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大学学报(医药卫生) > 广东医学院学报
编号:10291948
普宁市儿童麻风病185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赖庆松 谢虎

    单位:赖庆松(广东省普宁市慢性病防治站,普宁 515300);谢虎(广东省普宁市慢性病防治站,普宁 515300)

    关键词:儿童;麻风病;发病率

    广东医学院学报000235 文章编号:1005-4057(2000)02-0182 -02

    在近41 a间,经过7次大规模全民滤过性普查和长期线索调查,我 市共发现麻风病患者2 576例,其中儿童有185例,占总发现麻风病例7.2%,经 查、收、治、管、研、宣等综合治理,儿童发病率从1980年至1996年每年 普查均为零。

    1 一般资料

    1.1 平原和山区发病比较
, http://www.100md.com
    我市平原面积略小于山区,41 a 来,平原儿童人数(1 245 362人)约 是山区(311 340人)的四倍,而平原麻风病发病例数(174人)相当 于山区(11人)的16倍,平原发病率(13.97/10万)是山区(3. 53/10万)的4倍。平原和山区麻风发病率比较,其地方分布差异有非常显 著性(P<0.01),说明我市平原儿童人群比山区更易患麻风病。

    1.2 性别发病比较

    41 a来,我市男性儿童 8 078 080人,发病146例,发病率1. 8/10万;女性7 489 622人,发病39例,发病率0.52/10 万,男女发病率比值3.5∶1。男女发病率对比,P<0.01,说明性别的发 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1.3 年龄分布

    儿童麻风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13~14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详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185例的年龄分布 年龄组(岁)

    ~2

    ~4

    ~6

    ~8

    ~10

    ~12

    ~14

    总 计

    41 a来儿童总数:

    3 224 738

    174 803

    1 592 354
, 百拇医药
    1 957 082

    2 384 082

    2 348 499

    2 310 916

    1 556702

    发病人数:

    3

    4

    11

    23

    40

    44

    60
, 百拇医药
    185

    发病率(1/10万)

    1.62

    2.16

    5.95

    12.43

    21. 62

    23.78

    32.43

    100

    注:各相邻年龄段发病率对比,P<0.05,患儿不同年龄段发病差异有显著性, 说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病率不同。

    1.4 类型分布
, 百拇医药
    我市185例患儿各类型间分布也有显著不同: T型147例,占79.4%,B型5例,占2.70%,L型33例,占17.8 4%。T、L、B三者的比较,P<0.01,其类型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我 市儿童麻风病人主要集中在T、L两个极端类型,且T>L,这数据与我市成人麻 风病人类型分布相似。(※在类型统计中,TT和BT归入T,BL和LL归入L, BB归入B)

    2 管治

    2.1 管治方法

    表2 185例儿童逐年发病情况 年份

    ≤1956

    ~1959

    ~1962

    ~1965
, 百拇医药
    ~1968

    ~ 1971

    ~1974

    ~1977

    ~1980

    人口数

    681 380

    2 134 880

    2 245 730

    2 457 119

    2 677 544

    2 895 783
, 百拇医药
    3 106 229

    3 248 1 30

    3 373 120

    发病人数

    108

    16

    19

    13

    12

    11

    3

    2

    1
, 百拇医药
    发病率(1/10万)

    158.5

    7.4

    8.4

    5.2

    4.4

    3 .7

    0.9

    0.8

    0.2

    注:1956年人口为当年人口,发病人数以当年发现病人数代替。

    在市、乡(镇、场)、村形成三级防治网。1956年7月设立普宁县麻风防治站 和麻风村,配套各种设备和行政医护办事处,集中培训专业人员,先后进行七次大 规模的全民滤过性普查,长期线索调查。对新发现的患儿,除部分住院隔离治疗外, 大多数由卫生院专(兼)职医生登门检查送药,开始均用氨苯砜治疗,即单疗。1 983年后,为了缩短麻风疗程,把原制定的DDS(单疗)方案改为MDT(联 合化疗)方案:即MB型,RFP 600 mg 1次/月+B66330 0 mg 1次/月+B66350 mg/d+DDS 100 mg/d, 疗程≥24个月或至皮肤查菌阴性为止;PB 型,RFP 600 mg 1次 /月+DDS 100 mg/d。疗程≥6个月。 表3 185例逐年治愈情况 年份
, http://www.100md.com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 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7

