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草药》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31459
中国药用苔藓植物资源
http://www.100md.com 《中草药》 2000年第8期
     作者:衣艳君

    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 273165

    关键词:药用苔藓;苔类;藓类

    中草药000836 摘 要 报道了中国药用苔藓植物 58 种,隶属于 25 科 39 属。列出了 44 种药用苔藓植物的分布及其药用功效。

    Resource of Medicinal Bryophytes in China

    Yi Yanjun

    (Department of Biology,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Abstract Resource of medicinal bryophytes in China was surveyed and reported. 58 species belonging to 25 families and 39 genera were used as medicin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distribution of 45 species of medicinal bryophytes were provided.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medicinal bryophyta Hepaticea Musci

    苔藓植物是植物界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以矮小的身躯和广泛的适应性为特征的。由于我国苔藓植物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经典的分类学,对其开发利用研究较少。实际上,苔藓植物同其它植物类群一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医药、环保及园林景观中意义重大。我们对我国药用苔藓植物的研究,旨在开发利用苔藓资源,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开劈新的中草药资源。

    1 中国药用苔藓资源概况

    苔藓植物用于医药方面古今已有许多记载。六世纪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十一世纪中期的《嘉佑本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清朝吴其俊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均记有苔藓植物药。近代各地方药志如《云南中草药选》、《长白山植物药志》等亦有收载。据我们多年的调查研究,目前我国民间和临床作药用的苔藓种类仍然不多,约有 58 种,隶属于 25 科39 属,仅占我国苔藓总数的 1.73%。实际上,我国药用苔藓种类远远不止这些。研究表明,许多属的近缘种有相似的成分及功效。由于苔藓植物体形微小,分类鉴定较难,因而民间使用的苔藓种类可能是同一属的几种植物。因此,应加强苔藓植物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进行药理研究和临床试验,筛选出见效快,疗效好的种类。
, http://www.100md.com
    2 中国药用苔藓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功效

    2.1 苔类 Hepaticae

    2.1.1 耳叶苔科 Frullaniaceae:列胞耳叶苔 Frullania moniliata(Reinw.et al.)Mont.分布于西藏、陕西、黑龙江、四川、山东、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及福建。药用全草,味淡,微苦,性凉。有清心、明目、补肾等功效。可治目赤肿痛、眼雾等。

    2.1.2 皮叶苔科 Targionaceae:皮叶苔 Targionia hypophylla L.分布于吉林、辽宁、云南、四川和台湾。药用全草,焙干研末调菜油敷治脚藓及烫伤、烂脚症。

    2.1.3 瘤冠苔科 Crimaldiaceae:石地钱 Reboulia hemisphaerica(L.)Radd. 分布于西藏、宁夏、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云南、贵州、浙江及台湾。药用全草,微涩,凉。用于消肿止痛,治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等。
, http://www.100md.com
    2.1.4 蛇苔科 Conocephalaceae

    1)蛇苔 Conocephalum conicum(L.)Dum,全国各省均有分布。药用全草,味甘、辛、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用于治毒蛇咬伤、疗疮背痈、烧伤烫伤、无名肿毒等症。

    2)小蛇苔 C.japonicum(Thunb.)Grolle:分布于西藏、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江苏、云南、福建、浙江及台湾。药用全草,微苦、涩、凉。用于消肿止痛、解毒、治痈疖、疔疮、蛇咬伤等。

    2.1.5 地钱科 Marchantiaceae:地钱 Marchantia polymorpha L.,全国各省均有分布。药用全草,味甘、辛,性凉。有清热、拔毒、生肌等功能。用于治疮痈肿毒,烧伤烫伤,骨折刀伤,毒蛇咬伤以及肝炎,结核病等。

    2.2 藓类 Musci
, 百拇医药
    2.2.1 泥炭藓科 Sphagnaceae

    1)大泥炭藓 Sphagnum palustre L.:分布安徽、广东、贵州、湖北、香港、海南、内蒙、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四川、云南、浙江。药用全草,味淡、甘、性凉。有清热、明目、止血等功能。用于退云翳、治皮肤病、防止虫盯咬及止痒等。

