

    候,父亲喝醉了就让他去买水果解酒,解完酒继续喝,最后父亲就是患

    的肝硬化腹水,喷血而死。为此,鲁迅还在文章中骂中医,说把他父亲

    给治死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事实并非那样。

    由此可见,酗酒和吃水果两者结合到一起对肝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我认为水果不是解的东西,而是制造麻烦的东西。

    我有个病人反映,他在调好身体一段时间后,再吃水果,吃完之后那种

    发自内心的、伤心的感觉又来了。

    我之前也说过,几乎所有酸的东西都入肺,所以如果你在心神散乱、不

    停出汗、五心不定的时候吃点儿酸的东西,就可以起到收敛的效果—最

    好的药物是乌梅。

    几乎所有酸的东西都入肺,所以如果你在心神散乱、不停出

    汗、五心不定的时候吃点儿酸的东西,就可以起到收敛的效果—最好的

    药物是乌梅。

    如果你老是心慌,就服用乌梅。

    (6)对任何瓜,我们都应该浅尝辄止

    瓜,包括香瓜、西瓜、哈密瓜……这些瓜吃多了都会生湿气和痰,所以

    应该浅尝辄止。

    小孩子阳气足,吃完瓜后没什么感觉。但很多成年人阳气不足,比如吃

    完西瓜也不排尿,全在肚子里面蓄着,然后就吃成“西瓜肚子”了。

    现在的很多瓜都采用了嫁接、转基因等技术。这样虽然可以防虫病,提高产量,但是却把瓜本身的性、味全都改变了,让很多人吃了不仅没有

    起到补泻的作用,反而还吃出了不少病。

    很多成年人阳气不足,吃完西瓜也不排尿,全在肚子里面蓄

    着,然后就吃成“西瓜肚子”了。

    4.为什么中医说蔬菜绝对不能当主食

    ——“五菜为充”

    (1)以“大饥荒”和“歌唱家帕瓦罗蒂”为鉴

    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物质匮乏,因此常常吃不饱。20世纪60年代

    初,闹大饥荒的时候,医院里全是浮肿的人,人们都没力气。我爸说他

    当时连二楼都上不去,后来我爸的一个领导,看他的样子实在是可怜,起了恻隐之心,就把他分到了豆腐房工作,救了他一命。

    我爸说他们当时都跟牲口抢豆饼吃。著名作家张贤亮写的《绿化树》里

    就很形象地描写了那时的饥饿状态,我当时读后感触特别深。因为我小

    时候虽然也没法吃得太饱,也还是有饭吃的。但在张贤亮的小说里,人

    们饿到了极致—饿得眼睛放光,看到任何东西都可以吃下去,拉出来的

    大便基本上就没有任何肥料价值。当时,很多农民甚至只收城里有钱人

    拉出来的粪便,因为肥田的价值高。

    据说,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饭量大得惊人—每顿饭要吃14

    个鸡腿和若干斤牛肉。因为他消和化的利用率太低,所以他得靠量来维

    持。最后,他是得胰腺癌去世的。 据说,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饭量大得惊人—每顿

    饭要吃14个鸡腿和若干斤牛肉。因为他消和化的利用率太低,所以他得

    靠量来维持。

    (2)什么叫饥,什么叫荒,什么叫馑

    什么叫饥?五谷不熟,叫饥;饥还有一个意思是肚里没食。什么叫荒?

    地里没长粮食,长的是草,叫荒。我们说的“这地撂荒了”,就是指这块

    儿地没有人去种。

    什么叫饥?五谷不熟,叫饥;饥还有一个意思是肚里没食。什

    么叫荒?地里没长粮食,长的是草,叫荒。

    什么叫馑?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即为馑,就是连草根、树皮都没得吃

    的状态。

    什么叫馑?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即为馑,就是连草根、树皮

    都没得吃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需要满足的根本不是“吃好”的问题,而是“充饥”的

    问题。

    (3)蔬菜绝对不能当主食

    如果要用菜来充饥,那只是在最难挨—青黄不接的时候。什么叫青黄不

    接?就是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了。

    所谓吃糠咽菜,常常是用来形容人生活的贫困与艰辛的。肚里没食物的那种感觉是很痛苦的。物资匮乏时候不管是什么,只要能充饥,人都会

    吃下去。还有,饥饿的时候,有的人是通过灌个水饱来充饥,可这样一

    排尿就又饿了。还有的人是吃观音土,观音土其实是一种可以烧制瓷器

    的高岭土,它富含矿物质。吃观音土是因为它比较细,而且具有黏性,好像粮食似的。人们当时太饿了就吃观音土,吃完之后就拉不出来大

    便,很多人因此被活活憋死了。

    所谓五菜为充,就是说五菜是饥荒状态下充饥的代用品,绝对不能当主

    食。

    五菜为充,就是说五菜是饥荒状态下充饥的代用品,绝对不能

    当主食。

    还有一点,当我们吃米、吃肉吃得太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吃菜来帮着疏

    通,这就是蔬菜的价值。谁要是把蔬菜的价值提高到超过米、肉的程

    度,那就是要把自己吃成兔子。

    曾经,我有一个来自法国的女性患者,我帮她诊治完了就到了中午,于

    是我们一起吃了个饭。我在烤肉店里点了份儿拉面,而她却拿出三个塑

    料袋儿。一个塑料袋儿里是切好的辣椒条儿,青色的那种;一个袋子里

    是黄瓜条儿;还有一个袋子里是西红柿,她就在那儿吃。我就说:“您

    这是兔子呀!”

