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1780
社会心理应激刺激的评定与生活事件量表编制的理论思考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4期
     作者:王宇中

    单位:河南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组,河南 郑州 450052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420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4-0052-02

    自从1936年H.Selye提出应激的概念以来,随着全世界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心身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2]。为了探讨各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心身健康的影响作用,人们便开始对应激刺激——生活事件进行量化研究,即编制生活事件量表。如Harold Wilkes和Adolf Meyer编制的生活表(Life chart)[3],Thomas Holmes和Richard Rahe编制的社会再适应问卷(SRRS)[4],Volicer和Bohannon编制的医院应激量表(HSRS),Paykel和纽黑文研究小组编制的纽黑文测量(New Haven Measure),我国张明园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5],杨德森和张亚林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LES)[6],王宇中等编制的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等[7]
, 百拇医药
    但是要科学地评定社会心理应激的作用并非易事。社会心理应激刺激是复杂多样的,而量表的编制是要制定一种评定工具,要求是客观、真实和科学的。如何将心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用于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过程中呢?从目前已有的生活事件量表看,还需要解决许多理论和技术的问题。

    1 生活事件题目的来源与量表内容的真实性

    编制生活事件首先是题目的来源问题,不管哪一种收集题目的方法,其基本假设都是:所列出的事件题目能反映所评价对象的全部或主要的应激源。从过去国内外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过程来看,大都是根据主观经验或前人的量表的题目进行增删而编制的,那么这种靠经验性的方法收集到的事件题目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所评定的对象的应激源情况呢?从逻辑上讲,只能是或然的。最近,王宇中等编制的“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其事件题目是通过半结构式问卷直接从大中专学生中获得的,其量表内容可能会具有更大的真实性[7]

, 百拇医药     2 应激源的复杂多样性和量表题目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复杂多样的,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但是,作为一个生活事件量表,其题目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如果题目太多,容易给被试者造成负担,从而给研究带来困难。比如王宇中通过860名大中专学生让每人回答最高兴的事和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各写1~3件),便采集到221类生活事件,由于考虑到量表题目的容量不能太大,便删除一些频度低的生活事件题目,这样就无法包容那些特殊的但可能又是十分重要的事件[7]。事实上,生活事件量表的题目永远不可能包容所有的应激事件。

    另外,在编制生活事件量表时,还存在着事件的复杂多样性与量表题目表述的概括性之间的矛盾。以SRRS为例,前11个题目是配偶死亡、离婚、夫妇分居、坐牢、亲密家庭成员死亡,个人受伤或患病,结婚、被解雇、复婚、退休、家庭成员健康变化等。实际上每一个事件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他们所得的分值(LCU)却是一样的,以生病为例,患感冒和得癌症的影响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研究者必须清楚生活事件量化的含义是什么。
, http://www.100md.com
    3 生活事件的性质与量表的功能

    Holmes认为不管是正常事件还是负性事件,只要是紧张性事件,都会引起人的心身反应,人都需要对这种变化作出重新调整和适应。而研究发现,神经症、癌症和消化性溃疡等许多疾病与负性事件有较高的相关,而与正性事件无相关[8]。但职业调查和临床观察认为有些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等,不同性质的紧张性事件都具有促进和诱发作用,所以,为了研究不同性质的事件的作用,生活事件量表中应有不同性质的题目。

    4 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和量表编制的分层化

    社会是由不同的群体组成的,按职业可分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行政干部、个体户和经商人员、军人、大中专学生、中学生等,这些不同群体的生活环境很不相同,他们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也不相同。一个生活事件量表的内容很难包容众多群体的生活情况。因此应针对各个群体的生活情况分别编制不同的量表。如近来刘贤臣等编制的青少年(中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和王宇中编制的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王宇中所编制的大中专学生事件量表取样较大,建立有本科生、大专生和中专生的标准分及常模,遵循了杨德森所提出的分层化原则[6]
, http://www.100md.com
    5 社会的变迁与量表的修订

    没有哪一个时代能像今天这样变化如此之快,几年前认为重要的东西,现在可能认为不那么重要了,或彼时经常发生的事件而此时很难发生了。如张明园等在1987年发表的生活事件量表中的“政治性冲击”和“LES中的欠500元以上”等题目已不合事宜。当时量化所获得的标准分(某群体评分的均数)也不能衡量今天这些事件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这使需要重新建立标准分。同时,还应该根据目前的生活情况增删一些题目。

    6 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与两个变量的混淆

    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关键是对生活事件题目的量化,即给每个事件题目一个权值。关于量化有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SRRS编制者认为,可以把群体的一般价值判断做为事件的权重,所以SRRS选了一个5 000多人的样本,让他们对所列事件一一评分,再求出每个事件题目的均数,作为事件的权重(LCU),在与心身健康关系的调查时,只选择是否经历即可;而LES的编制者认为,不管群体的价值倾向如何,唯有个体实际感受到的精神紧张才对健康构成真正的威胁。因此LES并不设标准分。只是在与健康关系调查时,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体验对所经历的事件评定其性质、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那么我们可以认为SRRS评定的是应激源,即生活事件是否发生,强调事件的客观性;而LES评定的是应激状态,即生活事件+主观感受,强调了主客观的统一。
, http://www.100md.com
    从应激的过程和模式看,LES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做为一种研究工具,在实际研究工作中,LES却容易混淆两个不同的变量,即客观事件和主体的人格特征、价值倾向。比如在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如果LES与某种精神疾病有较高的相关,那么我们便无法知道是由于事件本身的作用,还是由于人格因素的作用,就无法对这两个因素进行分析。所以王宇中所编制的“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仍然延用了SRRS的编制思路。

    总之,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一直努力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来探讨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及在各种疾病的发病与转归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但是生活事件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层面的问题,当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和测定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层面的问题时,许多因素往往是难以控制的,由于方法是准实验的,所以测量的结果只能是近似的。研究者必须了解这一点,不要奢望得到实验室一样的结果。

    作者简介:王宇中(1959~),副教授,学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河南医科大学任教。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2]Rablin J G.Life events stress and illness[J].Science,1976,194:1 013.

    [3]Thomas W.Miller.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1989,3:163~166.

    [4]Holmes T H,Rahe R H.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J].J Psychosomat Res,1967,11:213.

    [5]张明园,樊 彬,蔡国钧,等.生活事件量表:常模结果[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13(2):70~73.
, 百拇医药
    [6]杨德森,张亚林.生活事件量表:行为医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王宇中,冯丽云,王志铭,等.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06~207.

    [8]Sarason J G.Assessing the impact of Life change:development of life experiences survey[J].J of Consulting and Psychology,1978,46:932.

    收稿日期:1999-11-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