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草药》 > 2000年第12期
编号:10231495
莲心碱的研究概况
http://www.100md.com 《中草药》 2000年第12期
     作者:许磊 姚崇舜 陈济民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110015

    关键词:莲心碱;药理作用;定量方法

    中草药001240

    摘 要 综述莲心碱的药理作用、提取分离、理化常数、定量方法及药 物动力学研究概况。作为一种抗心率失常的药物,莲心碱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ertn 是一种重要的中草 药,其叶能清暑利湿、止血,其梗能宽中理气等,其莲成熟种子的绿色胚芽——莲子心,具 有清心理气火、固精血之功效。莲子心的药效主要为降压作用。据报道,莲子心中主要含有 莲心碱(liensinine)、甲基莲心碱(neferine)、异莲心碱(isoliensinine)等生物碱及木犀 草素、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
, 百拇医药
    图1 莲心碱的化学

    结构式

    在莲子心中,含量较高的酚性生物碱——莲心碱是一种双苄基异喹啉单醚键型生物碱。其化 学结构[1]如图1。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研究者先后从莲子心中分离出莲心碱[2~4]。笔者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1 理化性质

    据文献报道[5],莲心碱是一种白色无定型粉末(乙醚),mp 96 ℃~98 ℃,[α] 24D-53.63°(c,0.220 7,丙酮),254 nm 紫外照射显蓝色,Rf 值为 0 .347 (硅 胶板,展开剂 G)。文献[6,7]详细报道了其波谱数据。湖北医科大学研究室对莲 心碱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与其稳定性有关的一些常数[7,8],发现 莲心碱对光、热等敏感,较不稳定。
, 百拇医药
    2 提取分离

    莲子心中莲心碱的含量较高,据文献报道,其含量最低者为 0.14%[9],最高者可 达到 0.96%[10]。由于其含量较高,且生物碱的提取方法较为成熟,所以莲心碱 的分离提纯较为简单。郭毛娣[11]、张先洲[12]等人利用莲心碱与高氯酸 成盐析出结晶的性质将莲心碱与其它生物碱分离。古川宏[4,13]利用莲心碱与其 它生物碱碱性强弱不同而将其与其它生物碱分离。此外,在有对照品的情况下,利用硅胶柱 进行分离[6,14]是常用和比较简单方法。但目前莲心碱的原料尚无商品出售,国 内各研究单位所用的原料均由湖北医科大学药理研究室提供。

    3 药理作用

    3.1 降压作用:在对莲心碱的最初研究中,人们发现它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15] ,在随后的研究中[16,17,20],这一作用进一步得到了证实。人们认为其降压作 用主要与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有关。
, http://www.100md.com
    3.2 抗心率失常作用:离体心肌电生理研究证明,莲心碱 1~300 μg/mL 可浓度依赖性 地抑制豚鼠乳头肌状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零相上升幅度 (APA),并抑制豚鼠乳头状肌收缩 力 (Fc) 及最大初极速率 (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APA),且对 Vmax 的抑制作用有频率依赖性。同浓度下,莲心碱的作用强于奎尼丁;对高 K+ 诱发的慢 AP ,莲心碱也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 APA、Vmax和 Fc。莲心碱还可以对抗乙酰胆碱缩 短 APA 的作用。在抗实验性心率失常的研究中,莲心碱对乌头碱、哇巴因及肾上腺素所致 心率失常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心肌缺血复灌性心率失常也有一定作用。它是一种钙拮抗 剂,人们认为它的抗心率失常作用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非选择性地阻滞心肌细胞膜的 Na+ 、Ca2+、K+ 的转运,从而降低了心肌自率性和兴奋性,延长了不应期[16~21 ]
, 百拇医药
    4 定量方法

    在对原料药及制剂的测定中,紫外法[12]是测定莲心碱含量的最简单的方法。莲心 碱在 282 nm 处有最大吸收,所以可选其作为测定波长。莲心碱不溶于水,但易溶于盐酸及 无水乙醇,所以可选其中的一种作为溶剂来测定。由于甲基莲心碱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与莲 心碱的最大吸收峰位基本相同,所以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时,需用薄层层析法对待 测样品进行检查,以消除甲基莲心碱的影响。薄层扫描法[8~10]是测定莲心碱含 量的又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在测定时多采用硅胶板,选用 282 nm 作为 λs,330 nm 作为 λR[9],还有的研究以 223 nm 作为 λs,300 nm 作为 λR [10],这种方法排除了其它生物碱的干扰,是一种较为可信的方法。HPLC 法是近年来 发展起来的一种准确、快速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作分析、定性和定量;不仅可以测定莲子心 及制剂中莲心碱的含量[7,22],而且还可以用于测定血液等生物样品中莲心碱的 含量[23]
, 百拇医药
    5 药动学研究

