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预防&治疗 > 心血管病的防治与康复
编号:12072838
治疗冠心病为什么常用活血化瘀药?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0日 心血管病的防治与康复
     现已证明冠心病和具备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的人以及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往往异常,表现为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强,这与粥样病变处微血栓形成有关。实验表明,血小板微血栓可引起暂时性微循环闭塞和组织损伤,血小板所释放的生长因子可刺激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使其大量增殖和吞噬脂质,促进粥样硬化形成。心肌小动脉内血小板聚集形成栓塞,可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这些病理改变都和中医所说的瘀血症和痰瘀病理相似。因而活血化瘀治疗可以贯穿于冠心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始终。临床药物除常用的丹参及其制剂以外,还有生蒲黄、桃仁、川芎、红花、当归、桂枝等。

    活血化瘀药与阿司匹林有什么不同?

    我们熟悉的阿司匹林是一味老牌的解热镇痛药。它是通过发汗退热来治疗感冒类疾病。后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还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因此被移用于冠心病的防治,并且在西方国家和中国使用较为普遍。

    就药理研究而言,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其作用机制是不可逆地抑制环加氧酶,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从而防止微血栓形成,防止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 但是在实际应用效果上其功效并不明显,并且由于阿司匹林是水杨酸制剂,尽管有肠溶片,但对胃肠系统仍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而尽管理论上说得好,实际效果远不如中医活血化瘀药。尽管不少学者为防止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建议小量长期服用,其效果也远逊于中药,因此对此药不必迷信。

    抗心绞痛药为何不可吃吃停停,不可“急刹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