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9085
针灸学家陆瘦燕.pdf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4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95KB,5页)。

    

    中国针灸 2 0 0 6年 1 2月第 2 6卷第 1 2

    文章编号 : 0 2 5 5 — 2 9 3 0 ( 2 0 0 6 ) 1 2 。 0 8 8 5 — 0 5

    中图分类号 : R2 — 0 9 文献标识码 : A

    针灸学家陆瘦燕

    吴焕淦 口锁堂 刘立公 施 征 刘慧荣

    ( 上海市 针灸 经络研究 所 , 上海 2 0 0 0 3 0 )

    陆瘦燕先生 ( 摄于1 9 5 9年)

    ,’ + 。 + 。 + 。+ 。+ 。+ 。+ + + 。 、{针灸人物 { -+ -+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 一+ ·

    [ 摘 要] 陆瘦燕是我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 他一生为了针灸事业鞠

    躬尽瘁 , 在逆境 中为 了传播针灸, 致力针灸教育, 不计个人安危; 为 了

    完善针灸理论, 潜心钻研 , 创造性地提 出了行之有效的针 灸方法; 较

    早地提倡针灸实验, 促进针灸科 学的发展 ; 著书立说 , 促进针灸学术

    的传播。他为针灸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 主题词] 医学家; 针灸学; 刺法; @陆瘦燕

    Ac u pu nc t u r e a n d mo xi b u s t i o n e x p e r t L U S ho u- y a n

    wU Hu a n — g a n, K0U S u o - t a n g,LI U Li - g o n g, S HI Z h e n g, LI U Hu i — r o n g

    ( S h a n g h a i M u n i c i p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Ac u p u n c t u r e Ch a n n e l s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3 0 ,Chi n a)

    ABSTRACT LU S ho u - y an i s a f a mous a c u punc t u r e a nd moxi bu s t i on e xp e r t of

    ou r c ou nt r y i n mod e r n t i me . He b e nt hi m s e l f t O t he c a us e of a c upu nc t u r e a n d

    mox i bus t i on t hr o ug hou t hi s l i f e ,p r o pa g a t e d a c u pu nc t ur e a n d mo xi bu s t i o n i n t he

    a dv e r s e c i r c u ms t a nc e s ,a nd de vo t e d hi ms e l f t O t he e duc a t i o n o f a c upu nc t u r e a n d

    mox i b us t i o n,g i v i ng n o t hou ght t O pe r s ona l s a f e t y;f or pe r f ec t i n g t he or y of a c u —

    pu nc t ur e a nd moxi bu s t i on,he s t ud i e d i nt e ns i v e l y wi t h gr e a t c onc e nt r a t i o n,a n d

    c r e a t i ve l y pu t f or wa r d e f f e c t i v e me t ho ds of a c u punc t u r e a nd mo xi bus t i o n;he e a r l i e r a dv oc at e d e xp e r i me nt a l s t u di e s

    o f a c upu nc t ur e a nd mox i bus t i o n,pr o mot i ng de v e l opme n t of a c u punc t u r e an d moxi bus t i on s c i e n c e s;he wr ot e b oo ks

    t O e x po und t he o r i e s,p r o mot i ng pr o pa ga t i o n of ac u pun c t ur e a n d moxi bu s t i on s c i e nc e s . He c ont r i but e s hi s l i f e t i me

    f or de ve l op me nt o f a c upu nc t u r e an d mo xi bus t i o n c a u s e .

    KEY WORD S Di s t i n g u i s h e d P h y s i c i a n s ;Ac u p u n c t u r e Mo x i b u s t i o n S c i e n c e ;Ne e d l i n g Me t h o d s ;@ Lu S h o u - y a n

    陆瘦燕( 1 9 0 9 —1 9 6 9 ) , 江苏昆山人, 少年时随其

    父——素有“ 神针” 之誉 的针灸名医培卿公学医, 1 8

    岁学成即在上海悬壶济 世。因他刻 苦钻研针灸 医

    理 , 不断总结经验 , 针刺沉疴, 屡见奇效 , 不久蜚声上

    海 ,求治者络绎不绝 , 成为一代名医。他生前历任

    国家科委委员, 第三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 , 上海市第

    一

    、二、 三届政协委员, 中国农 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

    员 , 上海 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 , 上海中医学 院附属龙

    华医院针灸科主任, 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

    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 针灸学会主任委员等

    职 。在十年浩劫 中, 陆老遭受残酷迫害, 于 1 9 6 9年

    4月 2 7日在原上海市针灸研究所隔离室含冤逝世。

    1 呕心沥血 , 发展针灸教育

    陆老在解放前 目睹针灸医学被诬为“ 不科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 项 目资助 : T0 3 0 2