    她认为这样吃能减肥。事实上,菜本身寒性都比较大,除非是韭菜、葱。这样的减肥方法只会损害自己的身体。

    一般的绿叶菜都寒性偏大,因此,我们吃菜一定要焯熟、炒熟,不然的

    话就会吃什么菜,拉什么叶子。

    很多人脾胃很弱,吃的菜原封不动地就拉出去。这是因为蔬菜里面的纤

    维素很难化掉。而人体化纤维的主要器官是胃,靠的是胃酸。

    造纸厂为什么污染很严重?为了把植物纤维做成纸浆,加入了强酸,含

    强酸的废液排出去之后,就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如果一个人胃酸分泌不好的话,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就很差,基

    本上吃进什么,就拉出来什么。

    在中医看来,胃酸也是一种阴液,是肾精所化。胃寒的人,胃酸很少,往往呕出来的都是清汤寡水,还有很多人是往上反酸。

    治疗反酸,西医用抑制胃酸分泌、中和胃酸的方法。在中医来看来,其

    实是因为十二指肠堵死了才会反酸,是通道不顺畅,而并非西医所说的

    胃酸太多。

    分泌胃酸是人的本能,抑制胃酸会让人在情志上出现问题。中医的治疗

    方法是找到病的根源,从源头上疏通道路,症状自然就会消失了。

    分泌胃酸是人的本能,抑制胃酸会让人在情志上出现问题。

    (4)饮食,以“和”为贵

    总结归纳成一点,中医的饮食观,最终强调的是元气与谷气的和。饮食

    的滋味,最重要的就是用我们的元气化谷气的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食物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的元气却是有限的。换言之,如果我们懂得

    节能减排的话,就既可以保证吃得营养,又能够得到饮食的快乐,而且

    还能健康长寿;反之,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消耗自己的元气,不加节制

    地吃,最后只会损命折寿。

    所以道家说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数的,要慢慢吃、悠着点儿吃。吃的

    时间长一点儿,活的时间就可以久一点儿。如果大口地吃、狠狠地吃,还吃奇怪的东西,活的时间就会比较短。

    道家说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数的,要慢慢吃、悠着点儿吃。

    吃的时间长一点儿,活的时间就可以久一点儿。我们一定要记住,凡是在消耗肾精元气的时候,都会通神,通神之后都

    会有快感。所以很多人对生活的喜爱以及快感,是建立在不停与谷气对

    着干的基础之上的。

    (5)吃饭的时候不生气,生气的时候不吃饭

    吃饭时还有一个重点要注意,不要带着情绪吃饭,因为情绪也会动心、动神。所以,吃饭的时候不生气,生气的时候不吃饭。

    不要带着情绪吃饭,因为情绪也会动心、动神。所以,吃饭的

    时候不生气,生气的时候不吃饭。

    当你生气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吃不下饭,这就是人体的自我保护。而

    那些生了气还吃的人,等于是在损耗自己的元气。

    (6)想省元气,吃饭时就要专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吃饭的时候想省元气,最好的方法就是专心吃

    饭。

    我们现在很多人把吃饭当成什么?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我的一个病

    人还说,将来科技发展了,给胃那儿上个拉锁,吃饭的时候就可以直接

    拉开、倒进去、再合上,多方便。真是什么样儿想法的人都有)。

    我们现在很多人把吃饭当成什么?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吃饭的时候不要动情绪、不要分神,要认真地去琢磨饭的滋味,要在自

