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分析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3790
薄层色谱法同时鉴别去痛片(索密痛片)中的4种成分
http://www.100md.com 《药物分析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卢超然 付小六 万燕

    单位:卢超然 付小六 万燕(河南省漯河市药品检验所 462000)

    关键词:

    药物分析杂志000330 去痛片(索密痛片)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抗风湿药,每片含氨基比林0.15 g,非那西丁0.15 g,咖啡因0.05 g,苯巴比妥0.015 g,卫生部药品标准[1]对这4种成分采用化学反应方法进行鉴别,对咖啡因的鉴别尚需提取、蒸干等,方法繁琐、费时,反应不明显。有报道用薄层色谱法同时鉴别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与扑尔敏[2]。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同时鉴别去痛片中的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与苯巴比妥4种成分,专一性强,斑点明显,操作简便,结果较为满意。

    1 仪器与试药

    ZF-2型三用紫外仪(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自制硅胶GF254薄层板[(20 cm×20 cm):硅胶GF254-水(1∶3),加0.1%羧甲基纤维素钠适量]。非那西丁、咖啡因和苯巴比妥对照品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氨基比林为漯河市第一制药厂提供;去痛片(索密痛片)为市售品;硅胶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 http://www.100md.com
    2 对照品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2.1 单一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苯巴比妥4种对照品适量,分别加氯仿制成每1 mL中含非那西丁10 mg、氨基比林10 mg、咖啡因3.3 mg、苯巴比妥1 mg的单一对照品溶液。

    2.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苯巴比妥对照品适量置同一容器中,加氯仿制成每1 mL中含非那西丁10 mg、氨基比林10 mg、咖啡因3.3 mg和苯巴比妥1 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去痛片(索密痛片)1片,研细,加氯仿15 mL,振摇15 min使溶解后,滤过,滤液作为样品溶液。

    2.4 空白溶液的制备 取片剂辅料(按生产厂家提供的1片处方称取)加氯仿15 mL,振摇后滤过,滤液作为空白溶液。
, 百拇医药
    3 薄层层析

    3.1 薄层色谱条件及结果 照薄层色谱法[3],精密量取各单一对照品溶液、混合对照品溶液、样品溶液及空白溶液各10 μL,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醚-丙酮-氨水(9∶6∶1∶0.01)为展开剂,展距为15.5 cm,展开后,晾干,置紫外灯(254 nm)下检视。样品溶液所显4个斑点的位置与颜色分别与相应的对照品溶液所显的斑点一致,辅料空白溶液无任何斑点。咖啡因Rf=0.35,氨基比林Rf=0.57,非那西丁Rf=0.69,苯巴比妥Rf=0.76。见图1。

    图1 薄层色谱图

    1.非那西丁 2.氨基比林 3.咖啡因 4.苯巴比妥

    5.混合对照品 6.样品 7.辅料
, 百拇医药
    3.2 不同产地样品结果 各产地样品按“2.3”项配制成溶液后,按“3.1”项方法分别展开,结果良好。从市场购买的5个厂家11批样品均出现4个斑点,且均与对照品溶液所显示的各斑点的位置相同。见图2。

    图2 5个不同厂家样品薄层色谱图

    1.A厂产样品溶液 2.B厂产样品溶液

    3.C厂产样品溶液 4.D厂产样品溶液

    5.E厂产样品溶液 6.混合对照品溶液

    4 讨论

    4.1 如采用报道的展开系统[2],在254 nm紫外灯下只能观察到3个斑点。选用本实验的展开系统,用自制板就能使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苯巴比妥得到很好的分离,且其Rf值均在0.2~0.8之间[4],斑点清晰。因为每片中含的苯巴比妥量相对太小的原因,苯巴比妥斑点较小,所显紫红色较浅,但仍能清楚辨认。
, 百拇医药
    4.2 因为苯巴比妥在氯仿中略溶[5],所以在配制样品溶液时,适当增加振摇时间,以便苯巴比妥溶解完全。

    4.3 配制展开剂时,应扩大10倍以上量配制,以使溶剂比例精确,特别是氨水量应精确量取,其量大小对苯巴比妥展开影响较大。展开剂混匀后方可使用。

    4.4 自制板中加适量的0.1%羧甲基纤维素钠,薄层板的硬度增强,易点样[2]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1989.第一册:20

    2,陈祖芬,向道慧.薄层色谱法同时鉴别克感敏片中四组分.药物分析杂志,1999,19(2):120

    3,中国药典.1995.二部:附录ⅤB 23

    4,安登魁.药物分析.济南出版社,1992.369

    5,中国药典.1995.二部:356

    (本文于1999年10月29日收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