    第一作者简介 : 吴焕淦( 1 9 5 6 一) , 男 , 教授 。研究方向 : 针灸 的调节机

    制 。e - ma i l : wu h u a n g a n @c i t i z . n e t

    惨遭歧视 , 濒临绝境 , 他毅然放弃 国外邀请行医的丰

    厚待遇 , 决心为针灸 医学在国内的继承 和兴旺发展

    尽 自己的力量 。于 1 9 4 8年春排除各种阻力 , 与其夫

    人一道在上海创办了“ 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 和针灸

    函授班 , 在当时中医学险遭失传的境况下 , 为针灸医

    学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 为针灸人才储

    备了后备军 , 为新 中国针灸医学发展 的起步打下 了

    一

    定 的基础 。为了 中医学 的传播 和继承 , 陆老不顾

    个人安危, 在当时的报刊上刊登《 燕庐医话》 , 宣传针

    灸医学。

    解放后 , 在中国共产党 的关怀和领导下 , 中医学

    的发展如久旱逢春雨 , 蓬勃发展 。陆老以培养 中医

    后继人才为 己任 , 1 9 5 2年他在参加上海市公 费医疗

    第五门诊诊疗工作同时, 创办了针灸学习班 , 为国家

    培育 了大批针灸专业实 用人才。1 9 5 5年 陆老创造

    性地将中医传统式的人才培养形式与现代学校集中

    教学模式结合起来, 采取边教学边诊疗的方式, 对祖

    国医学的教育形式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 9 5 8年陆老毅然放弃 自己私人门诊丰厚 的收

    入 , 接受了上海 中医学院的聘请 , 着手创办针灸系 ,开始了以培养 中医后继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生涯。

    1 9 6 0年现代中医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针灸系在上海

    中医学院成立 , 陆老担任首届针灸系主任 , 致力于针

    灸理论和针灸教育 的研究工作 , 在 当时针灸教材缺

    乏和针灸系统教育刚起步 的情况下 , 他一方面协商

    制定针灸系的课程设 置, 另一方 面积极组织编写针

    灸教材 , 对我国针灸 系统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

    时, 为了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针灸人才的需求 , 陆老

    夜以继 日主持编写了不同层次的针灸教材。令人痛

    惜的是这些宝贵 的著作在 十年浩 劫 中均被付 之一

    炬 。为了增强针灸教学效果 , 陆老等人与上海教学

    模型厂协作, 创制了我 国第一台大型成人等大光电

    显示经络腧穴电动玻璃人模 型, 通电启动后能显示

    经络循行与流注关系 、 腧穴 的定位 , 并配录音讲解 ,为针灸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直观教具。

    1 9 5 9年受卫生部委派 , 陆老作为新 中国医学代

    表团成员前往前苏联进行讲学 、 诊疗和学术交流 , 为

    祖国医学在国外 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潜心钻研 , 完善针灸理论

    陆老在青年时期就熟读《 内经》 《 难经 》 , 博览诸

    家 , 至中年时期 , 就已 自成一体, 蜚声海 内外。特别

    是在针刺手法方面的建树 , 更具特色, 这也是陆老针

    灸疗效显著的主要因素 。陆老对针灸理论的发展主

    要集 中在以下几方面。

    2 . 1 诠释针灸理论疑难

    陆老对中医学上的许多疑难点都有 自己独特的

    见解 。例如“ 经气” 一词 , 陆老认为它是 由禀受 于父

    母的先天之精气而产生的元气和流行于经脉内外的

    营卫之气组成 , 前者是功能性 的, 主要对经络运行气

    血 、 营运阴阳、 调理脏腑 、 防病保健等功能起维持作

    用 , 也是腧穴接受刺激通过经络 的传导起到防病保

    健作用的动力 ; 后者是营养脏腑 、 充实形体 、 维持生

    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两者的关系就是先天元气和后

    天水谷之气的关系, 它们在生理上是相辅相成 、 互根

    互用的, 在病理上是相互影 响的[ 1 ] 。这样就诠 释了

    《 难经》 提出的“ 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之源” 之说 。

    陆老认为五输穴体现了经脉元气从四肢末端作

    用于躯干部 , 其气渐入渐深、 由小 渐大的现象 , 所以

    五输穴是从四肢末端 向心性排列; 而经脉是运行 营

    卫气血的循环通路 , 它的循环是顺逆相接环流不息

    的 , 从而解释了五输穴不按经脉循行逆顺排列 的原

    因。手足三阴经脉之元气 自四肢末端 ( 根部和本部)