    己真正饿的时候再去吃。

    吃饭的时候不要动情绪、不要分神,要认真地去琢磨饭的滋味,要在自己真正饿的时候再去吃。

    那么如何通过吃饭来达到调神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中医饮食

    的最高境界。

    第四章

    如何通过饮食来调神

    中医饮食疗法的精髓,也就是最高境界,是通过饮食来达到调神的目

    的。实现它的途径不在于所食之物,而在于所食之味。

    学中医饮食营养学,我们一定要知道食物的本性。要了解本性,就要了

    解它在哪个季节发芽、在哪个季节收获、在什么地方生长。这就是中医

    的根—对性味的理解。否则,看《黄帝内经》,你会看得一头雾水:一

    会儿这个味儿入肝;一会儿那个味儿又入肺;一会儿咸的东西入肾……

    1.饮食的味道比饮食本身重要得多

    (1)中医饮食疗法中有什么秘而不宣的东西

    中医饮食疗法的精髓,也就是最高境界,是通过饮食来达到调神的目的。实现它的途径不在于所食之物,而在于所食之味(这里的味指的就

    是我们常说的气味和口味,中医饮食疗法就是通过这种味的调和来达到

    通神、养神的目的)。这是中医最精华的东西。

    中医饮食疗法的精髓,也就是最高境界,是通过饮食来达到调

    神的目的。实现它的途径不在于所食之物,而在于所食之味。

    饮食的每种味道都会影响到人体的三对脏腑,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源于

    相传作者为伊尹的《伊尹汤液经》(这里面的很多内容现在已经失传

    了,但很多方子都被保留在了《伤寒杂病论》里面,张仲景把这些方子

    按六经辨证重新组合了起来)。

    (2)发现《伊尹汤液经》的人是皇甫谧

    发现“通过饮食之味来调神”这个伟大秘密的人是西晋的一位历史学家—

    皇甫谧。

    皇甫谧是一个被过继给叔父家的孩子(古代有个传统,如果家族里某支

    不生育,就把兄弟家的孩子抱过来养)。过继的孩子都会备受宠爱,于

    是皇甫谧就变成了一个整天只会吃喝玩乐、不学无术的人。

    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叔母任氏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流着眼泪对

    他说了一段话,《晋书·皇甫谧传》中这样记载:“《孝经》云‘三牲之

    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

    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上述这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用美食来孝敬父母尚且是不孝,你现在二

    十多岁的人了,成天还不学无术的,怎么能让我安心?为了教育孩子,孟母三迁,曾子杀猪,难道是因为我没有选择好的邻居,或者是因为我

    没有教育好你,所以你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

    学得好与不好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他所著的很多历史书籍比司马迁记述的内容还要丰富,司马迁

    写历史是从黄帝开始往后写,而皇甫谧则追溯到了黄帝之前。

    然后,皇甫谧就顿悟了,从此以后埋头苦读,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历史

    学家。他所著的很多历史书籍比司马迁记述的内容还要丰富,司马迁写

    历史是从黄帝开始往后写,而皇甫谧则追溯到了黄帝之前。

    后来他又沾染上了毒品,吃五石散吃成了一个半身瘫痪的人。瘫痪之后

    他开始学中医,而且还自己给自己针灸。由于他本身是从事历史研究

    的,因此,他把很多失传的历史书籍进行了整理。根据以前流传下来的

    黄帝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还有一些《灵枢》的断编残简,皇甫谧

    编写了一本叫《针灸甲乙经》的书。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很多中医里

    失传的东西保存了下来。

    后来他又沾染上了毒品,吃五石散吃成了一个半身瘫痪的人。

    瘫痪之后他开始学中医,而且还自己给自己针灸。

    张仲景是东汉人,皇甫谧是西晋人,所以他读过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

    论》,他给的评价为“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也就是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在《伊尹汤液经》的基础上写出

    来的。这是揭示历史真相的一个评价,但是很多人(包括我的师父裴永

    清先生、师爷刘渡舟先生在内)都不认可皇甫谧的这一说法。在他们看

    来张仲景就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绝对是张仲景的,跟伊尹没有关系。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在《伊尹汤液经》的基础上写出来

    的。后来在敦煌挖掘出的很多古籍中,有一本书辗转流落到了民间,这本书

    的名字起得很奇怪,就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

    诀》),此书为华阳隐居—陶弘景所写。陶弘景是南朝人,他写的这本

    书可以说是《伊尹汤液经》的缩略版,里面有三百六十首经方是来源于

    《伊尹汤液经》的(伊尹是个烹调高手,他知道食物的性味、归经。伊

    尹可以从一个奴隶最后被任命为宰相,成为商朝的开国元勋,不仅因为

    他是个经天纬地之才,而且还因为他饭做得好。他当时就是以烹调、五

    味为引子,来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从而被商

    汤任命为宰相的。当时,他对商汤讲了一些道家有关调和的理论,用做

    饭类比治国)。

    伊尹是个烹调高手,他知道食物的性味、归经。

    在《辅行诀》这本书里,陶弘景比皇甫谧更加明确地揭示了《伤寒杂病

    论》是对《伊尹汤液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这本书保留了所有伊尹配

    方的依据。

    (3)现代人关心的是食材有什么用,而古人关心的是食材的

    性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把用放到第一位,比如我们总是力求把孩子培

    养成为有用之才;看到一种药材首先会想的就是,它有什么用?而古人

    关心的是什么?古人更多关心的是食材和药的性。

    古人更多关心的是食材和药的性。

    从用的角度来分析韩信,一开始,他虽然身材高大,但却胆小怕事(历

    史上著名的故事“胯下之辱”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这时的韩信是没

    什么用的。后来他被项羽起用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可以说

    用处也不是很大。然后又被萧何多次推荐给刘邦,但也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就跑了。这就又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被萧何追回来封台拜将后,最终帮助刘邦横扫天下,实现了统一,这时候的韩信可以说是大有用处。由此可见,韩信的用最终还是取决于

