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微循环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5675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动态变化
http://www.100md.com 《微循环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韦洪林 线利波 张冬梅

    单位:韦洪林(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10);线利波(黑龙江省医院);张冬梅(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147

    我们对近二年运用血塞通治疗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进行监测, 结果发现患者 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明显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缺血的病例131例。 在应用血塞通治疗的前后 使用北京产LG-R-80血液粘度仪均行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检查, 其中男93例、 女38例 , 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4.5岁)。

    1.2 方法

    131例冠心病患者, 根据血液流变性检查结果, 选择相应量的血塞通注射液(昆明兴中制药 厂生产)0.2~0.4 g, 用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可改用生理盐水)250~500 m l稀释后缓缓滴注, 1次/日, 连用2周, 停药后3天内在同等条件下再次抽血测定血液流变 性。

    2 结 果

    131例患者中有118例患者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异常, 占90.08%。 治疗后, 有128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临床有效率为97.71%, 其中有113例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得到显著改善, 其有效率为95.76 %。 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检查结果见附表。

    附表 131例冠心病治疗前后血液流 变学指标之比较(±s) 项 目

    治 疗 前

    治 疗 后1)

    全血粘度

    (mPa.s)

    5 s-1

    9.82±1.20

    7.80±0.80

    200 s-1

    5.10±0.51

    4.00±0.47[)W

    血浆比粘度(mPa.s)

    1.81±0.12

    1.59±0.09

    红细胞压积

    0.52±0.05

    0.43±0.05

    血沉(mm/h)

    20.40±5.70

    14.20±2.20

    纤维蛋白原(g/L)

    5.00±0.43

    2.18±0.24

    血沉方程K值

    109.60±10.80

    84.00±7.20

    注: 1) 与治疗前比较: P均<0.05

    3 讨 论

    血液流变性异常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对临床治疗也起着重要的指 导作用。 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 通过动态观察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可使我们在一定程 度上掌握患者的微循环灌注状态, 预测病情的变化, 其各项指标可随病情的好转与恶化出 现相应的改变。 血塞通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粘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等作 用, 从而改善了微循环, 使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是 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本文作者简介:韦洪林(1964~), 男, 汉族, 主治医师

    本文1999-05-06收到, 1999-12-20接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