    直接作用于本脏 , 然后输注出于背部五脏的背俞穴 ,Ch i n e s e Ac u p u n c t u r e Mo xi b u s t i o n, De c .2 0 0 6 , Vo 1 . 2 6 No . 1 2

    结聚于胸腹部的募穴 ; 足三 阳经 的元气一部分循经

    脉经躯干上注于头面部 , 一部分由合穴处别人内脏 ,通于六腑 , 上注于背部的六腑背俞穴 , 结聚于六腑的

    募穴 , 输注于其结部和标部 ; 手三阳经 的元气 , 不深

    入本腑, 仅作用于头面( 结部和标部) , 但该经所属腑

    的元气皆自足三阳经的合穴处别上在头面部合于手

    部的本经 。这一认识不仅从根本上解释了六阳经治

    疗头面部疾病的内在机理 , 而且诠释 了六阳经的下

    合穴为何处在足三 阳经上的针灸学机理 , 即“ 合治内

    府” 的原理 ; 同时也说明了足三阳经的五输穴治疗六

    腑疾病 , 而手三阳经的五输穴多用于治疗头面部疾

    病的机理 。

    2 . 2 对针刺手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自《 内经 》 《 难经 》 以来 , 历代 医家对针刺手法多

    有论述 , 对其分类更是纷乱杂多, 对后世学习记忆造

    成一定困难 。陆老对历代文献进行 了系统的研究 ,对针刺手法从其存在形式到作用机理和组合形式进

    行了科学分类, 将其分为 3大类 ( 见图 1 ) 。

    针

    刺

    手

    法

    ,进退法

    基本手法{ 蓑 曩 针 向法

    , 进针前一爪法 、 切 法

    ,作用于穴位 《 进针后一循法、 按法

    , 徒手操作 { 、 起针时一扪法、 摄法

    辅助手法 c 作用于针柄一弹法、 刮法

    持针操作 一动 、 摇 、 搓 、 盘 、 飞 、 弩法

    复式手法

    单纯组 一烧 山火 、 透 天凉

    组合手法

    补泻交错组 合

    补气法和行气法交错组合

    运 气 法

    中 气 法

    青龙摆尾法

    白虎摇头法

    苍龟探穴法

    赤风迎源法

    龙虎升降法

    通关交经法

    关节交经法

    配 穴 法 和 手 法 组 合 { 薹 图 1 针 刺 手 法 的分 类

    陆老认为针刺补 泻手法是基于经络学 的, 经络

    本身有内外 、 阴阳、 顺逆 、 终始的不同, 补泻手法随之

    而有种种不同。针刺就是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经脉

    之气而起到疏通营卫气血、 沟通内外表里、 调和阴阳

    脏腑的作用。他认为要掌握 针刺 的原理 , 就必须熟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阳 阴 战 铃 臼

    隐 隐 气 气 交 摇 捣

    中 中 虎 马 午

    阴 阳 留 提 龙 饿 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针灸 2 0 0 6年 1 2月第 2 6卷第 1 2期

    悉经脉之气和补泻手法作用之间的关系。陆老认为

    针刺补泻手法也可分为“ 调和阴阳之气” 和“ 疏通营

    卫之气” 两种 , 他认为前者是针对脏腑经络 阴阳之气

    的“ 两余” 与“ 不足” 而设 , 后者是针对营卫之气运行

    的“ 太过” 与“ 不及” 而设 ; 前者有徐疾补泻和提插补

    泻 , 后者有迎随补泻和捻转补泻 ; 而开阖补泻法 、 呼

    吸补泻法、 纳支补泻法也常与调和手法同用, 留针法

    和九六法既可与调和手法 同用 , 也可与疏通手法同

    用 , 以增强疗效。这种分类方法 , 是用不同质的方法

    来解决不同质的矛盾 , 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也是针刺手法分类史上 的独创 ] 。