    你是否了解他的性—你是不是把他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韩信的用最终还是取决于你是否了解他的性—你是不是把他放

    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同样的道理,我们使用中药和食材,最重要也是要看它的性是什么。

    了解了中药和食材的性和味后,经过调配,就能使整体得到优化组合,产生一种比它们各自为营更大的作用。就像汽车一样,只有发动机,或

    者只有轮胎都没有什么用,但当生产商把它们组合起来的时候,就产生

    了发动机和轮胎作为个体所不具备的作用,这就叫作和。

    因此,学中医饮食营养学,我们一定要知道食物的本性。要了解本性,就要了解它在哪个季节发芽、在哪个季节收获、在什么地方生长。这就

    是中医的根—对性味的理解。否则,看《黄帝内经》,你会看得一头雾

    水:一会儿这个味儿入肝;一会儿那个味儿又入肺;一会儿咸的东西入

    肾……

    学中医饮食营养学,我们一定要知道食物的本性。要了解本

    性,就要了解它在哪个季节发芽、在哪个季节收获、在什么地方生长。

    2.五味是如何调神的(1)甘味(甘、淡、甜)对人有什么用

    要说五味,就要先从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味道—甘开始说起。

    甘味又包括甘、淡、甜,它首先是补脾胃的。脾胃虚弱的人(通常指那

    些肌肉消瘦,嘴唇薄,胃壁薄,吃东西不消化、不吸收的人),就需要

    补脾胃。

    甘味又包括甘、淡、甜,它首先是补脾胃的。

    困难时期大家没有东西吃,闹饥荒的时候大家逃荒要饭,这时候也需要

    补脾胃。

    甘味能补脾胃

    李东垣写了一本书叫《脾胃论》,他是金元时代的人。有历史常识的人

    都知道,当时(也就是在元朝实现大一统之前),人们整天过着颠沛流

    离的生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所以李东垣当时用补脾胃的方法救了

    很多人。

    现在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饮食质量也

    变好了,这个时候可就不能再大补脾胃、多吃甜的东西了。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饮食质量也变好了,这个时候

    可就不能再大补脾胃、多吃甜的东西了。

    甘味过多会削弱肾和膀胱的功能

    有补就有泻,但是,大补脾胃的后果是什么呢?补了脾胃就会泻肾和膀

    胱,削弱肾和膀胱的功能。大补脾胃后有什么具体的症状?就是排尿过频(比如吃西瓜会不停地排

    尿,喝水多了会不停地起夜……)、早泄、骨质疏松、牙疼、牙龋齿,或者牙变成碎片……

    经常听到有人劝我们多喝水,很多医生也会这样嘱咐我们。但是水喝多

    了会伤肾。很多人喝水喝到最后,就出现了憋不住尿,或者是一咳嗽就

    会排出尿的症状。

    水喝多了会伤肾。很多人喝水喝到最后,就出现了憋不住尿,或者是一咳嗽就会排出尿的症状。

    还有,饮水过多的糖尿病患者到后期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不停地喝

    水、不停地排尿。因为他们喝进去的水存不住,只会以尿的形式排出

    来,不能变成体液,不能生津,因而也无法止渴,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越喝水越感觉渴。