    2)细叶泥炭藓 S.teres(Schimp.)Angstr.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陕西、新疆及西藏。药用全草,淡、微苦、平、清热、消肿、明目、退云翳、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等。

    附:本属有多数近缘种均含相似成分并有相同功效。由于该属植株松软,吸水力强,消毒后可代替药棉制备外伤绷带用。此外,本属一些种还可提取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体氧化酶、纤维素酶、尿素酶等供医药之用。本属主要近缘种有:

    3)白齿泥炭藓 S.grigensohnii Russ.分布于贵州、河北、黑龙江、内蒙、吉林、四川、台湾、西藏及云南。
, 百拇医药
    4)中位泥炭藓 S.magellanicum Brid.分布于安徽、贵州、黑龙江、湖南、内蒙、吉林、辽宁、台湾及云南。

    5)粗叶泥炭藓 S.squarrosum Grom.分布于福建、黑龙江、内蒙、吉林、辽宁、四川、新疆、云南及浙江。

    2.2.2 牛毛藓科 Ditrichaceae

    黄牛毛藓 Ditrichum pallidum(Hedw.)Hamp.分布于安徽、福建、广州、贵州、河北、黑龙江、内蒙、海南、吉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及浙江。药用全草,味淡、性凉,有镇静的功能。用于治小儿惊风。

    2.2.3 曲尾藓科 Dicranaceae

    1)梨蒴曲柄藓 Campylopus pyriformis(Schultz)Brid.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及陕西。药用全草,味辛,性温。用于治老年虚咳、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等症。
, http://www.100md.com
    2)山毛藓 Oreas martiana(Hopp.& Hornseh.)Brid.分布于陕西,四川,云南及西藏。药用全草,味甘、淡、性平。有祛风湿、养阴、清热、镇痛、止血、安神等功能。用于治外伤出血,风湿麻木,阴虚潮热,寒凝腹痛,神经衰弱及癫狂等症。

    2.2.4 丛藓科 Pottiacaea

    1)小石藓 Weisia controversa Hedw.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湖北、湖南、内蒙、吉林、江西、江苏、辽宁、陕西、山东、四川、上海、山西、台湾、新疆、西藏、云南及浙江。药用全草,味淡,平。清热解毒。用于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

    2)砂地扭口藓 Barbula arcuata Griff.分布于安徽、贵州、河南、内蒙、辽宁、陕西、四川、山西、台湾、西藏及云南。功效微苦、涩,平。清热止痢,治细菌性痢疾。
, 百拇医药
    2.2.5 葫芦藓科 Funariaceae

    葫芦藓 Funaria hygrometrica Hedw.全国各省均有分布。药用全草,味辛,涩,性平。有舒筋活血、祛风镇痛、止血等功能。用于治鼻窦炎、痨伤吐血、跌打损伤及关节炎等症。

    2.2.6 壶藓科 Sphachnaceae

    并齿藓 Tetraplodon bryoides(Zoeg.) Lindb.分布内蒙、吉林、四川及云南。药用全草,味淡,性平。有镇静安神的功能。用于治心慌、痫症、中风不语等症。

    2.2.7 真藓科 Bryaceae

    1)真癣 Bryum argenteum Hedw.全国各省均有分布。药用全草,味涩,性凉。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治细菌性痢疾。此外,与葫芦藓合用治鼻窦炎有特效。
, 百拇医药
    2)暖地大叶藓 Rhodobryum giganteum (Schwaegr.)Par.分布安徽、福建、甘肃、广东、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台湾、云南、西藏、浙江及山东。药用全草,味辛、微苦、性凉。有清肝明目、养心安神的功能。用于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神经衰弱、精神病、颜面神经麻痹等症。

    3)狭边大叶藓 Rh.auberti(Schwaegr.)Ther.分布于湖北、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四川、西藏及云南。功效同暖地大叶藓。

    4)阔边大叶藓 Rh.laxelimbatum(Ochi)Iwats.& T.Kop.分布安徽、西藏及云南。功效同暖地大叶藓。

    5)大叶藓 Rh. roseum(Hedw.)Limp.分布福建、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江西、陕西、山西、四川、山东、台湾、新疆、西藏、云南及浙江。功效同暖地大叶藓。
, 百拇医药
    2.2.8 提灯藓科 Mniaceae