    到目前为止,莲心碱的研究多集中在药理及药物分析方面,国内外对于其药动学方面的研究 报道极少。据报道[24],用家兔为实验动物,以 6 mg/kg 的剂量耳缘静脉推注莲 心碱后,分别于 5,15,30,60,120,180,240,300,360 min 从兔股静脉插管取血样 2 mL,按上述血样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用 3P87 程序[26] 处理,AIC 法选择最佳模 型时,发现莲心碱符合双隔室模型,α=0.083 5 min-1,β=0.005 3 min-1 ,t1/2α=8.303 min-1,t1/2β=12 9.96 min-1,K21=0.027 3 min-1,K10=0.016 3 min-1,K12=0.045 2 min-1,AUC=132.671 2 μg*min/mL, CL=0.045 2 mL/min。由以上数据可以 看出,莲心碱在体内的分 布较 为广泛,这可能与其脂溶性较强有关。同时还可以发现莲心碱在体内的消除较为迅速,所以 要得到平稳的血药浓度就需要较频繁的给药。
, http://www.100md.com
    由于莲心碱的水溶性较差,所以其口服吸收性尚不明确,但在莲子心的口服应用中曾有过一 例莲心碱的中毒报道,所以对莲心碱进行深入细致的药动学研究是很必要的, 此方面的工作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药动学的研究对于将莲心碱制成合适的剂型有很大的 指导意义。

    6 结语

    莲心碱目前尚无商品上市,但有的单位将其制成制剂在小范围内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是 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几大疾病之一。作为一种有广谱抗心率失常作用的药物,莲心碱具有较 为广阔的前景,但目前我们对其所进行的研究还很不完善,如理化性质、药物动力学及制剂 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白,这些方面的研究尚待进行。

    Address : Xu Lei,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 http://www.100md.com
    许磊 女,汉族,1976年生,1998年本科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现为沈阳药科大学98级研 究生,研究课题为“莲心碱的生物药剂学及有关性质”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Pan P C, Chou Y I, Sun T T. Scientia Sinica,1962, 11: 321

    2,Chao T Y, Chou Y L Young, P T. Scientia Sinica,1962, 11: 321

    3,赵志远.中国科学(外文版),1962,11:216

    4,古川宏.药学杂志,1965,85(4):353

    5,吴继洲,阮汉利,王嘉陵,等.中草药,1998,29(6):3646
, http://www.100md.com
    6,潘竞先,陆 军,张建军,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29(6):364

    7,张先洲,周延安,蔡鸿生,等.中草药,1995,26(8):406

    8,胡学民,周本宏,罗顺德,等.中国中药杂志,1993,18(6):345

    9,宋进闽,杨 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8):351

    10,胡学民,周本宏,罗顺德,等.中国中药杂志,1993,18(3):167

    11,郭毛娣,陈兰贵.中草药,1984,15(7):291

    12,张先洲,胡学民,王嘉陵,等.药物分析杂志,1991,11(3):183

, http://www.100md.com     13,古川宏.药学杂志,1966,86(1):75

    14,王嘉陵,胡学民,尹武华,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1):673

    15,陈维洲,凌秀珍,丁光生.药学学报,1962,9(5):277

    16,王嘉陵,农 艺,江明性.药学学报,1992,27(12):881

    17,吕武清,郑海华,葛 新.中草药,1996,27(7):483

    18,王嘉陵,农 艺,江明性.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2,21(5):317

    19,嘉陵,董登贤,王祖文,等.中国药学杂志,1992,27(10):359

    20,王嘉陵,农 艺,夏国谨,等.药学学报,1993,28(11):812

    21,王嘉陵,农 艺,夏国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7,8(1):4

    22,张先洲,胡学民,罗顺德,等.药物分析杂志,1997,17(2):110

    23,张先洲,文 为,胡学民,等.色谱,1997,15(4):347

    24,胡学民,张先洲,蔡鸿生,等.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0):622

    2000-04-04收稿

    2000-06-02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