    甘味能缓肝急

    什么叫缓肝急呢?肝是克土的,这就好像别人来打你,然后你用一个很

    厚的棉花垫子垫着,这样就会有一个缓冲的作用,甚至都不会感觉到疼

    痛。有的人一吃辣或者生气、发火就拉肚子,这都是因为“土”不厚,缓

    不了肝急,所以应该吃点儿甘的东西。

    有的人一吃辣或者生气、发火就拉肚子,这都是因为“土”不

    厚,缓不了肝急,所以应该吃点儿甘的东西。

    吃甘的东西并不是要泻肝,不是要削弱肝,而是要找到一个相对的支撑

    和平衡,让肝火在你的身体里面不会折腾得太厉害。

    因此,当我们吃辣的东西拉肚子,拉得很严重了,就要吃点甜食,把辛

    辣对肝的刺激平和一下。对于一些肝火特别旺、脾气特别急的人,适当吃点儿甜食也能缓解他们

    的状况。很多人生气、发火后就不停地吃巧克力、购物,这时巧克力就

    相当于一个缓冲厚垫,而购物则可以肝火发泄出去。

    对于一些肝火特别旺、脾气特别急的人,适当吃点儿甜食也能

    缓解他们的状况。

    我们在治疗一些肝的急性疼痛病症时,常用到缓肝疾的方法。如果患者

    肝火一上来,疼得特别厉害,我们就会加一些甘味药。

    《金匮要略》第一篇中写道:“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

    先实脾……”大致的意思就是:医生看到患者的肝火十分旺盛的时候,就先把“土”培得厚一点,以免肝火传到脾胃那儿。

    《伤寒论》与它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桂枝汤。里面的桂枝辛温、生姜辛

    温,这是君、臣两味药,用些辛温、发散的药把患者体内的寒气驱散

    掉;白芍是酸性的,是为了防止发散得过劲儿了,用来收一下的;还有

    炙甘草和大枣,这两味药是为了防止用了生姜和桂枝之后会对脾胃伤害

    太大,所以用来起缓冲的作用。因此,《伤寒论》说这个药吃进去“遍

    身漐漐,微似有汗”,就是说服用后会很舒服,然后微微出点儿汗。喝

    完桂枝汤之后还要喝热稀粥来帮助药效发挥。

    中药的药方里面经常加的姜和枣,还有南方卖的姜糖,都有些什么用

    呢?这些都起到了缓解辛温、辛辣对身体产生的刺激作用。

    中药的药方里面经常加的姜和枣,还有南方卖的姜糖,都有些

    什么用呢?这些都起到了缓解辛温、辛辣对身体产生的刺激作用。

    (2)咸味对人有什么用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咸味。人的血是咸的,汗也是咸的,因此,当人的血

    和汗咸度低的时候,这个人的心气就变虚了,就会没有心情、没有心思做任何事情。

    人的血是咸的,汗也是咸的,因此,当人的血和汗咸度低的时

    候,这个人的心气就变虚了,就会没有心情、没有心思做任何事情。

    咸味过多过少,都会伤心

    咸味的药,补益的是我们的心,包括心包经,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

    因此,如果我们流汗或者失血过多的话,心就会受损。

    如果食用太多盐的话,又会心火过亢、血压太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让

    三焦有火。因此,晚上睡不着觉的人要少吃盐、少吃肉。

    咸味过重,伤肺、大肠

    补心的结果,泻的是肺和大肠,盐吃多了的人就会一直咳。以前有人闹

    洞房的时候,会给刺猬喂盐,然后把刺猬放到婚床底下,结果刺猬就会

    一直咳。新婚夫妇就觉得有个老头在床下咳嗽,下去看看又没有,一晚

    上都睡不着。

    食盐多会伤肺,比如,抽烟的人得肺癌的不多,一般吃得太咸

    的人得肺癌的比较多。

    食盐多会伤肺,比如,抽烟的人得肺癌的不多,一般吃得太咸的人得肺

    癌的比较多。

    最咸的一味药叫芒硝,是一种矿物药;还有一种药也是咸的,就是石

    膏。如果你的肺特别热的话,用这个药是正好合适的;但如果你的肺本

    来就寒,再用这个药就会把自己的肺损坏掉。咸能润肾,软坚散结

    肾主水,水(肾)是克火(心)的。当肾的力量被加强后,为了防止对

    心造成伤害,加点儿咸味儿药,补益一下心气,相当于给心一个棉花垫

    子。

    咸味儿的食物不是补肾,而是润肾。比如我们吃坚果,坚果是实,是补

    肾的、补脑子的。我们在吃核桃仁的时候千万别放糖,而应该放点儿

    盐。

    咸味儿的食物不是补肾,而是润肾。

    另外,补肾补过劲儿了,心火就要灭,还会出现结石。

    补肾补过劲儿了,心火就要灭,还会出现结石。

    肾虚是遗尿,是往下漏的;而肾实是排不出尿来。如果你稍微在补肾药

    里面加点儿泻肾的、甜的药或者加点润肾的、咸的药,就能把体内的坚

    硬的固体块状物排出体外。

    肾虚是遗尿,是往下漏的;而肾实是排不出尿来。

    再举个六味地黄丸的例子,六味地黄丸里面有两组药:一组的前两味药

    用来补肺(“虚则补其母”,肾之母就是肺),分别是生山药、山茱萸。

    另外三味药是补肾的,君药—生地黄(熟地黄或者干地黄亦可),还有

    佐药茯苓、使药泽泻。六味地黄丸的分量其实记起来很简单,有个口诀:地八山山四,丹苓泽

    泻三。分别对应的是:地黄八两(一两等于50克),山药、山茱萸肉各

    四两,牡丹皮、茯苓、泽泻各三两。因为地黄是苦的,补肾,有君无

    臣,而且用的量又很大,为了防止地黄补得过劲儿,于是里面又用了个

    淡味儿的佐药—茯苓(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还有一个是使药—泽泻,是咸味儿的,用来提前通知我们的身体:我在

