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83792
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2例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郭季鸿

    单位:厦门鼓浪屿海军疗养院 福建厦门市 361002

    关键词:β受体功能亢进症;心得安;误诊

    华夏医学990487 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下称β亢),为交感神经兴奋的临床综合征。因其有心血管方面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改变,易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现报道2例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女,22岁。感冒后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乏力及多汗17d,到某地医院就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按“该病”常规治疗,未见改善乃转我院。查:T37.1℃,P109次/min,Bp16/10kPa。心界不大,心律整齐,心音强而有力。三大常规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心影正常;ESR4mm/h;ASO<300u;心肌酶谱(CPK,GOT,LDH)正常。心电图:窦速(HR109bpm),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05~0.1mV。Doppler检查心脏大小、结构正常。因其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故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有误,作心得安试验,结果阳性。改用心得安10mg,3次/d,谷维素30mg,3次/d,安定2.5mg,3次/d。治疗后第5天,上述症状明显改善;3周后痊愈,维持治疗3个月,确诊为β功能亢进症,随访9个月,情况良好,病情无反复。
, 百拇医药
    例2,女,26岁。反复心悸伴胸痛、头晕、气短、乏力、手抖、多汗2年余,先后在4所医院就医,均因心电图有ST-T改变而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护心肌,扩冠脉等治疗未有好转而转入我院。T36.9℃,P104次/min,Bp18/10kPa。心界不大,心律整齐,心音匀强。心电图:窦速(P104次/min),Ⅱ、Ⅲ、avF导联ST段上斜型下移0.1mV,T波低平或倒置。心肌酶谱(CPK,GOT,LDH)正常,ESR10mm/h,ASO<300u;X线胸片心影正常;Doppler检查心脏大小、瓣膜正常。分析病情,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之诊断难以成立,行心得安试验,结果阳性,支持β功能亢进症。用心得安20mg,3次/d,谷维素40mg,3次/d,安定2.5mg,3次/d。治疗后第8天,临床症状明显好转,ST-T改变消失。改心得安为10mg,3次/d,继续治疗2个半月,随访9个月,病情无反复。

    2 讨论

    以上2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均为女性,发病年龄轻。②主要表现为循环及神经系统症状,其特征是症状多、体征少。③心率虽快,但律整齐,没有杂音,且心音匀强。④唯一的异常发现是ST-T改变,且始终局限Ⅱ、Ⅲ、avF导联。⑤尽管病程绵延,但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正常,心功能良好。⑥心得安试验阳性[1],用心得安治疗后疗效确切。由此可见病毒性心肌炎之诊断难以成立,相反,β功能亢进症确诊无疑。
, 百拇医药
    分析误诊原因,估计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辅助检查运用不当。上述2例尽管反复多次检查心电图,但对其ST-T改变的性质未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即未能正确鉴别此种改变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的,以至于未能及早行心得安试验,这是误诊的一个关键因素。②对β亢缺乏认识[1]。至今内科教科书及临床心电图学对β亢均无专题论述,国内医学杂志1975年后才有零星病例报道[2],因此,不少临床医师不了解β亢,即使碰上也未能意识到,这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因素。③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掌握不严。有些医师只要见到ST-T改变,不综合分析便错误地下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这是误诊的又一重要原因。正确的讲,病毒性心肌炎之诊断能否成立,取决于以下3个要素:①有无病毒感染的确切证据;②有无心肌损伤的依据;③能否除外非器质性心脏病。

    综上所述,正确诊断β亢的关键在于医师必须熟悉β亢的临床特点,在相关疾病的诊断时要想到β亢的可能。掌握心得安试验的适应证和β受体阻滞剂在β亢中的治疗与反应。

    参考文献

    1 南京市第一医院内科.β受体功能亢进症.江苏医药,1975,5:11

    2 都本洁,刘桂蕊.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反应.实用心脏病学基础.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616

    3 卢德新,丁合年.心得安治疗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84例疗效观察.安徽医学,1993,14(5):42

    (收稿 1999-10-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