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广东医学
编号:10291524
45例霍乱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杨桂林 袁静 敖飞健 胡毅文 周伯平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东湖医院 51802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1157

    最近几年,霍乱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爆发流行和重型患者少见,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患者少见,而不典型和轻型患者增多。我院最近6 a收治霍乱患者4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4年4月至200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霍乱患者45例,均按霍乱的国家标准诊断[1]。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8~55岁,平均32.4岁;工人15例(33%),无业流动外来人员6例(13%),饮食服务人员7例(16%),其他人员17例(38%)。发病季节:6月4例(9%),7月8例(18%),8月12例(27%),9月11例(24%),10月4例(9%),其他月份6例(13%)。7~9月共计31例(69%)。发病年份:1994年11例(24%),1995年4例(9%),1997年8例(18%),1998年21例(47%),2000年1例(2%)。其中33例(73%)有不洁食物史,其中食用海产品5例(11%),不洁饮水5例(11%),其他不洁非海鲜类食物23例(51%);不明原因12例(27%)。
, 百拇医药
    表1 45例霍乱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例数

    发生率(%)

    例数

    发生率(%)

    腹泻

    45

    100

    意识障碍

    5

    11

    呕吐

    27
, 百拇医药
    60

    低血压休克

    9

    20

    肌痉挛

    8

    18

    WBC增多或Hct升高

    26

    58

    发热

    3

    7

, http://www.100md.com     BUN或Cr升高

    12

    27

    腹痛

    2

    4

    K+降低

    27

    60

    少尿或无尿

    18

    40

    CO2CP下降
, 百拇医药
    19

    42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腹泻,其中米泔水样便8例(18%),黄水便33例(73%),脓血便4例(9%),2~45次/d,量100~1000 ml/次;呕吐27例(60%),2~6次/d,呕吐量100~500 ml/次。详见表1。轻度脱水32例(71%),中度脱水4例(9%),重度脱水9例(20%)。临床分型:轻型32例(71%),中型5例(11%),重型8例(18%)。

    1.3 实验室检查 43例培养出ELTOR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为小川型40例(93%),稻叶型3例(7%)。其他检查及结果见表1。

    1.4 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经补液,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使用抗生素(氟哌酸、氟嗪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和强力霉素)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治疗时间3~15 d,平均6.8 d。
, 百拇医药
    2 讨论

    本组病例为深圳地区散发病例,血清学分型主要为小川型。发病年份主要为1998年(47%)和1994年(21%),主要集中在7~9月份(69%),而其它年份和月份均较少见,说明本地区霍乱散发流行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发病原因仍以进食不洁食物引起者为主(占73%),所以,控制本地区霍乱流行的重点是注意改善饮食卫生。本组患者病情较轻,以轻型为主(71%),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感染霍乱弧菌量减少,本组患者以不洁食物为主要传播途径,食物经水洗、加热等过程使病原体减少。②毒力减低,病原体可能变异而产毒量减少[2]。③抗生素的早期使用:目前医疗条件改善,腹泻患者普遍常规早期使用抗生素(氟哌酸,氟嗪酸),此对霍乱弧菌有杀灭作用,使病情减轻,而李艳杰[3]报道霍乱弧菌对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性达97.5%,四环素80%。

    参考文献

    1,杨思齐. 霍乱.见:李梦东,主编. 实用传染病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424~434

    2,董洁,刘翠莲. 84例霍乱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4):364

    3,李艳杰,赵雪艳. 40株霍乱患者的分离鉴定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8,23(6):469

    (收稿日期:2000-05-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