    补肾,水太大了,小心火灭了。看方子的组成,一个补,一个泻,一个

    通知(为什么说经方有奇效?服用之后“覆杯则卧,效如桴鼓”,就是说

    经方治疗疾病,效果立竿见影。经方的奇妙在于,它是按照性味来配

    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用处)。

    为什么说经方有奇效?服用之后“覆杯则卧, 效如桴鼓”,就是

    说经方治疗疾病,效果立竿见影。

    (3)辛味对人有什么用

    辛味能补肝胆

    辛味补肝胆,让郁怒变成愤怒,把它发泄出来,使它得到舒展、生

    发。“木曰曲直”,木喜欢条达、舒畅(肝胆属木)。

    辛味补肝胆,让郁怒变成愤怒,把它发泄出来,使它得到舒

    展、生发。

    辛味会损泻脾胃

    辛味补肝带来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泻脾胃,因此,总吃辛辣的人是胖不

    起来的。总吃辛辣的东西、喝酒,你的胃黏膜就会被破坏,然后就会胃

    出血、胃溃疡,会损伤脾胃。但是如果你的脾胃有太多阴寒的东西,吃

    辛味的东西就刚好合适。 补肝带来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泻脾胃,因此,总吃辛辣的人是

    胖不起来的。

    辛味能宣肺

    辛味的第三个作用是宣肺。

    如果肺里面有很多的黏痰、黏液,怎么排出去呢?有些人是不会吐痰

    的,还有些人是排不上来,那这时他就需要去宣一下肺。如果患者的肺

    宣发开了,他的小便也就顺畅了,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提壶揭盖法。

    前面提到的六味地黄丸前两味—山药、山茱萸,都是酸性的,泽泻是咸

    味儿的,怕酸的收敛太过了,就用一个辛味儿的使它宣散一下,这就是

    牡丹皮。牡丹皮又叫粉丹皮,是粉色的。我们用的是它的茎,像一个个

    小圆圈儿。你去抓药的时候尝一下,它会有一股辛辛辣辣的味道。

    再举一个例子,有个方子叫千金苇茎汤,是用来治肺痈的。这里面用到

    了冬瓜仁,是酸味儿的,有时候还会加点儿薏苡仁,也是酸味儿的,还

    有桃仁这些都是补肺的(托里透脓能把肺气鼓舞起来)。另外,咸味儿

    的有酒军(熟大黄)、芒硝;辛味儿的有苇茎。温病里面煮苇茎、芦

    根,讲究的是—“令香气大出”,这样宣肺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出来了。

    温病里面煮苇茎、芦根,讲究的是—“令香气大出”,这样宣肺

    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出来了。

    (4)酸味对人有什么用

    酸味能补益肺、大肠

    酸味,补益肺、大肠,比如梨、乌梅、生山药、山茱萸、五味子(五味

    子其实有五种味道,但是它最主要的味儿还是酸味儿)。酸味能泻肝胆,降肝火

    酸味温,泻肝胆,也就是说它能让我们的肝火,往下收一收、降一降。

    酸味能收敛心气、心神

    酸味的第三个作用就是收敛心气、心神。因此,总出汗的人,走神的

    人,魂不附体的人,都应该吃点儿酸的东西。

    总出汗的人,走神的人,魂不附体的人,都应该吃点儿酸的东

    西。

    收敛心神最好的食材是去心的莲子,莲子心是苦的,是泻心火的,去心

    的莲子是收涩的。

    很多人问我,晚上睡觉前炖个银耳莲子汤喝好不好,我告诉他们,那得

    看是给什么体质的人喝。如果是给阴血不足、心神外越的人喝的话,就

    可以起到收敛心神的作用。

    (5)苦味对人有什么用

    苦味能补肾和膀胱,止血

    苦味的东西首先补肾和膀胱。

    我们喝水要加茶叶就是为了避免总去排尿。因为总喝淡水是利尿、泻肾

    的,放点儿苦的东西进去,就会起到补肾和膀胱,以及泻心火的作用。

    总喝淡水是利尿、泻肾的,放点儿苦的东西进去,就会起到补

    肾和膀胱、泻心火的作用。苦味能泻心火,排痰浊

    如果一个人心火太旺,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寒的药;而如果这个人痰

    浊、阴寒太重,那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温的药。

    如果一个人心火太旺,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寒的药;而如果这

    个人痰浊、阴寒太重,那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温的药。

    苦味能燥湿入脾

    苦味第三个作用是可以燥湿入脾,给肾一个后坐力,防止补脾太过克伐

    肾水。因此,对于湿疹渗出、裆下有湿、身上总起湿疹等湿气太重的患

    者,就要用点儿苦药来燥湿。

    对于湿疹渗出、裆下有湿、身上总起湿疹等湿气太重的患者,就要用点儿苦药来燥湿。

    (6)中国人饮食疗法的精髓

    以上这些就是五味对脏腑的影响。遵循这个理论,我们就可以做到正确

    地饮食,去烹调、去选食材、去配伍组方。

    背离了这个理论的方子都称之为时方,而如果符合这个理论,即使我们

    用的不是古代人的那些药,也是经方。甚至哪怕我们出国了,或者去了

    很远的地方,只要我们遵循这个理论,到那个地方尝一下药的味道,感

    觉一下药的寒热温凉和归经。我们完全可以用那里的药配一个方子,照

    样是经方。

    第五章

    饮食饮食,缺“饮”不可