    3 注重切脉 , 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陆老针对针灸临床上 出现的头痛医头、 脚痛医

    脚的不良行为, 强调指出经络切诊是针灸辨证论 治

    的主要 内容之一 , 能否正确运用 , 直接关系到针灸疗

    效 , 从大的方面可以说关系到针灸事业的兴衰存亡 ,因为疗效是一种疗法存在 的基础 , 也是发展的必备

    条件。只有发展创新 , 针灸才具有活力。要发展首

    先应继承 , 所 以, 陆老特别强调针灸应突出中医诊疗

    方法的特色——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他钻研古代

    文献记载 , 结合 自己的临床经验 , 提 出运用寸 口脉 、丹 田脉 、 太溪脉和冲阳脉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轻重

    和吉凶。丹 田脉反映肾间动气 , 即原气的盛衰; 冲阳

    脉反映胃气的盛衰 , 特别此处的病脉更可 以察知疾

    病的进退吉凶; 太溪脉反 映肾脏之气的盛衰。丹 田

    脉 、 太溪脉和冲阳脉与寸 口脉结合才能正确判断机

    体正气 的盛衰和病情的吉 凶, 这对今天 的针灸临床

    仍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_ 3 “ ] 。

    陆老认为作为 肾间动气 的原气 , 是维持人体生

    命活动的真气, 丹田脉是反映肾间动气正常与否的

    部位 , 真气往往直接反映着机体 的荣枯盛衰。平人

    阴阳协调 , 元气潜而不越 , 脉来有神 , 故按之则其动

    和而缓 , 不急不躁 , 一息 四五至, 与寸 口相应。若元

    阴不足则丹 田脉按之如循嫩竹之梢 , 应手而弦, 元阴

    不足 , 阳失阴潜则浮越 , 脉现躁越 , 常取太溪、 肾俞 、关元等穴以补其元阴之气 ; 元阳亏竭 , 五脏六腑之气

    随之而衰竭则出现结代脉 , 治当用大炷急灸关元 、 气

    海 、 命门、 足三里等穴温固元阳, 以防暴脱 。

    陆老认为察冲阳脉可以候脾 胃之气的盛衰。平

    人冲阳脉按之不疾不徐 , 不浮不沉 , 和柔轻缓 ,匀净

    分明。临床上根据冲阳脉的搏动情况可以判断 胃气

    的盛衰 , 特别是病脉 , 更 可以察知疾病的进退吉 凶。

    病虽重 , 只要冲阳脉不衰 , 说明胃气犹存 , 生机未绝 ,但脉旺弦疾 , 木旺克土, 则 预后多为不 良, 如果 胃气

    衰竭 , 冲阳脉绝不至 , 此乃“ 脉无 胃气”, 病极为凶险。

    陆老认为太溪脉反 映肾脏之气。临床上 , 上盛

    下虚者大凡太溪脉濡细 , 而寸口尺部也常现微弱, 寸

    口常大于太溪 ; 下实上虚者, 寸 口常小 于太溪 ; 太溪

    独盛 , 则相火 常炽 。对于病情 比较严重的病人,陆

    老经常以诊冲阳、 太溪两脉来断其预后 , 如果冲阳脉

    偶绝而太溪脉 尚盛说明肾气未绝 , 先天之根未断, 纵

    然危候 , 无忧殒灭 ; 若太溪脉绝 , 那就说明病已垂危 ,难以逆转 了l _ 3 ] 。

    4 倡用奇法 , 提高临床疗效

    正因陆老精通医理 , 见广识博 , 在临床诊疗疾病

    时 , 往往采用奇法 , 出奇制胜 。

    4 . 1 异位取穴

    陆老根据经络理论 , 充分挖掘针灸的诊疗技术 。

    他根据古代医家认 为人体 四肢和躯干之间、 上肢和

    下肢之间, 在生理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 分布于其上

    的腧穴在主治上亦是密切相关 的。他依据 “ 根结”

