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大学学报(医药卫生) > 广东医学院学报
编号:10292646
板层状鱼鳞病2例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黄积成 陈秋霞

    单位:黄积成(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湛江 524001);陈秋霞(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湛江 524001)

    关键词:

    广东医学院学报000173 文章编号:1005-4057(2000)01-0013-0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尿黄3个月,发热、双下肢浮肿1周”入院。入院体检:T.37.6℃,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侧眼睑无浮肿。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右侧肋脊点压痛(±),右侧肾区轻叩痛。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呈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潜血3+,蛋白2+。尿液镜检未见红、白细胞,可见颗粒管型2~3个/HP.24 h尿蛋白总量7.2g。血清总蛋白39.2g/L,白蛋白27.6 g/L。血BUN12.3mmol/L,肌酐231.4μmol/L。血胆固醇、甘油三脂正常。血沉12mm/h,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正常,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未检见LE细胞。心电图正常。X线胸片无异常。入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护肾、支持、对症治疗。2周后,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站起、起坐、转颈、抬肩困难,间伴吞咽阻碍感,多次检测尿潜血持续3+,尿蛋白+。血常规:WBC10.0×109/L~18.2×109/L,N0.70,L0.18,E0.11,RBC4.6×1012/L,HBG143g/L;血CPK196.4~2602.2U/L,LDH 395.9~553.3U/L,ALT157.9~259.4U/L,AST80~132.5U/L,GGT19.8~21.4U/L。肌电图检查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示部分横纹肌肌纤维呈明显空泡变性和嗜酸性变,部分肌纤维增生、肌纤维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确诊为“多发性肌炎”。予强的松60 mg/d治疗2 d后,吞咽阻碍感消失,继续予强的松60 mg/d治疗1周后,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活动渐灵活。复查尿常规潜血、蛋白均阴性,血清肌酶浓度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2 讨论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以许多骨骼肌的间质性炎变和肌纤维的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一部分伴有皮肤的炎变,即称为皮肌炎。本例诊断根据:①对称性肢带肌无力和颈前部屈肌的无力伴有或无吞咽困难;②血清肌酶的升高(尤其是CPK);③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④肌活检异常。同时本病例排除了中毒性、药物性、代谢营养性、癌性及其他因素所致肌损害,因此可确诊为“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出现肾损害的病例国内曾有报道[1~3]。本例患者出现肾损害,尿潜血3+,而镜检未见红细胞,可能是肌红蛋白尿或血红蛋白尿。虽然我院检验技术有限,未鉴别是否肌红蛋白尿或血红蛋白尿,因此不能肯定其肾损害是否与肌炎有关。但从激素治疗后其肌力改善、尿潜血(-)及蛋白完全消失来看,表明这种肾损害与肌炎有关。■

    作者简介:吴敏珍,女,1973年11月出生;医学学士,内科医师

    参考文献:

    [1]楚修林.多发性肌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2:88

    [2]赵学智,关文明.多发性肌炎合并可逆性肾功能不全1例报告.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3):237

    [3]邱贻欣,喻怀明,胡蓉.多发性肌炎合并肾脏损害2例治疗体会.江西医学院学报,1998,38(4):82

    收稿日期:1999-05-15

    修稿日期:1999-07-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