    水本身就是阴性的,所以就算你把水煮开了,它还是阴的东西。如果你

    的胃能够热化,把它蒸出来的话,它就会跟你的体液慢慢地融合,形成

    精和气,被脾吸收到身体里面。

    我们现在经常接触到的水有以下几种:第一个是矿泉水,第二个是麦饭

    石水,第三个是纯净水,第四个是蒸馏水。这些水在我看来都属于死

    水。

    1.有多少人,——生都不识“水”为何物

    (1)人有不同,水有“水质”“水气”“水毒”“水势”之分

    在具体讲饮之前,我先讲水。

    对于水,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讲解:第一,水质;第二,水气;第

    三,水毒;第四,水势。

    这几个方面虽然都在说水,但是水跟水是完全不一样的,而目前的研究

    只是到了水质的层次,认为水质的不同是由于水里面含有的物质不同导

    致的。这是一个比较粗浅的看法—当然这是一个正确的看法。

    水跟水是完全不一样的。

    海水中含有很多氯化物杂质,比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因此,海水是不能喝的,而且这种杂质含量越高,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还有

    北京有甜水园和苦水井,甜水园的水是可以喝的,苦水井的水却是不可

    以喝的,就是因为它们里面杂质的含量不同。

    为什么海水不能喝?

    (2)饮水第一要讲究“水质”

    普通水(就是我们日常所喝的陆地水)的水质,在饮用时要注意两个问

    题:一个是碳酸钙的含量,还有一个就是氟的含量。

    普通水(就是我们日常所喝的陆地水)的水质,在饮用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碳酸钙的含量,还有一个就是氟的含量。加 入 会

    员 微 信 dedao555

    碳酸钙的含量决定了水的硬度,很多矿泉水在宣传的时候总是强调,他

    们的矿泉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大家就认为他们的矿泉水有助于补钙,于是都去买这种矿泉水喝。

    我们仔细想想,矿物质含量高了会导致什么呀?会导致大量结石病的发

    作。总喝一些硬度很高的水,第一会破坏胃酸,第二会导致结石病的发

    作,而绝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可以补钙。

    总喝一些硬度很高的水,第一会破坏胃酸,第二会导致结石病

    的发作,而绝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可以补钙。

    山西人爱喝醋,因为那儿的水碳酸钙含量太高了

    哪儿的水比较硬呢?山西的水是比较硬的,黄土高原地区的水都特别

    硬。我记得小时候常常给家里的水壶、暖瓶除水垢,因为用不了几天,水壶、暖瓶上就会结一层厚厚的水垢,就得清理。有的人想了一个偷懒

    的办法,就是在水壶里面放块儿棉花,水垢就会附着在棉花上,这样就

    只需要定期更换棉花就可以了。但这样往暖瓶里灌水就不好灌。

    大家有没有发现,山西人大部分都爱喝醋,就是因为那儿的水,碳酸钙

    含量太高了。山西人离开山西之后,到了水相对较软的地方(南方或者

    北京),对醋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了。

    其实,除水垢有一个物理办法和一个化学办法。物理办法就是先把水壶

    烧干,然后加点儿凉水进去,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水垢就会掉下来

    (还有一个比较笨的办法就是拿锤子、凿子去把水垢刮掉)。

    化学的办法就是往里面加点儿醋,用醋去泡水垢,泡到最后水垢溶解

    了,一刮就下来了。 用醋去泡水垢,泡到最后水垢溶解了,一刮就下来了。

    宜茶之水,以“楚水第一,晋水最下”

    泡茶里有个讲究是,泡茶的水要用泉水,茶圣陆羽提出,宜茶之水,以“楚水第一,晋水最下”。这就是说用山西的水泡茶是最不明智的选

    择,可以说是浪费茶叶。因为泡茶应该用软水(就是那种气比较清的

    水),才能把茶的清香之味泡出来。如果用晋水的话,非但泡不出来,还会破坏茶的质,而且茶特别容易跟水中的矿物质结合,形成一种不易

    消化的物质。

    水的硬度越高,就越不好化

    相比较而言,北京的水质比山西要软一些。

    我当时是在北京上的大学,等我放假回到大同的时候,人们都说我的皮

    肤变白了。我想如果我再往苏州那些南方地区走,估计皮肤会变得更白

    吧。

    水的硬度越高,阴性就越大,阴性越大,就越不好化。

    水的硬度越高,阴性就越大,阴性越大,就越不好化。

    为什么有人喝普洱茶把牙都喝黑了

    山西有些地方的水不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氟的含量高。有人喝普洱茶

    把牙都喝黑了,也是因为茶水中氟的含量太高。我们可以用自来水刷

    锅、洗碗、冲厕所,但是我们自己喝的水,最好讲究一点儿。

    我们可以用自来水刷锅、洗碗、冲厕所,但是我们自己喝的水,最好讲究一点儿。

    (3)我们常喝的水,哪些是死水,哪些是活水:饮水第二要

    讲究“水气”

    我们现在经常接触到的水有以下几种:第一个是矿泉水,第二个是麦饭

    石水,第三个是纯净水,第四个是蒸馏水。这些水在我看来都属于死

    水。

    那么如何区分死水和活水呢?这就要说到水气了。

    如何区分死水和活水呢?

