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医学文选
编号:10290531
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12例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郭晓霞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22023)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486

    本院内窥镜室在12000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发现十二指肠钩虫病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均为农民,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在27~65岁。病程一周至一年;以黑便就诊3例,因纳差、上腹不适就诊5例,因头晕上腹隐痛就诊者4例,其中7例有不同程度贫血。胃镜下12例患者均表现十二指肠球部及(或)降部点、片状充血,粘膜水肿,并见散在的出血点,可见钩虫一至数十条。虫体细长线状,体壁白色半透明,吸附于肠壁,有时体尾部卷曲似一水泡,吸血的虫体呈肉红色,游离端自由摆动,用内镜对其送水送气时虫体活动明显,活检钳夹取虫体后可见吸附处少量渗血。根据以上表现可诊断为十二指肠钩虫病致十二指肠炎。

    2 讨 论

    钩虫为土源性线虫。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我国农村人口有较高的感染率。钩虫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钩蚴所致的皮肤炎症、呼吸道的反应和成虫对机体的损害。成虫多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借口囊内钩齿或板齿附着在肠粘膜上,以宿主血液、淋巴液、肠粘膜及晚落的上皮细胞为食。成虫吸附在肠粘膜上可造成局部炎症、溃疡,有时也可出现大片出血;另一方面钩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可刺激人体使病人出现慢性失血,消化功能紊乱,如心慌、头晕、异嗜症、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黑便,亦有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报告。临床上钩虫病的诊断主要靠症状及大便发现钩虫卵,并排除了其他疾病。但常规大便检查找钩虫卵阳性率较低,可影响该病的诊断。本组病人均是在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或黑便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作者体会到:胃镜下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呈绒毛状,降部为环状皱襞,且肠蠕动较快平时又有较多的分泌物,细小的钩虫易被遗漏,但如果认识钩虫在胃镜下的形态、在内镜进入十二指肠时少注气,尽量吸去腔内分泌物、仔细观察容易发现虫体。故对有消化道症状,且排除上消化道溃疡、肿瘤的患者,胃镜检查也是发现十二指肠钩虫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