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3026
41例恶性肿瘤介入化疗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
     作者:张辛 史健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康复科(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肿瘤;药物疗法;化学,药物;治疗应用;化学栓塞,治疗性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000415

    中图号 R703.53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介入化疗在临床上发展很快,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我院进行介入化疗的部分肝癌、肺癌患者与进行传统静脉化疗的患者从用药、药物反应、生存期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患者共78例,均经临床、生化、影像学诊断,其中23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符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未手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2 分组:介入治疗者为介入组,共41例,其中肝癌29例,肺癌12例;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34~78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37例,Ⅲ期3例。静脉化疗者为对照组,共37例,其中肝癌22例,肺癌15例;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38~79岁,中位年龄51.5岁。临床分期Ⅰ期0例,Ⅱ期32例,Ⅲ期5例。

    1.3 方法:介入组采用Seldinger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药为5-FU 2 000 mg,吡柔比星80~100 mg,丝裂霉素10~20 mg,顺铂100 mg。每4周重复1次,共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的方法,用药为5-FU 2 500 mg,吡柔比星50~60 mg,丝裂霉素8 mg,顺铂100 mg。每4周重复1次,共3个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 百拇医药
    2.1 疗效:根据WHO制订的评价近期疗效分级标准[1],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数)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NC)

    进展

    (PD)
, http://www.100md.com
    总有效率(%)

    (CR+PR)

    介入组

    41

    2

    16

    19

    4

    39.0*

    对照组

    37

    1

    7
, 百拇医药
    23

    6

    21.6

    *P<0.05 与对照组比较(χ2检验)2.2 毒副作用:根据WHO抗癌药物毒副作用分级标准[1],毒副作用见表2。

    表2 两组毒副作用比较

    (例数) 组别

    例数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胃肠道反应

    肝功能
, 百拇医药
    肾功能

    发热

    0~Ⅱ

    Ⅲ

    0~Ⅱ

    Ⅲ

    0~Ⅱ

    Ⅲ

    0~Ⅱ

    Ⅲ

    0~Ⅱ

    Ⅲ

    介入组

    41
, 百拇医药
    34

    7*

    32

    9*

    30

    11

    35

    6

    38

    3

    13

    对照组

    37
, 百拇医药
    23

    14

    19

    18

    25

    12

    25

    12

    32

    5

    6

    *P<0.05 与对照组比较(χ2检验) 2.3 预后:全部病例分别于治疗后1、2年随访生存情况,1年生存率介入组为78.0 %(32/41),对照组为75.6 %(28/37),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年生存率介入组为41.5 %(17/41),对照组为16.2 %(6/3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介入化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1个疗程的用药量较静脉化疗的用药量大,但其副作用并未因此而增加,且疗效显著,表现为肿瘤组织缩小明显,生存期明显延长,这与介入治疗的独特治疗方法有关。它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附近,将供应肿瘤组织的动脉选择性封闭,这样就使肿瘤组织周围药物浓度较高,起到了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断其血液供应的双重作用。同时,由于化疗药物与血液循环的相对隔绝,使化疗药物对全身的副作用大大降低。

    从本文观察结果来看,介入治疗能在短期内使肿瘤组织明显缩小。据文献报道,能使30 %~80 %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缩小50 %以上[2]。根据本文观察,介入组肿瘤缩小为50 %以上者(即CR+PR)约为39.0 %,与对照组(21.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介入治疗对肿瘤的作用不但与肿瘤局部的血供有关,还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且化疗药物浓度越高,抗癌作用越强[2]
, 百拇医药
    介入组在对白细胞、血红蛋白的影响明显轻于对照组,说明介入治疗的化疗副作用较低,对骨髓抑制作用弱。但其发热的全身作用较静脉组高,这可能与其属于有创性治疗有关,发热一般不严重,对症处理后热度很快减退。化疗药物的其它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在本文两组病例统计无显著性差异。

    本文两组病例1年生存率的统计无明显差异,而2年生存率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介入治疗在中期疗效方面优于静脉化疗,而长期疗效尚待观察。有资料显示,介入治疗的次数与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呈正相关[3]

    但介入治疗有其局限性,它属于有创治疗,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失误率。据文献报道[2],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有:出血、血肿、血管栓塞、脊髓损伤、血管损伤、栓塞后综合征、肝功异常等。本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另外,介入治疗的作用主要在肿瘤局部,对肿瘤转移灶作用差,这也使其应用受限。故作者认为有转移灶的患者不宜单行介入治疗,而无转移灶的介入治疗患者亦不应忽视静脉化疗的作用。
, 百拇医药
    介入治疗是1种副作用小,近期与中期疗效均佳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其重复性好,疗效确切,目前作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4]。但同时不应忽视静脉化疗的作用,在临床上最好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以发挥化疗药物的最大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际昌,主编.实用肿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3,23

    2.吴恩惠,刘玉清,贺能树,主编. 介入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7

    3.贾雨辰,刘畸,贺佳,等.COX模型对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2):80

    4.郭伟钊,宋明志,于尔辛.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外放射治疗肝癌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9,21(1):25

    (1999-06-11 收稿)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