    中医认为,水除了因为里面含有的物质不同,而导致有水质的区别之

    外,其本身是有区别的—水气也是不一样的。

    水气是什么?水气就是推动水内部运动的力量。所以水气越足的水越

    好,中医称之为“活水”。

    活水的一大特点是具有流动性,河水、江水比起井水,就属于流动性比

    较大的水,最怕的就是一潭死水。我们经常喝的桶装水,暂且不说桶里

    面所装的水原本是哪儿的水,只说水在桶里被封存了多久,我们恐怕都

    不清楚吧!

    活水的一大特点是具有流动性,河水、江水比起井水,就属于

    流动性比较大的水。

    有一个故事,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讲的是王安石出了三道题来刁难

    苏东坡的事情。其中有一段儿是王安石让苏东坡经过三峡的时候给他带

    一壶中峡的水,结果苏东坡一路游山玩水,把这事儿给忘了,到了下峡的时候才想起来。于是他就自作聪明地取了一壶下峡的水给王安石带了

    回去。

    王安石用苏东坡带回来的水一泡茶,就知道那水并非取自中峡,而是下

    峡之水。苏东坡当时还不承认,说:“你凭什么认为我所取为下峡之

    水,而非中峡之水呢?”王安石说:“上、中、下三峡水的气势完全不一

    样:上峡的水流势很急,下峡的水流势很缓,只有中峡的水是流势缓急

    适中的。用三峡的水泡茶,上峡的味道偏浓,下峡的味道偏淡,中峡的

    味道处于浓淡之间。”

    故事里的王安石所说的,水的缓急就是我们中医里所说的水气,即推动

    水运动的内部能量。

    水的缓急就是我们中医里所说的水气,即推动水运动的内部能

    量。

    (4)井水与泉水喝了好不好

    对大多数人而言,泉水是最好的水,因为泉水是阴阳平和之水。但是我

    们不能笼统地说一种东西好与不好,因为同一种东西对于不同的人,具

    有不同的作用。所以我们只能说这个东西对哪些人好,对哪些人不好。

    对大多数人而言,泉水是最好的水,因为泉水是阴阳平和之

    水。

    就像井水,大部分井水都偏阴、偏寒、偏沉降,如果我们用这种水去做

    滋阴、润燥、沉降的药,那就是最合适不过的。可是如果在我们日常生

    活中总喝这种水,就会受阴寒之毒。因此,我们一般都用井水来炖阿

    胶。比如你要炖一个大补阴煎,要炖骨髓、炖腔骨的时候,就要用这种水。一般人最忌讳喝刚打上来的井水,因为这样的水是最寒的。

    一般人最忌讳喝刚打上来的井水,因为这样的水是最寒的。

    西方人生完小孩之后,护士会端上来一杯冰水。我们中国人或者说东方

    人看了羡慕不已,于是也喝一杯,结果可能落下终身残疾。为什么?西

    方人跟东方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

    西方人跟东方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

    另外,所有的动物都可以喝生水、很污浊的水。这是因为动物没有意

    识,不会思考,也不动心,因此,它们不会消耗很多元气,它们喝点儿

    脏的东西,自身的元气就能消化;而我们的元气都用来思考了,所以留

    在肠胃、三焦间去消化饮食里面阴寒的元气就不够用了。

    泉水原本是在地下的、阴性的,但是它能够喷涌到地面。泉水与其他活

    水的区别就在于,它能够出于地面之上。我们身体里面也有很多的穴位

    叫泉,它们也是在“地面”之上的。如果是在山上,而且喷涌出来的泉

    水,那就是最好的泉水,北京故宫用的水就是玉泉山的水,由插着龙旗

    的水车经西直门运入宫中。

    泉水与其他活水的区别就在于,它能够出于地面之上。

    泉水本性属阴,但是被喷涌出来,就属于阴阳平和之水。

    (5)天水能喝吗

    水气比较清的是什么?雨水、雪水—天水。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而且是指古代的雨、雪之水。

    水气比较清的是什么?雨水、雪水—天水。当然这只是相对而

    言,而且是指古代的雨、雪之水。

    曾经,我有个朋友买了个银镯子,一回国那银镯子就发黑,一去西班牙

    就又变得鲜亮了。他说:“这个家伙怎么还认生呢(那个银镯子是在西

    班牙买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445KB,2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