    “ 标本” “ 气街” 理论 , 对临床上常见 的疼痛性疾病的

    针灸治疗总结 出了如下 的治疗取穴规律 : 疼痛在肩

    关节部位 的取足踝关节 同名经部位或腧穴处的压痛

    点 ; 疼痛在肘关节部位 , 选取膝关节同名经部位或腧

    穴处 的压痛点 ; 疼痛在腕关节部位 , 选取髋关节同名

    经部位或腧穴处的压痛点 ; 手三阴的标部和结部在

    胸膺和背部 , 故胸腹部的疾病可通过上肢穴位“ 傍取

    之” 来治疗, 反之亦然 。在 临床运用时应灵活变通 ,当选取同侧穴位疗效不显著时 , 也可根据 巨刺缪 刺

    理论 , 选取对侧对应部位 的腧穴治疗。这也可 以说

    是陆老对《 素问 · 五常政大论》 : “ 病在上 , 取之下 ; 病

    在下, 取之上 ; 病在中, 傍取之” 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

    4 . 2 五输相配

    陆老认 为十二经脉的元气均发于四肢末端, 通

    过相应的经脉和穴位 , 作用于相应的脏腑 , 并输注于

    相应 的背俞穴和腹募穴, 因此在临床上 , 肘膝以下五

    输穴的配合使用, 显得尤其重要 。陆老对 以下几种

    配穴方法有特别的体会。

    ( 1 ) 子母配穴法 : 即根据“ 虚则补其母 , 实则泻其

    子” 的原则 , 进行补泻配穴 。例如, 肝经病实 , 则取肝

    经的子穴, 即火穴行间; 或取子经( 即心经) 的火穴劳

    宫 , 用泻法。如果肝 经病虚 , 则取肝经的母穴 , 即水

    穴曲泉 ; 或取母经( 即肾经) 的水穴阴谷 , 用补法 。

    ( 2 ) 纳支配穴法 : 在上述“ 子母 配穴 ” 的基础上 ,加上子午流注的纳支法 , 进行配穴治疗 。治疗实证 ,根据“ 因冲而泻” 和“ 实则泻其子” 的原则 , 在相关经

    脉气血最盛的时候 , 取该经 的子穴 , 用泻法 ; 治疗虚

    证 , 根据“ 因衰而补” 和“ 虚则补其母” 的原则 , 在相关

    经脉气血将衰 的时候 , 取该经的母穴 , 用补法。同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配用其他对症的有效穴位 。

    ( 3 ) 夫妻刚柔配穴法 : 将十二经与十天干相配 ,十天干隔五相合 , 即: 甲与己合, 乙与庚合 , 丙与辛

    合 , 丁与壬合 , 戊 与癸合 ; 与之相配 的脏腑 经脉穴位

    为 : 胆经穴与脾经穴配, 肝经穴与大肠经穴配 , 小肠

    ( 三焦) 经穴与肺经穴配, 心( 心包 ) 经穴与膀胱经穴

    配 , 胃经穴与肾经穴配 。

    ( 4 ) 泻南补北法: 该法 出 自《 难经 ·七十五难 》 ,即在东方实 、 西方虚的时候 , 当泻南方 , 补北方 , 亦即

    肝木实 、 肺金虚的时候 , 若土平无恙, 则泻心火( 实则

    泻其子) , 补肾水( 虚则补其母) , 这是一种权宜变法 。

    陆老据此推论 , 在火实水虚的时候 , 若金平无恙 , 则

    补木泻土; 在土实木虚的时候 , 若水平无恙 , 则补火

    泻金; 在金实火虚的时候 , 若木平无恙, 则补土泻水 ;

