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81072
产钳术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0期
     作者:杨越波 侯红英 李小毛 范建辉 蔡柳洪

    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630)

    关键词:产钳术;病因;母儿预后

    广东医学991027 【摘要】 目的 探讨钳产原因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1994年1月~1997年12月间166例钳产临床资料。结果 胎儿宫内窘迫、持续性枕横位(后位)、产程延长及宫缩乏力等为产钳术结束分娩的主要指征。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为新生儿窒息、产伤;对母亲的影响主要为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及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等。结论 产钳术为终止妊娠的重要助产方式,但对母儿预后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严密监护,及早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产程,严格掌握产钳术的适应证,采用适当的分娩方法。

    产钳术为产科一种重要的助产手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终止妊娠,抢救新生儿,降低母婴病死率,但若使用不当也可对母婴造成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会阴伤口感染、愈合不良,新生儿产伤及窒息等。严格掌握产钳术的适应证,提高钳产技术,对于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我院1994年1月~1997年12月间以产钳术结束分娩的病例共166例总结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4年1月~1997年12月钳产共166例,同期分娩总数4 564例,钳产率为3.64%。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6.6岁,初产妇155例,经产妇11例。孕产次0~4次,孕周35~45周,平均孕周40.0周,双胎2例。

    1.2 原因 胎儿宫内窘迫97例(58.4%),持续性枕横(后)位57例(34.9%),第二产程延长(停滞)55例(33.1%),宫缩乏力34例(20.5%),脐带脱垂4例,巨大胎儿3例,轻度骨盆狭窄1例。

    1.3 手术方法 采用 Simpson's产钳,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或以下,宫口开全或近开全,按正常手术步骤操作[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新生儿情况 新生儿体重2.2~4 kg,平均体重3.19±0.14 kg,3例体重>4 kg,新生儿青紫窒息25例,苍白窒息5例,5 min Apgar's评分<7分者6例占4.48%。其中胎儿宫内窘迫组97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9例(19.6%),无胎儿宫内窘迫组67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1例(16.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产2例,1例为脐带脱垂,1例为外院转诊时已未闻胎心。

    2.2 产妇情况 软产道裂伤者61例,占36.8%,深Ⅱ度裂伤者17例,占10.2%,会阴伤口愈合不良7例,占4.2%,产后出血量100~1 000 mL,平均出血量(243.21±18.29) mL。产后大出血14例,占8.4%。

    3 讨论

    3.1 原因 产钳术是利用产钳作为牵引力或旋转力以纠正胎头方位协助胎头下降及胎儿娩出的产科手术,主要适用于第二产程延长,缩短第二产程,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胎盘早剥、脐带绕颈或脐带脱垂等原因导致胎儿窘迫者。本资料166例产钳术分娩中,每一例钳产的原因可为多种因素引起,其中胎儿宫内窘迫引起者最多,共97例(58.4%),其次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及第二产程延长。针对钳产原因,为减低钳产发生率,在分娩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胎儿及产程情况,如通过胎儿监护、B超、阴道检查、羊膜镜检及了解羊水情况等多项指标监测是否存在不良因素,对疑有胎儿宫内窘迫者,给予吸氧、左侧卧位、药物治疗等以提高胎儿宫内储备能力。对于产程进展缓慢者及时寻找原因,针对病因积极治疗,枕横位或枕后位、胎儿不大、产力良好者,可予短期试产。若为宫缩乏力则以催产素静滴加强宫缩,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改善,胎儿宫内窘迫持续存在或胎儿大、相对头盆不称者,均应及时尽早剖宫产结束分娩,以减低钳产发生率及对母儿的危害[2]
, 百拇医药
    3.2 新生儿预后 钳产在胎儿宫内窘迫等紧急情况下可及时终止妊娠,抢救新生儿,降低其病死率。但不恰当的钳产可致新生儿产伤、窒息等多种并发症。本资料166例钳产病例中,胎儿宫内窘迫组与非胎儿宫内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因此钳产本身也可能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在接产过程中应作好窒息的防治,必要时请儿科医生现场协助抢救,尽可能提高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s评分,改善新生儿预后[3]。本资料中无一例发生新生儿产伤,其预防重点在于选择适合胎儿及产道的产钳类型(如Simpson's产钳)进行低中位、低位产钳术,可减轻对胎头的压迫及防止产钳滑脱,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率,同时亦要注意医务人员产钳技术的提高,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增加产钳术的安全性。

    3.3 产妇预后 产钳术除了对新生儿造成损伤外,钳产也可致产妇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主要为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本资料166例钳产中软产道裂伤最为常见,占36.75%。软产道裂伤也是产后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软产道严重裂伤在于选择适合病例,避免高位产钳 ,并适当延长会阴切口,防止动作粗暴。在接产过程中还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产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注意会阴伤口的清洁,局部外敷或红外线照射治疗,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引起产后出血的其他原因还有胎位不正、产程延长、宫缩乏力等[4]。所以在钳产过程中应警惕发生产后出血,作好救治准备。首先明确出血的原因,针对病因分别予加强宫缩,检查并缝合软产道,检查胎盘胎膜,排除胎盘组织残留所致的产后出血。必要时还可在麻醉下探查宫腔,排除子宫破裂的可能[5]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16

    2 曾蔚越.产力异常的处理原则.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5):233

    3 李 我山,翁梨驹.围产期窒息.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3):173

    4 杨 议,叶蓉华.产后出血73例防治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2):84

    5 熊 庆,张光谕.产后出血的诊治与预防.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4):24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