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医药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6456
成分输血和全血输注在抢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中的对比观察
http://www.100md.com 《山西医药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李海宏 徐建业 罗薇薇

    单位:太原铁路中心医院(030013);李海宏 徐建业 罗薇薇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急性DIC的病情变化迅速,往往危及生命。临床大多靠24h内的新鲜全血来纠正失血性休克等。 我们应用成分输血抢救急性DIC病人,与单纯输新鲜全血方法作了对比观察,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将9例各种原因引起急性DIC的病人分为两组:全血组和成分组, 全血组6例,成分组3例。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首先消除病因,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障碍。 在扩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补充凝血因子时,全血组全部输注24h内的新鲜全血。 成分组采用成分输血方法:首先输注2单位~4单位新鲜全血(每单位200ml),再输注2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加输8单位的浓缩血小板,如病人还需输血,再输2单位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和2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1〕。(每单位成分制品均由200ml全血中制备,所用全血及成分血制品均由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制备提供)。除输注不同血液种类外两组病人的各种治疗无本质区别。
, 百拇医药
    2 结果

    两组病例均以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300×109/L范围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1.5g/L以上、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比对照延长小于3s为急性DIC的纠正指标〔2〕。纠正后均观察3d,并进行各项生化和血液指标检查。结果表明: 两组均未发生心功能障碍,能较好地维持各项红细胞指数(P>0.1),无肺功能衰竭、血气分析、电解质(K+、Na+、Cl-)、 血浆蛋白、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也无明显差异(P>0.1),脉压也未影响(P>0.1)。

    经统计学处理,全血组与成分组成分血用量有显著区别(P<0.05), 成分组比全血组所用红细胞数也略有下降。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3.1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大量减少, 引起消耗性的低凝状态,继发引起大量出血的一组继发性出血综合征,在扩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的同时,给予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浓缩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可以更加有效地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更好地起到止血作用。

    3.2 采用成分输血可减少新鲜全血的用量, 从而使DIC病人的抢救成功机会大为增加。

    3.3 成分输血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降低病人产生免疫性抗体的机会。

    3.4 采用成分输血的方法,大大降低了病人感染各种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输注新鲜全血有感染许多种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可能,特别是梅毒〔3〕,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1〕

    参考文献

    1 王鸿利临床输血指南上海:全国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199634

    2 陈灏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25

    3 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52

    (收稿日期:1998-11-24)

    作者简介:李海宏,男,1970年11月生,技师,太原铁路中心医院,030001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