    1)湿地走灯藓 Plagiomnium acutum(Lindb.)T.Kop.几乎全国各省均有分布。药用全草,味淡,性凉,有止血的功能。用于治鼻衄及崩漏等症。

    2)尖叶走灯藓 P.cuspidatum(Hedw.)T.Kop.几乎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功效同湿地走灯藓。

    2.2.9 珠藓科 Bartramiacaea

    1)平珠藓 Plagiopus lederi(Brid.)Limpr.分布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四川、新疆、西藏及云南。味淡,性平,有定惊安神的功能。用于治心悸、癫痫、失眠、心慌、中风不语等症。

    2)直叶珠藓 Bartramia ithyphylla Brid.分布安徽、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陕西、四川、云南、新疆及台湾。能镇静安神。治心慌心烦、癫痫、中风不语等症。
, 百拇医药
    3)泽藓 Philonotis fontana(Hedw.)Brid.分布安徽、广东、贵州、广西、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陕西、山东、四川、台湾、新疆、西藏、云南及浙江。药用全草,味淡,性凉,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治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炎症。

    2.2.10 白齿藓科 Leucodontaceae

    偏叶白齿藓 Leucodon secundus(Harv.) Mitt.分布安徽、福建、贵州、湖南、河南、江苏、江西、陕西、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及浙江。味淡,性凉。有止血止痛、消肿散瘀的功效。一般熟用止血,生用散瘀。

    2.2.11 蔓藓科 Meteriaceae

    1)小蔓藓 Meteoriella soluta(Mitt.)Okam.分布安徽、福建、广东、贵州、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及浙江。味淡,平,止血消炎。用于治外伤出血,胃肠出血,肺咯血等。
, 百拇医药
    2)毛扭藓 Aerobryidium filamentosum(Hook.)Fleish.分布广东、贵州、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及浙江。味淡,性凉。有清热消炎的功能。用于治烧伤。

    3)丝带藓 floribundaria floribunda(Dozy & Molk.)Fleish.分布福建、贵州、广西、台湾、西藏、云南及浙江。治外伤出血及胃肠出血。

    2.2.12 羽藓科 Thuidiaceae

    1)小羽藓 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Hedw.)Broth.分布安徽、福建、广东、贵州、广西、海南、湖北、河北、湖南、香港、吉林、江苏、江西、辽宁、陕西、山东、上海、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及浙江。药用全草,微涩,凉,清热解毒。治扁桃体炎,尿路感染,乳腺火、丹毒、疖肿、肺炎、膀胱炎、中耳炎、产后感染等(附注:用本品制成“青苔素”针剂,注射用功效于青霉素针剂相似)。
, 百拇医药
    2)小羽藓尖叶亚种 H.microphyllum Ssp.capillatum(Mitt.)Reims.分布安徽、福建、贵州、广西、湖北、吉林、湖南、辽宁、江苏、陕西、山东、上海、四川、台湾及云南。功效同小羽藓。

    3)大羽藓 Thuidium cymbifolium(Doz. et Molk.)doz et Molk.分布安徽、福建、广东、贵州、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河北、河南、江苏、江西、香港、黑龙江、辽宁、陕西、山东、四川、台湾、新疆、西藏、云南及浙江。药用全草,味淡、性凉、有清热、拔毒、生肌等功能。用于治水火烫伤。

    2.2.13 柳叶藓科 Amblystegiaceae

    1)牛角藓 Cratoneuron filicinum (Hedw.)Spruc.分布于北京、甘肃、贵州、湖北、湖南、河北、黑龙江、辽宁、内蒙、山东、四川、山西、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及浙江。药用全草,味淡、微涩,性平。有养心安神的功能。用于治心悸、心跳、神经衰弱等。
, http://www.100md.com
    2)薄网藓 Leptodictyum riparium(L.)Warnst.分布于福建、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江西、山东、上海、山西、台湾、新疆、西藏及浙江。味淡,性平,凉。清热利湿。可治黄疸、尿路感染等。

