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248978
针刺、理疗矫治小儿脑性瘫痪尖足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9期
     作者:韩迎春 李建基 王莉莉 刘铁山 范建场

    单位:保定市儿童医院,河北 保定 071050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990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性尖足是痉挛型脑瘫的典型症状。由于该类型脑瘫儿足跟上提、足尖着地,难以掌握站立平衡,从而成为痉挛型脑瘫不能起步行走或走路姿势异常的重要原因。我们从1998年始对这一症状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采用系统方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脑瘫性尖足56只,均为1998年~1999年11月我院脑瘫科住院及门诊患儿。其中:左足29只,右足27只。男19例、女11例。最小年龄11个月,最大年龄14岁,平均年龄4岁2个月。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4年。足背屈角160°~165°2足,135°~140°8足,110°~125°10足,95°~105°36足。
, http://www.100md.com
    1.2方法(1)体针治疗。选经取穴。胃经为足三里、丰隆、解溪,胆经为阳陵泉、悬钟、临泣,脾经为血海、三阴交,肝经为太冲,膀胱经为委中、承山、昆仑、大肠俞等。每次选病变经络1~2穴交替使用,常规消毒后,以华佗牌针灸针施刺。脾胃经用补法,膀胱经用泻法,肝胆经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出针,按压针孔,1次/d,1个月1疗程。(2)头针治疗。取同侧足运区,常规消毒后,以华佗牌针灸针用补法施刺,留针30min,其间行针1次,1次/d,1个月1疗程。(3)经络导平仪治疗。在体针和头针之后,以南京电控仪器厂生产之经络导平仪,交替置于穴位①三阴交、太冲,②大肠俞、丰隆,③足三里、承山,④解溪、阳陵泉。接通电源,由低到高调整档次,以患儿舒适而能耐受为度,每次30min,1次/d,1个月1疗程。(4)舒筋活血洗剂治疗,处方:伸筋草15g,透骨草15g,艾叶15g,赤芍6g,桑枝15g,防风6g,木瓜12g,牛夕10g,水煎温洗浸泡患部,1次/d,1剂洗3次。

    2 结果

    以孙世远主编的《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为依据,经我科确诊的痉挛型脑瘫儿,在治疗前后,以北京龙陶康复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足背屈角测量尺,以郭效东主编《骨伤科临床检查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之方法,分别测量登记,疗程结束,进行比较分析。
, 百拇医药
    本组脑瘫性尖足56只。治疗1个月后,足背屈角达到70°~75°者10只(左5、右5)占17.86%。足背屈角比前缩小20°以上者19只(左11、右8)占33.92%。足背屈角比前缩小10°以上者24只(左13、右11)占42.86%。足背屈角比前缩小10°以上或没有改变者3只(右3)占5.35%,总有效率94.64%。经治疗本组学会走者2例,走路姿势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者9例,学会独站立者3例,学会靠背站者4例。

    3 小结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越早、年龄越小利用本方法治疗效果越好,而对大龄患儿的恢复较慢。用本方法治疗2个月者3例,其效果有累加作用。本组无效3只,其中1例为14岁大龄儿,踝关节严重畸形、小腿肌肉萎缩;1例为10岁脑瘫儿跟腱延长术后3年,在跟腱切口处有大块癍痕增生;1例为3.5岁女孩,与治疗时不配合有关。说明本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对脑瘫性尖足的矫治多采用训练的方法,3个月1疗程,由于小儿不易配合,治疗时间较长,家长难以坚持而失去治疗机会。本方法多在1个月内见效,省时省力又节省患者费用,为更多的患儿康复提供条件。
, 百拇医药
    从病理上看,脑瘫儿尖足是大脑足运区处于麻痹状态,对下肢缺乏有效的指令,从而使下肢运动减少,导致体内代谢物沉积在下肢腓肠肌筋膜间区,使该部压力增高,这些内容物又形成致病因素,使该部淋巴与静脉回流阻力增加导致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致使腓肠肌比目鱼肌痉挛的同时胫骨前肌、踝长伸肌长期处于麻痹状态,进而形成尖足模式,活动障碍。中医理论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脑为元神之腑。脑损伤后神明失司,同时寒湿浸袭留滞经烙,寒主收引湿性重浊易侵下肢,而形成腓肠肌痉挛。我们认为,脑瘫性尖足是元神失用、阴明虚弱、寒湿阳络、阴阳失调的结果,故在治疗上,醒元神,补阳明,祛寒湿三者并举。中药艾叶、防风温经散寒,伸筋草、透骨草、桑枝、木瓜通络舒筋除湿解毒。牛夕、赤芍活血化淤、诸药煎煮,温洗患部直达病所。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补之使血生化有源。丰隆为化痰湿之要穴。解溪为胃经经穴。阳陵泉为筋之会穴。承山有理筋解痉作用。三阴交主治足病,又濡养诸筋。太冲为肝经原穴,既能利气又能补肝。大肠俞位于第五腰椎神经根,施刺可有效地抑制周围神经兴奋,解除下肢痉挛。头针足运区可使麻痹状态下大脑皮层兴奋,使神有所司,在此条件下又加以经络导平使下肢有节律的运动,促使下肢的代谢,使长期积于腓肠肌的病理产物排除,促进了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矫治尖足之目的。

    收稿日期:2000-03-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