    合计

    患病人数
, http://www.100md.com
    108

    124

    142

    151

    147

    134

    108

    77

    33

    15

    4

    185

    治愈人数

, 百拇医药     0

    1

    1

    9

    18

    26

    31

    44

    18

    11

    4

    163

    治愈率%

    0
, 百拇医药
    0.81

    0.70

    5.96

    12.24

    19 .4

    28.70

    57.14

    54.54

    73.33

    100

    88. 11

    2.2 防治结果

    2.2.1 逐年发病情况 在防治过程中,儿童发病率明显下降,至1980年 后无新病例发生(详见表2)。
, 百拇医药
    2.2.2 逐年治愈情况 185例儿童病例中,治愈163人,占88. 11%;外迁4例,占2.6%;死亡18人,占9.73%;在防治过程中, 治愈率逐年上升,至1987年后,无儿童现症患者,即患病率为零(详见表3)。

    3 讨论

    建国初期,普宁市儿童麻风病患者和成人麻风病患者一样遍布于全市大部分乡、镇、场, 但各镇分布的麻风病例数又有明显差异。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主要与平原和山区两者 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生活习惯、接壤地区发病率和外来人口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185例患儿中各年龄段发病人数有显著差异,其中发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 13~14 岁,发病人数最少的年龄段是0~2 岁,总的发病人数和发病年龄 段的关系为:在0~14 岁间,随年龄的增长,发病人数也是相应增加。这种现 象主要与活动范围的大小,血清中免疫力高低,麻风长短不一的潜伏期三个因素有 关。
, http://www.100md.com
    185例麻风病患儿类型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笔者认为:客观上由于在各型麻 风中,T、L型为两极端,相对稳定,不易转变;B型处于两极中间,其免疫稳定 性差,可不断向两极演变。主观上由于我市三级防治网麻防工作者根据我市实际情 况制订系统方案一查、收、治、管、研、宣,对患者进行严格管治,多数病人在早 期皮肤不典型时被发现,但我市麻防早期设备简陋,绝大多数无病理切片,只根据 皮损作诊断,可能也会把部分L、B型病人误诊为“T”型。

    随着时间开展,人口逐年增加,而儿童发病率急剧下降。在1957~1996年 40 a中,发病人数最多的时间段为1960~1962年,发病19例,阶 段发病率10万分之8.48,随后逐年下降;下降最明显为:1972~197 4年,它从1969~1971年的11人,阶段发病率10万分之3.4,下降 到3人,阶段发病率10万分之0.9,到1980年后我市再未发现儿童新病例。 主要是我市麻防人员在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等方面的 收益。
, 百拇医药
    在治疗过程中,患病人数和治愈人数随时间变化分别于1963~1965年间及 1975~1977年间先后出现一过性人数高峰,随后逐年下降;而治愈率则随 时间逐年上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麻风病防治(简称麻防)初期,传染源多, 人群普遍易感,而接受治疗患者却需要一定疗程才能治愈,故患病人数多,治愈人 数少。麻防中期,经我市麻防工作者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人们接触传染机会明显减 少,同时对儿童按时接种“卡介苗”,易感人群得到了保护;另外,经一段时间治 疗的患者也部分痊愈,故患病人数减少,治愈人数进入高峰。在防治后期,新发现 病人少,接受治疗的患者逐年治愈,特别是1983年后,我市选用联合化疗方案, 大大缩短疗程,更多患者早日治愈。

    我市41 a来,经过大规模开展全民滤过性普查和长期线索调查,在全市范围内 进行查、收、治、管、研、宣等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绩,但是,麻风病是一种潜 伏期较长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要彻底消灭麻风病尚需麻防工作者在一段较长的时间 内不懈的努力。

    作者简介:余武强,男,1963年9月出生,学士,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7-30;修订日期:2000-03-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