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大学学报(医药卫生)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编号:10291526
下消化道病变或并出血术中内镜检查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郑建涛 李良庆 陈秀萍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福州 350005

    关键词:肠道疾病;内窥镜检查;出血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000336

    中图分类号: R446.9; R574.05; R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2235(2000)03-0303-02

    某些肠道病变或并发出血往往在术前难以诊断、定位,对治疗特别是手术方案的选择造成一定的困难。我院从1990年1月~1999年5月应用内镜对术前诊断困难、术中诊断不明、定位困难的49例患者,进行术中胃肠道内镜检查,对指导手术起了决定性作用,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49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43±7.8岁(14~72岁)。

    1.2 方法 (1)胃肠道内镜(XQ30,CF-20Ⅰ,CF-230Ⅰ,日本Olympus公司)自肛门插入直肠,循腔进镜,边进镜边观察,必要时由手术医师协助将镜端导入小肠。进入小肠后,术者将小肠套在肠镜外,肠管象手风琴样套在镜管上,退镜时再仔细观察。同时可利用内镜灯光,用透照法在肠腔外同时观察,一旦发现病灶,在肠壁浆膜面上缝线标记[1]。(2)经切口插镜应遵循无菌操作,用消毒纱布包裹切口处,同时尽量封住切口处,避免内镜充气时从切口处漏气以及胃肠液渗漏,而导致细菌污染手术区。

    1.3 结果(见附表)

    附表 49例患者术中内镜检查结果及处理 术前诊断
, 百拇医药
    n

    术中检查结果

    处理(包括术前)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术前未能明确病灶)

    19

    回肠美克尔憩室8例

    部分回肠切除

    回肠血管瘤5例

    部分回肠切除

    升结肠息肉6例

    肠镜下息肉电灼,肠壁切开息肉摘除

    反复粪便OB+~,胃肠镜检查无异常
, 百拇医药
    2

    回肠血管畸形、粘膜糜烂

    部分回肠切除

    结肠癌(未能完成全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

    5

    乙状结肠、升结肠同时性多原发癌2例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右半结肠切除

    升结肠癌伴升结肠、回肠末段多发性小息肉3例

    右半结肠根治术+息肉段回肠切除

    全结肠多发性息肉(判断切除肠段范围)

    5
, http://www.100md.com
    升结肠、直肠较少息肉2例

    结直肠次全切除术,保留盲肠或部分直肠,术中行息肉电灼术

    全结肠、直肠、部分回肠密布息肉3例

    全结肠切除+部分回肠切除+回肠贮袋

    肛管吻合术

    术前诊断明确,术中未见或无法确定病灶

    7

    乙状结肠癌2例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升结肠腺瘤2例

    肠壁切开腺瘤摘除
, 百拇医药
    乙状结肠腺瘤3例

    肠壁切开腺瘤摘除

    肠腺瘤(直径较大,无法圈套)

    5

    肠镜定位

    腹部小切口肠壁切开息肉摘除肠段切除

    肠腺瘤(已被高频电切摘除,病理报告癌变)

    6

    肠镜定位寻找残端

    肠段切除

    2 讨 论

    2.1 术中内镜检查可根据需要对消化道病变部位分段进行,适合于术前肠道无法准备充分、术后肠粘连或肠管走行异常者,特别是术前难以顺利完成内镜检查的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术中可经肛门或切口进镜直接观察,逐段了解下消化道粘膜血管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由于内镜强冷光源透照肠壁,可避免遗漏微小病变,且操作简单,速度快,效果好,往往能迅速指示病因、病变部位、病灶类型和范围,对减少或避免盲目切除具有重大价值。
, 百拇医药
    2.2 对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术前最好能作全结肠检查以明确肠段切除范围,但术前检查常因病变较严重、肠腔狭窄等原因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经切口插镜行术中肠镜的再观察,对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2]。术中若能保留盲肠或部分直肠,则术后排便功能较佳。本组3例发现盲肠及下段直肠较少息肉,作结直肠次全切除术,保留盲肠或部分直肠,术中行残留直肠、盲肠息肉高频电凝及电切。1例术中发现距回盲部50 cm回肠粘膜内密布小息肉,增加该肠段切除,避免了病灶残留。

    术中内镜检查可避免多发性病灶的漏诊。术前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的结肠癌,术中内镜检查可排除同时多原发癌及多发息肉。缺乏经验的手术者,如术中探查疏忽,可能满足于显露部位病灶的发现和处理,而忽略了其他部位病灶的发现和处理,造成病灶残留。对于这些病例,应在术中病灶切除后通过吻合口插入内镜,检查近端肠段100 cm左右,以免漏切。

    手术治疗结肠息肉(直径>2 cm),术中内镜有助腹部切口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肠段切除,同时也避免了因仅凭术中手摸探查切除,使息肉遗留或导致肠壁多个切口[3]。此外,结肠息肉癌变有浸润而经内镜摘除后需行根治者,由于肿块本身细小扁平,虽然术前检查已发现了病灶,但术中探查常较困难,使用术中内镜定位,可指导手术。
, 百拇医药
    2.3 术中内镜宜选择直视式、细管径。内镜操作者要技术熟练,动作敏捷,观察细致,既要全面检查,更要根据术前诊断抓住要点,尽量缩短检查时间,同时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争取尽快明确诊断。检查中应严防污染手术区,术中内镜操作时可能出现人为损伤(特别是小肠的人为损伤),应予注意。

    作者简介:郑建涛(1967~),男,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朱维文. 术中纤维结肠镜的应用[J]. 临床外科杂志, 1998,6(1):31.

    [2] Lan WY,Nies C,Barth P. Intraoperative fiberoptic enteroscopy for bleeding lesions in the small intestine[J]. Br J Surg, 1986,73(2):217.

    [3] 孟荣贵,屠 岳,喻德洪,等. Peutz-Jeghers综合征肠道息肉治疗方法的改进[J]. 中华外科杂志, 1992,30(3):131~132.

    收稿日期:2000-03-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