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83271
SLE患者血清DNA、Dnase与抗DNA抗体的测定及相互关系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2期
     作者:陈宜芳 陈明春 李伯有 曾凡钦 许德清

    单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510120)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DNA;DNA酶;抗DNA抗体

    广东医学991211 【摘要】 目的 了解SLE患者血清DNA、DNase及抗DNA抗体的水平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抗DNA,单相酶扩散法测定DNase,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抗DNA抗体。结果 SLE患者血清DNA、抗DNA抗体水平高于正常人,而DNase水平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DNA、抗DNA抗体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而DNase水平低于缓解期患者;伴肾损害患者的DNase水平明显低于非肾损害患者;血清DNA浓度与DNase活性呈显著性负相关,DNA、抗DNA抗体水平及DNase活性均与病情积分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中DNase活性下降、DNA及抗DNA抗体水平升高并形成免疫复合物,三者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SLE的发生发展。
, http://www.100md.com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DNA-抗DNA免疫复合物在SL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SLE患者血循环中DNA水平升高,其原因迄今尚不清楚。本文检测了63例SLE患者血清DNA、DNase及抗DNA抗体的水平,旨在比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其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SLE患者63例,男6例,女57例;年龄12~65岁,平均36岁。全部为我科1997年9月~1998年3月的住院及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评定病情活动积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伴肾损害和非肾损害。正常对照组:我市中心血站的健康献血员38例,性别构成及年龄均与患者组相匹配。

    1.2 DNA测定 荧光分光光度法。其原理为溴化乙啶(EB)与DNA结合,形成一种荧光络合物(EB-DNA),这种络合物的荧光强度与DNA的浓度成正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F-2000型,日本Hitachi公司)测定荧光强度。
, 百拇医药
    1.3 DNase测定 单相酶扩散法[3]。其原理为:在含有DNA与EB的琼脂板上打孔加样,样本中的DNase向周围扩散,水解琼脂板中的DNA形成水解环,在紫外透射仪(WP-1型)下可见为不发荧光的暗环。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环的大小与DNase的浓度成正比。

    1.4 抗DNA抗体测定 金标免疫斑点法,以抗体滴度>1∶10为阳性。

    1.5 其他观察指标 ANA:间接免疫荧光法。补体C3及C4:免疫化学比浊法,Beckman Array 360蛋白分析仪。以上检查项目由本院检验科专人操作。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SLE患者血清DNA、DNase、抗DNA抗体的测定结果 见表1。

    表1 SLE患者血清DNA、DNase与抗DNA抗体的测定结果 组别

    例数

    DNA(μg/mL)

    DNase(ng/mL)

    抗DNA抗体阳性率(%)

    SLE

    63

    76.7±26.8*

    28.5±8.3*
, 百拇医药
    38.1

    正常

    38

    39.5±5.8

    51.2±3.7

    0

    与正常组比较*P<0.01

    2.2 SLE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血清DNA、DNase与抗DNA抗体的比较 相关分析发现,不论在活动期还是缓解期,血清DNA含量都与DNase浓度成负相关(活动期:r=-0.745,P<0.01;缓解期:r=-0.827,P<0.01),而两者均与抗DNA抗体无相关性。见表2。

    表2 SLE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血清DNA、DNase与抗DNA抗体的比较 组别
, http://www.100md.com
    例数

    DNA(μg/mL)

    DNase(ng/mL)

    抗DNA抗体阳性率(%)

    活动期

    35

    92.1±20.3*

    18.7±5.9*

    45.7**

    缓解期

    28

    57.2±16.1
, http://www.100md.com
    40.8±4.3

    28.6

    与缓解期比较*P<0.01,**P<0.05

    2.3 SLE肾损组与非肾损组患者血清DNA、DNase与抗DNA抗体的比较 见表3。表3 SLE肾损与非肾损患者血清DNA、DNase与抗DNA抗体的比较 组别

    例数

    DNA(μg/mL)

    DNase(ng/mL)