    在水实土虚的时候 , 若火平无恙 , 则补金泻木。此是

    陆老的一套特殊选穴方法 , 可供临床参考 。

    4 . 3 和胃补泻兼施

    陆老认为胃家以实为多, 实则气火上逆 , 治则中

    脘提插泻法 , 以泻邪热 , 足三里先用补法补益 胃气 ,接着扶针下插 , 引经气下行 , 以和胃降逆, 一补一泻 ,使 胃气和降。

    4 . 4 善用伏针、 伏灸

    陆老认为伏针 、 伏灸都 是基于《内经 》 “ 天温 日

    明, 人血淖泽而卫气深 , 气易行 , 血易浮” 的理论而产

    生的, 结合《 内经》 中“ 春夏养 阳” 的养生之道, 他认为

    伏针、 伏灸 , 仅宜于产后风湿以及风寒湿壅滞经络而

    产生的瘫 、 痪 、 痰 、 痹 等疾病以及 阳虚病人。至于阴

    虚阳亢或气火有余的病人, 伏针是没有必要的, 而伏

    灸更有犯火逆之戒 , 必须加 以注意。对于伏针留针

    时间的长短 , 陆老认为不宜太长 。一般而论, 伏针时

    的留针 , 仅为了适应于温针的需要 , 待燃艾 完毕 , 即

    可起针 , 不必过分久留。如果不用温针的患者 , 甚至

    可以考虑不 留针 。但是, 由于伏令天气炎热 , 燃艾不

    宜过度 , 一般 以枣核大为适当, 同时 , 可 以采取重点

    温针法 , 即于某些重点穴 , 选择性地施加温针, 不必

    每针必温。

    陆老认为伏针、 伏灸有其适用范 围。一般而言,凡阳邪有余, 脉证为高热、 脉洪数, 或阴虚阳亢, 脉证

    为怔忡不寐 , 烦心 面赤 , 脉细数苔光剥者, 忌伏令灸

    治。而 阳气式微 , 脉证为肢冷脉伏 、 大汗不止、 溺清

    便溏、 面色眦白者 , 适宜伏灸。秋冬得病针刺而愈,在伏令复针, 可以清除余邪, 尤其是产后风湿最为相

    宜 。针灸是不分季节 、 四时皆宜 的, 惟在伏天行针有

    独特之点 。他认为伏灸最适宜灸 治的病症有哮喘、阳虚痨、 疝气等症。

    Ch i n e s e Ac u p u n c t u r e Mo xi b u s t i o n, De c .2 0 0 6, Vo 1 . 2 6 No . 1 2

    4 . 5 提倡温针疗法

    陆老认为在施行补泻手法后 , 在针尾加艾炷燃

    烧 , 可将艾火 的热量 通过针体 的传导, 透达肌肤深

    部, 不但可温通经络 , 调节荣卫之气, 还可帮助针力

    的不足, 加强补泻手法的作用 , 不论在补法或是在泻

    法均可应用。陆老提出: 温针和灸法是截然不同的 ,温针的作用是取其温暖 , 使病人不觉其烫 , 而借 以帮

    助针力之不足 , 在留针时间给以适当的温通作用, 不

    像灸法须借艾火之力 , 欲其振阳温经而起陷下 , 发挥

    祛散阴寒的效能。所 以在临床上, 温针只要取其温

    暖就够了, 并不需烧之灼热 , 这一点和灸法是根本不

    同的。故使用时艾炷不宜过大, 一般只需 1 壮( 如枣

    核大) 即可。如果烧之过多, 引起皮肤灼伤 , 非但达

    不到治病 目的, 反而增加病人痛苦。陆老认为温针

    适用于六淫之邪( 风 、 寒 、 暑 、 湿、 燥 、 火) 侵袭机体而

    导致的疾病 , 以及 久病经络 空虚, 荣卫 之气不调 等

    病, 特别是对慢性疾病及 阴寒之邪所侵袭而致的疾

    病, 如冷麻不仁、 走注酸痛 、 关节不利、 经络壅滞 、 肿

    胀腹满, 以及瘫、 痪、 痿、 痹四大奇症, 久病经络空虚,荣卫之气不调等病 , 效果尤著。除高热、 肝阳上亢 、心悸 、 惊恐 、 抽筋 、 震颤 、 癫痫 、 喘息 以及不能 留针的

