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导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56337
干扰素在非肿瘤科的广泛应用
http://www.100md.com 《医药导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舒 青 陈宝东

    单位:266033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干扰素;非肿瘤科;临床应用

    医药导报990145 干扰素是一种高活性、多功能诱生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近年报道的有关干扰素在非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α-干扰素可选择性抑制真红的红系集落,还可抑制白血病患者体内产生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生长因子对靶细胞的作用。常乃柏,顾惜春,靳黎清[1]报道6例用重组α-2b干扰素300万U/d,sc,直至血液学检查症状缓解后改为300万U/次,3次/周,维持6~10个月,Hb由(200±19)g/L降至(157±7)g/L(P<0.01),达缓解时间平均(2.5±0.28)个月,缓解持续时间(18.3±6.2)个月。仅2例复发,1例在干扰素减量后,1例在皮疹停药后,2例复发患者脾回缩但未完全正常。4例非复发病例脾脏各径线超声波检查均恢复正常,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降低。
, http://www.100md.com
    2 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现已证实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蒲宏涛,杜立峰[2]将203例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治疗组)118例,小剂量组(对照组)85例,在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均加用2A干扰素,治疗组106U,im,qd,连用3~5d;对照组2×105U,im,qd,连用3~5d。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平均时间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3 病毒性肝炎

    唐小平,袁小珍,吴婉芬,等[3]报道,5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α1-干扰素治疗16个月,SC或im,每次300万U,第1~4周每日1次,第5~16周每周3次。结果Ⅲ型感染的应答数显著高于Ⅱ型感染。提示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对干扰素治疗对象的选择及疗效预测均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4 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

    谢朋义[4]对84例患者试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用干扰素0.3~0.5万U/kg,qd,im,疗程3~5d。对照组用病毒唑10~15mg/k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qd,疗程4~7d。两组均以退热时间、腮腺肿胀消退、腮脑症状体征消失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1)。

    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方利君,盛芳芸,徐虹,等[5]用干扰素治疗8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儿。剂量为300万U/m2体表面积,im,qod,4个月后改为每周2次,im,持续2个月,总疗程6个月,用药期间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果5例尿蛋白消失,肾病缓解,2例尿蛋白减少,1例无进步。6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上升。有3例血清HBV抗原转阴。表明干扰素治疗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有一定缓解率。
, 百拇医药
    6 防治哮喘

    来茶云,徐文玉,邢玉琴,等[6]选择哮喘患儿40例,随机配对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常规方法加干扰素r气雾剂防治,对照组仅用常规疗法。经3个月治疗,结果:治疗组缓解6例(30.0%),显效7例(35.0%),有效5例(25.0%),无效2例(10.0%)。对照组缓解2例(10.0%),显效6例(30.0%),有效5例(25.0%),无效7例(35.0%),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H=3.95,P<0.05)。作者认为基因工程干扰素r气雾剂喷雾吸入后,促使IFN-γ分泌增多,IL-4分泌减少,抑制IgE的形成,阻断变态反应,从而调整失衡状态,使临床哮喘发作缓解。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吴炎兴,罗春华,鲁正荣,等[7]用白细胞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31例,干扰素用量107U,im,qd,连用5~7d。结果:患者的热程、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持续时间均较非干扰素治疗组(27例)明显缩短,热程缩短约1周。表明干扰素治疗IM可缩短病程,有抗EBV活性。
, 百拇医药
    8 尖锐湿疣

    俞宝田,王家壁,姜国调[8]以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分别用皮损内注射和肌肉注射治疗17例和13例,每次100万U,3周内共9次,皮损注射组痊愈4例(23.6%),显效7例(41.2%),有效和无效各3例(17.6%)。肌肉注射组痊愈和显效各1例,有效3例,无效8例。结果显示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P<0.01)。

    9 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

    郑启安,叶素琴[9]对201例患儿用α-干扰素1.5万~2万U,im,qd,共3~5d。相似患儿183例,用常规方法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天数、紫绀消失天数、肺部罗音消失天数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常乃柏,顾惜春,靳黎清.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初步临床观察.中华内科杂志,1996,35(9)∶620

    [2] 蒲宏涛,杜立峰.大剂量基因工程αA干扰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双盲对比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6,10(3)∶296

    [3] 唐小平,袁小珍,吴婉芬,等.丙型肝炎病毒基因酶切分型及其在干扰素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6,10(3)∶258

    [4] 谢朋义.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84例疗效观察.临床荟萃,1996,11(18)∶845

    [5] 方利君,盛芳芸,徐虹,等.α1b干扰素治疗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远期疗效.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6,5(2)∶27
, 百拇医药
    [6] 来茶云,徐文玉,邢玉琴,等.基因工程干扰素γ气雾剂防治哮喘的观察,临床儿科杂 志,1996,14(2)∶114

    [7] 吴炎兴,罗春华,鲁正荣,等.人白细胞α型干扰素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观察.华西医大学报,1996,27(1)∶82

    [8] 俞宝田,王家璧,姜国调.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中国新药杂志,1996,5(3)∶197

    [9] 郑启安,叶素琴.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病儿201例.新药与临床,1995,14(5)∶309

    (1998-03-09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