    2.2.14 绢藓科 Entodonaceae

    1)密吐绢藓 Entodon compressus (Hedw.)C.Muell.分布于安徽、北京、福建、贵州、广西、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江苏、江西、陕西、山东、山西、上海、四川、新疆、西藏及浙江。药用全草,味淡,涩,性平。有利尿的功能,多用于治水肿病。

    2)铜绿色绢藓 E.aeruginosus C.Mull.分布于安徽、贵州、河北、黑龙江、吉林、陕西及四川。功效同密叶绢藓。

    2.2.15 灰藓科 Hypnaceae
, http://www.100md.com
    长叶鳞叶藓 Taxiphyllum taxiramenum (Mitt.)Fleisch.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海南、湖北、河南、内蒙、吉林、江苏、江西、辽宁、陕西、山东、上海、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及浙江。药用全草,味淡,性凉,有止血消炎的功能。用于治外伤出血。

    2.2.16 金发藓科 Polytrichaceae:

    1)东亚小金发藓 Pogonatum inflexum (Lindb.)Lac.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贵州、广西、海南、河北、湖北、河南、湖南、吉林、江西、江苏、辽宁、陕西、山东、上海、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及浙江。药用全草,味辛,性温,有镇静安神的功能。用于治心悸怔冲、神经衰弱等。

    2)小口小金发藓 P.microstomum (Schwaegr.)Brid.分布于安徽、四川、台湾、西藏及云南。味辛,性凉。有消肿散瘀、排石止痛等功效。用于治胆囊结石等。
, http://www.100md.com
    3)金发藓 Polytrichum commune Hedw.分布于安徽、贵州、广西、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南、江苏、江西、上海、四川、台湾、新疆、云南及浙江。味苦,性凉。有败毒、止血、凉血、收敛、补虚、通便等功能。用于治久热不退、盗汗、肺痨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毒痈、疮疖、跌打损伤、便秘等。

    4)桧叶金发藓 P.juniperinum Hedw.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吉林、辽宁、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及浙江。功效同金发藓,同时有消毒、抗菌及抗癌活性。民间常直接取其孢粉敷于伤口,有抗菌消炎之功效。

    以下苔藓植物报道过有药用价值。

    1)钱苔 Ricca glauca L.

    2)卷叶风尾藓 Fissidens cristatus Wils.Ex.Mitt.
, 百拇医药
    3)裸萼风尾藓 F.gymnogynus Besch.

    4)欧洲风尾藓 F.osmundoides Hedw.

    5)鳞叶风尾藓 F.taxifolius Hedw.

    6)尖顶紫萼藓 Grimmia apiculata Hornsch.

    7)毛尖紫萼藓 G.pilifera P.Beauv.

    8)长柄紫萼藓 G.ovalis (Hedw.) Lindb.

    9)立碗藓 Physcomitrium sphearicum (Ludw.)Fuernr.

    10)万年藓 Climacium dendroides (Hedw.)Lindb.
, 百拇医药
    11)尖叶灰藓 Hypnum callichroom Brid.

    12)波叶仙鹤藓 Atrichum undulatum (Hedw.)Beauv.

    13)苞叶小金发藓 Pogonatum spinulosum Mitt.

    14)疣小金发藓 P.urnigerum (Hedw.)P.Beauv.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貌类型丰富,苔藓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苔藓植物有 3341 种,隶属于 117 科,560 属。要利用药用苔藓植物资源,应在植物化学、药理、临床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这样才能把苔藓资源变为治病救人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黎兴江.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64
, 百拇医药
    2,丁恒山.中国药用孢子植物志.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1

    3,徐文宣,熊若莉.中国药用苔藓植物的初步调查.昆明:云南大学油印本,1978:1

    4,衣艳君.中草药,1999,30(9):附3

    5,浙江药用植物编写组.浙江药用植物志(上册).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80:39

    6,杜泽乡.Chenia,Vol.3~4:123

    7,林齐维.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贵阳:贵州人民大众出版社,1989:342

    8,赵遵田,曹同.山东苔藓植物志.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15

    (1999-11-24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