    抗DNA抗体阳性率(%)

    肾损

    21
, 百拇医药
    54±18.5*

    15.5±5.8*

    71.4*

    非肾损

    42

    52±11.6

    35.0±4.8

    21.4

    *与非肾损组比较P<0.01

    2.4 SLE患者血清DNA及DNase与血沉、ANA、补体C3、C4的相关性 直接相关分析结果为:DNA水平与血沉、ANA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3,0.316,P值分别<0.001,0.05),与C3、C4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7,-0.374,P值均小于0.01);DNase浓度与血沉、ANA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1,-0.416,P值分别<0.001,0.01),与C3、C4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9,0.438,P值均小于0.01)。
, http://www.100md.com
    2.5 SLE患者血清DNA、DNase及抗DNA抗体与病情积分的相关性 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患者血清DNA水平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r=0.754,P<0.01)。DNase水平与病情积分呈负相关(r=-0.884,P<0.01);抗DNA抗体滴度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r=0.547,P<0.01)。三者与病情积分的相关程度依次为DNase>DNA>抗DNA抗体。

    3 讨论

    SLE的发病机理迄今仍不十分清楚,其主要特征为患者体内存在各种自身抗体,以抗DNA抗体尤为引人注目,患者血清DNA浓度升高[1],但其机制不明。本文首次对SLE患者进行血清DNA、DNase、抗DNA抗体的同步测定,结果表明,SLE患者血清DNA水平高于正常人,而DNase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DNA水平高于缓解期,而DNase低于缓解期;DNA的升高与DNase的低下相平行,提示DNase活性不足是造成血中DNA升高的重要原因。机体因代谢、衰老、炎症等都可释放DNA到血中,正常情况下,这些DNA可迅速被体内DNase降解,其半衰期约4 min左右,而SLE患者因其血中DNase活性低下,于是造成DNA在体内滞留。
, http://www.100md.com
    本文发现SLE患者的抗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高于缓解期患者,这与以往的文献报道相同。抗DNA抗体的水平与血清DNA,DNase的水平均无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抗体升高的原因并非是由于DNA抗原的刺激,而是患者免疫功能紊乱、B细胞多克隆激活的结果。

    我们还发现DNase低下与DNA升高的程度均与病情积分明显相关,推测由于DNase活性低下造成血循环中DNA堆积,后者对DNA抗体起选择作用,两者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疾病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本文对SLE伴肾损和非肾损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前者的DNase水平明显低于后者。国外学者检测了狼疮鼠血清中的DNase,发现NZB/WF1的DNase浓度明显低于同样性别和年龄的正常小鼠,更有意义的发现是小鼠先有DNase的低下,然后才有抗DNA抗体的产生[4]。作者认为DNase活性低下在提高DNA核蛋白抗原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伴有肾损害的SLE患者中,虽DNase水平低下,但血清DNA水平并无明显升高,我们推测肾损患者可能因其大量DNA与抗DNA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而致使血中游离DNA反而减少。有实验用酶切和32P标记的电泳自显影也发现,狼疮肾炎血清中游离DNA很少,多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出现。
, 百拇医药
    SLE患者血清DNA、DNase及抗DNA抗体均与病情积分有相关性,相关程度依次为DNase>DNA>抗DNA抗体。检测血清DNA、DNase能及时判断病情变化,而抗DNA抗体滴度的改变则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可以持续较久,更实用于疾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Mohan C, Datta SK. Lupus: key pathogenic mechanisms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 Clinical Immunology & Immunopathology,1995,77(3):209

    2 许蓓红,许德清,谢彦博.SLE患者BPMC表面的DNA受体及其临床意义.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228

    3 曾凡钦,陈宜芳,李伯有,等.SLE患者血清DNA酶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354

    4 Macanovic M, Lachmann PJ. Measurement of deoxyribonuclease I in the serum and urine of 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prone NZB/W mice by a new radial enzyme diffusion assay. Clin Exp Immunol,1997,108(2):2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