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1716
侧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积血15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李春福 成 毅

    单位: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5253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153 脑室积血(包括原发和继发)在临床上很常见,且病情凶猛易形成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如开颅清除血肿,则创伤大,致残率高。我院自1996年8月以来对脑室积血病人采用侧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0例,女5例,年龄28~75岁。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头颅CT检查均提示脑室出血,并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

    1.2 临床症状 15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嗜睡4例,浅昏迷8例,深昏迷3例,脑疝3例。偏瘫10例,四肢瘫3例,抽搐5例,脑膜刺激征(+)14例,高热5例。
, 百拇医药
    1.3 手术方法 首先行侧脑室外引流,双侧脑室积血,应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单侧脑室出血,则行该侧侧脑室外引流。方法:在前额眉弓上2 cm,旁开中线2 cm处局麻后用骨锥锥穿颅骨。用内径3 mm硅胶管(内置铁线)垂直穿刺,进入约4~6 cm,穿刺成功后取出铁线,将引流管固定,外接引流瓶持续引流。待颅内压下降后再予腰穿+脑脊液置换。方法:腰穿成功后,缓慢放脑脊液5 ml,然后用等量生理盐水置换,反复4~5次,1天1次。

    2 结果

    手术后24小时清醒1例,24~48小时清醒2例,48~72小时清醒2例,4~7天清醒3例。治愈8例,好转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

    3 讨论

    3.1 脑室积血包括两种类型 (1)原发性脑室出血,即距脑室壁1.5 cm处以内出血流入脑室者,不包括尾状核头和丘脑出血;(2)继发性脑室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倒流入脑室和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它们均可堵塞脑室系统,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急剧上升,如属脑出血破入脑室者,还因血肿本身及其周围水肿产生的占位效应,更加剧颅内压升高,以致脑疝形成,影响视丘下部和脑干功能,严重危害病人生命。
, 百拇医药
    3.2 在临床上内科予调整血压、脱水、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等保守治疗效果很差,死亡率高,过去报道高达80%以上[1]。现在我们采用持续侧脑室外引流+反复脑脊液置换术,收到满意效果。其中侧脑室外引流能清除导水管以上积血,对脑出血破入脑室者,还起血肿外引流作用,可不必做血肿穿刺抽吸术,而脑脊液置换可清除导水管以下积血。两者共同作用,达到清除脑脊液循环积血,解除其梗阻的目的。另外,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本组治疗基本上是一种穿刺术,方法简单,无需特殊器械,不开颅,脑组织创伤少,局麻下床边即可进行,特别适宜于急诊和危重病人床边抢救,且易为病人和家属接受。

    3.3 手术中,我们体会到:(1)应首先行侧脑室外引流,待颅内压下降后,再予脑脊液置换,以免后者放脑脊液时诱发或加重脑疝;(2)宜尽早手术治疗,待病情发展影响视丘下部及脑干功能时,治疗效果差。另外,在出血数小时内,由于脑脊液循环作用,脑室内积血呈液体状态,利于引出[2];(3)一般病人清醒24小时,复查CT脑室积血基本吸收,梗阻解除后拔引流管,大约需7~10天;(4)手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参考文献

    1 王安生. 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治疗严重脑室内出血.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1,3:167.

    2 张维良,等. 脑室内出血抽血引流4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0,8(1):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