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8487
Hospice Care[临终关怀]前景讨论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刘晓兰 程守服

    单位:刘晓兰(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 450003);程守服(河南省潢川县公疗医院 455450)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5531 Hospice Care在我国的兴起

    1967年现代化的临终关怀医院诞生于英国伦敦,由西希里*桑德斯博士创办的“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服务于癌症和其它类型的临终病人。迄今已有三十年历史,并在世界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得到长足发展[1]。1988年中国天津医科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随之,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和西安等大城市先后建立了Hospice相关机构。香港和台湾的临终关怀建立则早于大陆。

    2 Hospice在国内的实施现状
, http://www.100md.com
    自1988年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已有十年历史。粗略统计国内目前有各种类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不足百所,以天津医科大学牵头举办了三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一届国际Hospice学术研讨会,试创刊一份Hospice专业杂志。专业从事Hospice工作人员无法统计。以Hospice发展分布分析,类似的机构全部集中于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服务和研究范围狭窄,且机制运行,设施配套,服务水准和预期目的都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临终关怀的社会化伸延,更不容乐观。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民众对于Hospice的理解、重视和支持参与,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等都不尽人意。总之,Hospice是一门涉猎多种学科的新兴医学学科,是全方位为人的心身服务的系统医疗方法,在我国起步晚,发展缓慢,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无科学的前景预测,从业人员甚少等,构成了一个仿地质学的“白垩纪时期”。

    3 现状分析

    Hospice发展的三十年来,英国已有百余所相关机构,为不足一亿人口国家服务;在美国只有十几年发展史,就在全国建立了两千所临终关怀服务研究机构,并已在美国国家计划内立项,每年政府拨款建设Hospice服务项目[2]。其它工业化国家也有突出的发展,各方面都优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我国。以个人所见,分析我国Hospice的“白垩纪时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百拇医药
    3.1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还不能为Hospice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很快,总收入逐年增长;然而,由于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百业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缺口大,大中型国有工业趋向集团化和股份制改革,对医疗卫生和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则投资减少,而计划外的资金来源非常困难,要从正统的政府资金渠道来发展国内Hospice是有一定的困难的[3]。所以,资金的匮乏首先就严重地制约了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3.2 人口素质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农业人口十亿,国民总产值和国民个人收入均明显低于工业化国家。特别是十亿人口中有一部分人刚脱贫,文化卫生教育也正在逐步改善。所以,总体人口素质指标和社会结构指数仍居世界的下级水平,人口平均对文化生活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也就低,只能限于有病治病的应急现状[3]。Hospice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标志,也是一种人类高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当人们的物资基础和精神文明水准达到一定程度,相应的高层次的卫生服务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Hospice也就能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服务。为此,人口素质是Hospice发展的主动力[3]
, http://www.100md.com
    3.3 立体化全息服务机构问题

    Hospice是一种方案也是一种立体化服务[3],是由医护人员、社会学者、心理学者、 伦理学者、律师、志愿人员和宗教人士等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是一个立体化社会服务机构,这也是工业化国家Hospice的服务组成。由于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社会文化趋向于农业文化,从事心理、伦理、社会学工作者甚少,宗教人士参与社会活动很少,作者曾在少林寺(佛教)和嵩山书院(道教)进行调查,三十人均不知何为临终关怀,更不可能去服务病人了。医护人员中从事专业Hospice Care人员占极低比例,也有相当多的医务工作者不懂Hospice。因此,Hospice的立体化服务的人员组成匮缺,是其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

    3.4 Hospice的社会舆论导向不力

    Hospice在我国十年发展史中,前三年可以说形势很好,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政府参与、社会宣传等方面都使人感到振奋不已,大有推波助澜向前发展之势。随后便日趋淡化,以致出现停滞局面。十年来的宣传导向极为不力,政府报刊、广播电视、普教书刊等都没有给Hospice一席之地,使其只停留在专业人员学术范围内。Hospice在我国尚属一种新的服务,必须借助于强大的社会宣传力量大力支持,否则偃旗息鼓,就可能使Hospice处于冰冻状态。
, 百拇医药
    4 对策与展望

    Hospice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分析现状,策划发展宏图,比如,组织专家研讨发展途径和方法,加强宣传和国民教育,争取政府经济倾斜,普及中小学Hospice基础教育,正式出版一份国家级专业刊物,国际间信息交流等等。正确科学的决策和Hospice的努力,势必会使我国的Hospice事业健康迅速地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崔以泰主编.临终关怀学生命临终阶段的管理.天津: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1:1~3

    2,黄天中主编.临终关怀理论与发展.台北:强业出版社,1988:3~9

    3,石大钋主编.医学中的伦理纷争.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32~36

    收稿1998-11-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