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世界》 > 1998年第5期
编号:10261844
逆境养心话古今
http://www.100md.com 《健康世界》 1998年第5期
     作者:张 斌

    单位:

    关键词:

    健康世界/980544.htm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的健康标准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在健康标准的三个方面,社会及心理致病因素占有很大比重。

    人的情感活动和心理健康与躯体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中老年人来说,心理精神因素对躯体的影响更大,甚至超过了生理因素。医生在就诊的病人中发现,一些机能性疾病是由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如神经官能症、偏头痛、消化不良等,可以称之为心因性疾病。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产生和加重,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我国东周列国时期,伍子胥为躲避楚平王追杀,匆匆逃至历阳山。当他发现前方两山对峙、险道狭窄、昭关口盘诘甚严,颇有插翅难逃的阵势时,伍子胥恐惧、焦虑、一筹莫展,一夜之间须发变白,竟然因此得以蒙混过了昭关。这虽是小说中的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古今关于养心而达长寿的例子很多,这里举一对比事例。
, http://www.100md.com
    柳宗元和苏东坡遭遇相同,但由于对养心的重视不同而寿龄相差悬殊。二人都是我国历史上名垂千古的大文豪,并列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青年时即胸怀大志、力求改革,但由于身处李唐王朝日趋衰落的时代,被贬官流放后,郁郁早逝,寿龄仅47岁。苏东坡同样是官海沉浮,几起几落,遭遇甚至比柳宗元更惨。他44岁那年,因“文字祸”入狱。虽然身陷囹圄,存亡未卜,可他能处变不惊,将生死置之度外。后来,皇帝见他人才难得,便将其无罪开释。59岁时,他又遭奸臣所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贬官流放到最偏僻落后的地区——琼州(海南岛)。这时,他对逆境仍处之坦然,享寿66岁。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长寿了。二人同样的遭遇而寿龄悬殊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养生之道不同。柳宗元养身不养心,养形而不重养神,几经打击后,心情十分忧郁。长期处于压抑、沉闷、痛苦之中而不能及时解脱,致使血瘀气滞、脏腑失调。而苏东坡则不然。他能随遇而安,养生重养心,养形重养神。面对恶劣的处境,始终保持开朗、豁达、恬适的心境,从孤寂中寻找高雅情趣。“处固辙而犹欢”,因而在曲折坎坷的人生旅途中达到了当时的高寿。

, 百拇医药     年过9旬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涯中,竟能获得长寿,堪称奇迹。其奥秘在于他善于养生,养生先养心,因而历尽磨难,精神不垮。张学良在九秩宴上宣布:“除了老了,我没有崩溃!”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安然走过了54年的幽禁生涯。他具有超人的英雄气概和适应能力。在无法根本改变幽禁命运的情况下,能够适时地排遣烦闷,解忧消愁,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寻找新的生活乐趣,消除了不利于健康的不良情绪,逐渐适应了幽禁生活。此外,坚持锻炼、起居有常、兴趣广泛、老有所乐等,也是他长寿的因素。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从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一下子变成了阶下囚。正当他最沮丧、最苦闷、最孤独、最困难的时候,赵四小姐毅然陪伴在他身边,不求名分地伴随他共度漫长的幽禁生涯。在生活剧变中,他失去了自由,却获得了人间难得的爱情。这种有失有得,使张学良在心理上恢复了平衡。他俩患难与共,形影不离,以苦为乐,苦中有乐,在幽居中仍有生活情趣和情感满足,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

    当前,十分强调精神、情绪的养生作用,回忆这些古今名人的逆境养心之道,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利用情绪指数(实现值/期望值=情绪指数)以调节心理平衡,增进心理健康。

    生活中常会发生这种或那种困扰,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正确的态度是不要成天愁思苦想、钻“牛角尖”,最好和自己亲近的人一同讨论,共同想办法,争取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积极的方面去,从困扰中解脱出来,这是摆脱精神压力,寻求心理平衡的最好办法。

    “文坛寿星”阳翰笙在90岁时说:“养生实际上是意识品质的锻炼。”平时要善于调节自我情感,以现实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将期望值定在适当的水平。凡事不要只往好的或坏的一面想,要辩证地看问题。遭到意外打击时要平心静气,这就需要平时的修心养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