    病人外, 都可适用 。

    此外 , 陆老认为温针的灸壮多少和艾炷大小与

    针具的质料和针体 的长短粗细都有关系 。例如 : 粗

    针、 短针 、 银针等传热较快 , 艾炷宜小 ; 长针 、 细针、 钢

    针等传热较慢 , 艾炷不妨稍大。故温针 的灸壮多少

    和艾炷大小应视金属针质的热传导系数大小和针体

    的长短粗细而灵活掌握, 不可胶柱鼓瑟 , 执一而论 ,以致影响温针 的疗效。

    对于是否施用温针就不要用补泻手法的问题 ,陆老认为补泻手法是针灸治病的基础 , 针尾加温 , 调

    其荣卫之气 , 不过是在补虚泻实后起 了辅助作用 , 目

    的在于帮助针力 的不足 。所 以手法 的运用, 仍然不

    可偏废 , 否则舍本逐末 , 其疗效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

    果 的 。

    5 开展实验, 促进针灸科学的发展

    陆老不仅注重针灸临床实践工作 , 同时也注重

    针灸理论探讨和针灸实验研究 , 为 了深入研究针刺

    作用途径与经络现象的实质 问题 , 他是我 国较早开

    展针灸实验研究的学 者之一。陆老在 1 9 6 3年就和

    上海第一医学 院合作 , 开展 了国 内首次有关针感客

    观性的针灸实验研究 。他们采用多方位经穴肌电测

    绘的方法研究了针灸行( 导) 气手法 , 对针感的产生 、循行方向与相应 经穴电变化情况进行 了实验性 观

    察 , 并证 明此三者之 间在多数情况下具有相对一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针灸 2 0 0 6年 1 2月第 2 6卷第 1 2

    性 。在对照实验中, 陆老的手法操作符合率最高 , 这

    说明他对控 制针感 的“ 行气 ” 手法有 独到 的经验 。

    1 9 6 4年他还与上海 中医学 院生化 教研组 同仁们一

    起观察 了“ 烧 山火” “ 透天凉” 手法对体温和某些体液

    成分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 结果表 明,这两种手法对

    体温变化和对血糖 、 血浆柠檬酸的含量都有显著影

    响, 说 明其不仅有主观的凉与热的感觉变化 , 而且有

    其物质基础的变化[ 5 ] 。

    6 著书立说。 促进针灸学术的传播

    为使针灸学术得到广泛传播 , 陆老先后发表论

    文 2 2篇 , 撰写专著多部 。其 中出版的著作有《 经络

    学 图说》 《 腧穴学概论 》 《 刺灸法 汇论 》 《 针灸 腧穴图

    谱》 , 这些著作广泛流传于全国, 影响深远, 其 中有些

    著作被译成外文, 在 国外发行 。此外 , 陆老还撰写完

    成了《 腧穴释义》 《 针灸歌赋新释》 《 治疗学总论》 等著

    作的文稿, 尚未付梓, 在十年浩劫中被付之一炬, 极

    为可惜。

    随着当今针灸热 的兴起和发展 , 陆老的临床经

    验越来越显示出他的指导作用, 他 留下的宝贵经验,一’’’’’’’’’’’’’’’’’’’’’’’’’’’’’’’ 、; 北京康视宝启明医学研究院 l

    j ——技术推广、 培训; 北 京 康 视 宝 启 明 医 学 研 究 院 是 一 所 专 门 从 事 低 视{ 力康复研究 的科研机构 , 云 集京城 眼科 著名专 家学者 ,:成功地研究出康视宝三维康复疗法, 对治疗青少年近 ;

    :视、 弱视 已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将这一科研成果更 : ^ ■

    :好地服务于社会, 现面向全国实行免费推广、 培训。详 :

    2情请咨询康视宝全国青少年近视、 弱视防治中心。; 咨 询 热 线 : 0 1 0 — 8 4 4 8 9 4 5 8 、 8 6 6 7 0 5 1 8 、 { 2 6 1 7 3 2 3 0 9 1 3 3 9 1 5 5 2 8 8 7 : ^ ■

    : 地址: 北京市东直门外大街 3 3号楼 1 0 8室 : ■ ■

    : 邮编: 1 0 0 0 2 7 : - t lt lllll lllll lllll ‘lllt 。lllt tl1... 1.... ..... 。 ‘

    ·

    8 89 ·

    展示了自己独特 的针灸学术思 想和对针灸学 的贡

    献 , 为针灸理论及针灸临床填补了空白, 值得深入系

    统地进行整理和研究 。

    总之, 陆瘦燕是一代针灸学家,致力针灸教育,精研经络腧穴理论 , 深究 针刺手法 , 倡导针灸实验,为针灸学术与事业作 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缅怀他的

