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郧阳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8054
成人特发性癫痫5例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孙豫鄂

    单位:郧阳医学院临床二系东风公司中心医院神经科 十堰 442008

    关键词:癫痫;成年人;误诊

    郧阳医学院学报/990128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42.1

    特发性癫痫系指那些用目前所能掌握的方法找不到原因的癫痫。而找不到的原因只不过由于检查方法学的限制,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没有理由再保留特发性癫痫这个历史的名称。在理论上癫痫不宜再作“特发性”与“症状性”这样的分类。但是在临床方面指出“症状性”或“特发性”对进一步诊治工作仍有一定的意义[1],本文回顾笔者10年来见到的5例初诊为特发性癫痫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成人特发性癫痫的病因,指出对成人特发性癫痫患者作追踪观察的必要性。并简要分析CT对某些幕上病变显示不佳的原因。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例1:男,47岁,10年前出现反复强直痉挛发作,无头痛、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CT正常,脑电图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诊断为特发性癫痫。给于苯妥因钠口服,7年后无癫痫发作停药。10年后癫痫复发作脑CT报告右额顶部2cm×3 cm胶质瘤。

    例2:女,45岁,强直性痉挛发作2次,无头痛、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CT正常,脑电图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诊断为特发性癫痫。给予苯妥因钠口服控制良好。4个月后复查脑CT,左额叶2 cm×1 cm大小胶质瘤。

    例3:男,29岁,部分性运动发作1周,无头痛呕吐。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正常,脑脊液生化常规正常,一周后作脑MR示左顶叶3.5 cm×2.5 cm低信号区(T1),胶质瘤可能性大。

    例4:男,53岁,强直性痉挛发作2次,无颅高压征,无定位体征,脑CT、脑电图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诊断为特发性癫痫。给予苯妥因钠口服控制良好。3年后复查CT正常。
, 百拇医药
    例5:男,40岁,强直性痉挛发作1年,无颅高压征,无定位体征。脑CT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诊断为特发性癫痫。给予苯妥因钠口服控制良好。病后每2年复查CT一次,均正常。

    2 讨论

    随着人们对癫痫的认识的不断发展,特发性癫痫比例越来越小,成人特发性癫痫更是微乎其微。约80%的特发性癫痫在20岁以前发病,这以后初发癫痫者大多为症状性癫痫,其中最主要的病因应首先考虑脑瘤的可能性。脑瘤的癫痫发生率为20%~40%[2]。本文讨论的5例首诊时诊断为特发性癫痫,随着病程的延长,检查手段的增多,有3例已更正为症状性癫痫,颅内肿瘤。例4发病时已53岁,是否为脑动脉硬化所致的癫痫还没有很好的检查手段来证实,但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前3例均是以癫痫为唯一表现的颅内肿瘤患者,由于缺乏颅内肿瘤常见的颅高压征和局部定位体征,脑CT、脑脊液化验、脑电图均正常,初诊为特发性癫痫。例1服苯妥因钠后癫痫已控制,停药3年后癫痫复发,复查脑CT发现颅内肿瘤3 cm×4 cm大小。例2服用苯妥因钠4月无癫痫发作。复查脑CT发现2 cm×1 cm大小肿瘤。抗癫痫治疗有效不能排除颅内肿瘤。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和脑电图检查对颅内肿瘤没有特异性,其正常不能排除颅内肿瘤。例1和例2首次脑CT未查出肿瘤。可能为肿瘤小于CT的分辩水平。例3作脑CT与MRI仅差1周。CT平扫完全正常,MRI发现3.5 cm×2.5 cm大小肿瘤。由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原因,CT对某些后颅窝的病变不易检出[3]。例3为顶叶肿瘤,CT未能显示说明对某种分化程度的肿瘤来说,CT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等密度。MRI不仅对颅内某些部位肿瘤的显示较CT优越,而且对某种分化程度的肿瘤也较CT敏感,检出时间早,显示病变范围大[3]
, http://www.100md.com
    由此看来,对临床诊断为特发性癫痫的成人患者,应该尽可能应用现有检查方法,定期追踪,能早期发现病因,作相应治疗,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杨露春主编.实用神经病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262

    2 朱宪彝主编.内科学神经病分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39

    3 吴恩惠主编.头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263

    (1998-04-21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