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81016
病毒性心脏病抗腺苷酸转位酶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陈建斌 饶邦复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400016) 陈建斌

    关键词:

    重庆医学CHONGQING MEDICAL JOURNAL1999年 第28卷 第3期 Vol 病毒性心脏病(VHD)是指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心脏病,包括病毒性心肌炎(VMC)及部分扩张型心肌病(DCM)。以Schultheiss为代表的学者发现一种只存在于VHD的自身抗体,即抗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ANT)抗体,不仅为VHD病因和发展机理研究、亦为其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1.抗ANT抗体的基础研究

    线粒体产生的能量需经ANT的转移才能进入胞浆,供心肌各种耗能活动所需。ANT是位于线粒体内膜最丰富的疏水蛋白质,约占膜蛋白的12%,分子量约30KD,以二聚体形式存在。Schulze等[1]用分离提纯的ANT免疫豚鼠,多数豚鼠血清中产生了高滴度的抗ANT抗体;免疫电镜观察到免疫后的豚鼠心肌线粒体膜上结合有IgG;且线粒体内ADP减少、ATP增高,而胞浆ADP增加、ATP减少,胞浆-线粒体ATP磷酸化电位下降,抑制停止实验发现结合有抗ANT抗体的线粒体转运ADP/ATP能力明显下降;给予免疫鼠高浓度钻和最大后负符刺激,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及额外作功能力均明显低于未免疫鼠。Schultheiss等的研究出得到了相似的结果[2]
, 百拇医药
    心肌ANT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Schultheiss等将从牛心肌、肝、肾线粒体分离的ANT分别免疫兔,多数兔产生了高效价的抗血清,采用免疫吸附实验方法发现肝及肾线粒体ANT不能完全吸附用心肌ANT免疫动物制备的抗血清。提示ANT抗原具有器官和物象特异性。张王刚等[3]发现DCM患者抗ANT抗体阳性血清可抑制牛心肌线粒体膜ADP转运,而不影响牛肝线粒体ADP运输,从而证实了ANT抗原具有器官特异性。

    有学者研究表明,部分抗ANT抗体能结合在心肌细胞膜上,能与培养的心肌细胞膜钙通道结合,增加钙内流[4]。廖玉华等[5]也观察到DCM患者抗ANT抗体作用于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后能增加细胞的钙内流。

    机体产生的抗ANT抗体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通过膜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Janda等[6]用金标记的抗ANT抗体和心肌细胞一起孵育,免疫电镜观察到金颗粒粘附于胞膜后,由膜样结构包裹形成吞噬体吞入胞内。
, 百拇医药
    2.VHD抗ANT抗体的临床研究

    Schultheiss等早在80年代就报道DCM患者多数血清中能检测到高效价的抗ANT抗体,并且抗 效价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廖玉华等和李淑莉等报道DCM患者血清抗AN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4%及70%,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及正常人群血清中该抗体均为阴性[7、8]。张王刚等[9]报道DCM患者血清中抗ANT抗体阳性率较低,总和33.3%,其中病程短于1年者阳性率为58.1%,病程长于1年者阳性率仅11.5%;随访10例阳性血清,其中9例该抗体仅能存在2~4月。结果提示抗ANT抗体主要存在于DCM早期,随病程延长,效价逐渐降低,晚期患者多不能检出。作者推论晚期DCM患者,由于心衰时间长,机体神经内分泌紊乱,致使免疫系统受抑制,抗ANT抗体即不能产生。

    Schultheiss等[10]在29例VMC患者中24例血清中检测到抗ANT抗体,随访9例抗体效价较高者,结果5例效价持续升高者最终发展成DCM,4例效价逐渐降低者病情稳定。该研究表明抗ANT抗体与VM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明显相关。Witzenbichler等[11]用柯萨奇B3病毒感染A.SW/snI小鼠,20周后多数小鼠体内产生了抗ANT抗体,与对照组比较,38%的病鼠心肌线粒体内ATP增高,胞浆ATP降低,胞浆-线粒体磷酸化电位差明显下降。
, http://www.100md.com
    3.VHD抗ANT抗体产生机制

    Ansari等[12]发现VMC及DCM患者心肌细胞膜上ANT增加。Sylven等[13]报道DCM患者心肌细胞ATN基因表达明显增强。Schwimmbeck等[14]对心肌ANT的氨基酸序列和柯萨奇B3病毒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ANT第28~35位氨基酸序列与病毒壳蛋白的第1220~1227位氨基酸序列相同,揭示了AN成为自身抗原的原因是由于病毒壳蛋白部分氨基酸序列相同,即宿主线粒体ANT和感染的病毒之间有区域性相同的抗原决定族,可通过“分子模拟”而产生抗ATN抗体。此外,病毒感染破坏线粒体,使其ANT暴露,也可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ANT抗体[12]

    4.研究VHD抗ANT抗体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VHD抗ANT抗体是由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机体产生的具有器官特异性、疾病专一性的抗体。其与心肌细胞膜表面ANT蛋白结合后,经过内吞作用进入胞内。抗ANT抗体在胞内既可抑制线粒体内膜ANT对ADP/ATP的转运,又可与胞浆中翻译的ANT结合,使ANT不能组装到线粒体内膜,从而导致心肌能量转运障碍,心肌舒缩功能降低,心功能下降;基与胞膜钙通道结合,增加钙内流,心肌胞内钙超载,促进细胞变性坏死。因而,深入研究VHD心肌线粒体ANT及其相应抗体,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根据线粒ANT的氨基酸序列和其抗原决定族的分布状况,人工合成含天然心肌线粒体ANT部分片段的多肽,作为VHD诊断和治疗试验,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Schwimmbeck等[15]以天然心肌线粒体上ANT的第27~36+和第290~297+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VHD患者血清抗ANT抗体,阳性率62%,正常人5.4%;其敏感性62.5%,特异性94.6%。张王刚等[16]以合成的含天然心肌线粒体ANT11肽的多肽为抗原,检测DCM患者血清抗ANT抗体,阳性率31%,对照组阴性,同时用天然心肌线粒体ANT为抗原检测,阳性率94%,两者相关性良好(r=0.87);而且用此合成的ANT多肽可特异地清除DCM患者血清中抗ANT抗体。从上述两组试验结果可看出,采用人工合成的含部分天然心肌线粒体ANT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可达到检测部分VHD血清中抗ANT抗体的目的;并且还能部分清除VHD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恢复受累心肌线粒体内膜ANT转运ADP/ATP的功能,减轻或消除VHD心肌能量代谢。
, http://www.100md.com
    综述 饶邦复 审校

    参考文献

    1.Schulze K,et al.Circulation 1990:81:959

    2.Schultheiss HP,et al.Circulation 1993;87(SupplIV):43

    3.张王刚,等.中国循环杂志 1995;9:253

    4.Kuhl U,et al.Eur Heart J 1991:12(Suppl D):99

    5.廖玉华,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5;4:211

    6.Janda I,et al.Circulation 1990;82:268
, 百拇医药
    7.廖平华,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4;1:43

    8.李淑莉,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6;3;160

    9.张王刚,等.中华内科杂志 1995;2:95

    10.Schultheiss HP,et al.Circulation;1993;74:142

    11.Witzenbichler B,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91;17:264A

    12.Ansari AA,et al. Am J Pathol 1991;139:337

    13.Sylven C,et al.Cardiovasc Res 1993;27:1295

    14.Schwimmbeck PL,et al.JACC 1989;13:253A

    15.Schwimmbeck PL,et al.Eur Heart J 1991;12(Suppl D):76

    16.张王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1:3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