    最好方式就是不断挖掘和整理他 的针灸学术思想,使其发扬光大 , 造福人类 。

    7 参考文献

    1 陆瘦燕. 经气 的探 讨. 中医杂 志, 1 9 6 2; 3 ( 3 ) : 1

    2 陆焱轰 , 王佐 良, 吴绍 德. 陆瘦 燕 朱 汝 功针 灸学 术 经验

    选. 上海 : 上海 中医药大学 出版社 , 1 9 9 4: 3 ~7

    3 黄琴峰 , 吴绍 德. 针灸学家陆瘦 燕学术 经验点滴.上海 针

    灸杂志, 1 9 9 4 ; 1 3 ( 3 ) : 9 7

    4 田雁华.针灸 学 家 陆瘦 燕 的学 术 思 想探 讨.中 医教 育 ,1 99 9; 1 8( 3 ): 49

    5 吴绍德 , 王佐 良, 徐 玉声 , 等. 陆瘦燕 针灸 论著 医案 选. 北

    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8 4 : 1 2 3 , 1 2 9

    ( 收稿 日期 : 2 0 0 6 — 0 6 — 2 9 , 马兰萍发稿)

    一’’’’’’’’’’’’’’’’’’’’’’’’’’’’’’’’’’ 、; 针灸减肥美容技术推广 { ;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于球玲副教授从事针灸 :

    2美容减肥研究及临床 1 o余年, 以针灸方法为主, 在减 :

    i 肥、 丰胸、 祛斑除痘、 除 皱祛痣、 五官养护、 生发抗衰、 养i :肾护肾及几十种损容损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形成了一 :

    :整套疗效高、 见效快、 不反弹、 安全实用的方法, 获多项 :;美容减肥方面的成果, 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及经:

    :济效益, 享誉海内外。我们受于教授委托, 独家推广其 :

    i 全套技术并 代理全部产品 欢迎联系 。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小区 2号楼 北京彰 :

    :美科贸有限公司 1 0 0 1 0 2 联 系人: 秦老 师 电话::

    0 1 0 — 8 0 6 9 3 9 0 9。 8 1 2 5 1 6 5 8 网址 : WWW. y u j i n g l i n g . c o m

    2 邮箱: me i r o n g me i x i n g @1 6 3 . c o m :

    “ 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刮痧拔罐疗法高级培训班” 函授班招生

    2 0 0 6年度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继续教 育项 目“中医特色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 刮痧拔罐疗 法高级培 训班” ( 项

    目编号 : 4 5 0 2 0 6 0 0 1 )函授班开始面 向全 国招 生, 该项 目由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批准 、 中国中医药报社 主办。

    现代刮痧拔罐疗法 已不是一般认为 只能治疗感 冒、 中暑等小 毛病 的民间医术 了, 而是 以中 医传 统经络 学说和“以灶

    为腧 ‘ 净化血液” 新理论 为基 础, 通过 刮痧和拔 罐相 配合在 患者肌肤 上寻 找“病灶点”即“ 查灶”, 并针 对病灶 点进行 “ 消

    灶”, 以达 到快速 消除病灶 、 治愈疾 病的一种既传 统又新颖 的疗 法。现 代刮痧拔 罐疗 法主要 治疗肩周 炎、 颈 椎病 、 腰椎 间

    盘突出症、 膝关 节疼痛及 屈伸 不利 、 中风后遗症 、 哮喘、 痤疮 、 乳腺增生症等 百余种疾病 , 是一种能迅速提高 疗效 的实用 技

    术 函授 班及资料费 4 8 0元( 包括 刮痧教材 、 刮痧光盘 、 拔 罐教材、 拔罐光 盘和 刮痧工具 、 证书 、 考题及 邮寄 等费用), 学 习

    方式灵活, 学 员只需邮寄 函授 资料 费即可在 当地 学 习。请在汇款单备注上注 明“ 刮痧函授”字样 。收到 汇款后 , 我们将 按

    汇款单上姓 名地址把函授学 习资料等寄给您 。学 习期 满颁 发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 I类学分证 书( 1 2分) 。

    该 班由《中国刮痧健康法 》 《中国真 空拔 罐健康 法》 著作人及 著名 刮痧拔罐专家教授主讲或指 导答疑 。凡 中医临床 工

    作 者、 按摩理疗 师及保健人 员等 均可报 名学习。

    汇款地址 : 北京市朝 阳区德胜 门外北沙滩 甲4号中国 中医药报社 邮编 :1 0 0 0 8 5 收款 人 : 宋连 均 联 系电话 : 0 1 0 —

    6 4 8 5 5 3 7 2 , 6 4 8 6 3 7 4 4, 6 4 8 5 5 3 6 7 传真 : 0 1 0 - 6 4 8 3 8 4 5 7 e - ma i l : c n t c mt l @v i p . 1 6 3 . c o m 网址 : www. c n t c m. c o r n. c r 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95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