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34436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00例心电图分析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王晓东 薜艳霞 张艳华

    单位:王晓东(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总医院新一分院);薜艳霞(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总医院新一分院);张艳华(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总医院新一分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3117 提要 本文分析100例完全左束支阻滞(LBBB)的心电图资料,结果表明,完全左束支阻滞的类型有助于对病变范围大小的判断;LBBB合并电轴左偏往往揭示广泛左前分支阻滞(LDA);LBBB合并下壁、前壁心肌梗塞心电图的表现形式易被掩盖,应特别注意。

    关键词 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病理改变;心肌梗塞

    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比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少见;大多数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且常伴有左室心肌明显损伤征象,多为永久性;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近10年积累的100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并讨论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结果

    1.1 一般资料

    100例LBBB中,男6例,女32例,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31~95岁,平均50岁,40岁以上者占90%。

    1.2 诊断标准

    ①QRS增宽时限≥0.12'';②V5、V6、I呈宽大、切迹的R波,一般无q波,V1、V2呈QS或rS型;③ST-T改变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④除外预激综合征和室性心律。

    1.3 病因分布

    冠心病54例(占总数的54%),心肌梗塞和高血压病各10例(占总数的20%),心肌病12例(占总数的12%),风心病、心肌炎、先心病、甲亢、肾炎各1例(占5%),其它9例(占9%)。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心律、心率、P-R间期、P-J间期及Q-T间期。窦性心律89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室性早博3例,房性早博1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及心房纤颤1例。心率35~136次/分,平均77次/分。P-R间期0.12''~0.34'',P-J间期0.24''-0.46'',Q-T间期0.30秒~0.54秒。QRS时限0.12秒~0.38秒,平均0.16秒。QRS电轴轻中度右偏(+90-+120)者2例(占2%),正常者(+30-+89)26例(26%),轻度左偏者(-29-0)40例(占40%),中度左偏者(-1--29)20例(占20%),显著左偏(-30--90)12例(占12%)。室壁激动时间(VAT)V5 0.03~0.12秒,平均0.07秒。

    3 讨论

    3.1 传导阻滞的类型
, http://www.100md.com
    LBBB的病变部可在左束支主干或在左前分支+左后分支,或两者并存。新近的电生理病理研究证实,病变部位也可位于希氏束[1]。根据QRS波群表现粗略估计仍有助于对病变范围大小的判断:①完全左束支主干阻滞或阻滞程度相同的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本组有50例,心电图表现为典型LBBB,电轴正常;②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且左前分支阻滞重于左后分支阻滞者38例,心电图表现为LBBB+电轴显著左偏(大于-30者);③LBBB+IRBBB(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1例,心电图表现为LBBB+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但不能除外I°AVB合并LBBB;④三支阻滞即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心电图表现为LBBB+心室停博。

    3.2 QRS电轴

    一般认为,单纯LBBB并无显著电轴左偏[2],但笔者所见到的100例LBBB合并电轴左偏的就有38例(占38%)。目前,关于LBBB合并电轴左偏的机理尚未清楚,可能原因有以下4种解释:①不完全性左束支(ILBBB)合并电轴左偏,发展成为LBBB后,电轴右移。②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分支以下的室内阻滞,心电图表现为LBBB合并电轴左偏,aVL、I、V5、V6出现q波,V1有r波。③分支前束支阻滞LBBB伴室壁阻滞,心电图表现先有LBBB的基础上,以后出现电轴左偏。④分支后束支阻滞,左前半阻滞较左后半阻滞严重。心电图上交替出现左前半和左后半阻滞,以后出现的LBBB合并电轴左偏,很可能是左前半分支阻滞合并左后半分支阻滞。上述4例不同类型的LBBB合并电轴左偏,其阻滞部位均位于左前分支的近端或远端及细小分支支配的左室侧壁的心肌组织。广义地讲均属于左前分支阻滞的范畴。本组有4例均在LBBB基础上,逐渐发生电轴左偏,分别为+11→-30,自+83→+10→-30→-47,这种电轴的短期内显著偏移显然不能用左室肥厚、心脏转位、或单纯左束支主干阻滞来解释,而以左束支主干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来解释较为合理。通过比较电轴正常的LBBB与合并电轴左偏的LBBB临床资料,发现后者平均年龄较大,QRS时限较宽。说明LBBB合并电轴左偏反映了广泛左前分支支配区域的传导障碍。
, 百拇医药
    3.3 LBBB合并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可引起LBBB,也可以发生在LBBB的基础上。本组合并心肌梗塞10例,其中合并下壁心肌梗塞6例,合并前壁心肌梗塞4例。LBBB合并下壁心肌梗塞;心电图表现为以下3种形式:①正常室内传导时Ⅱ、Ⅲ、aVL呈R型,以后发生了LBBB,Ⅱ、Ⅲ、aVL导联出现了q波,呈qR型,即参考书中认为,无合并症的LBBB及Ⅱ、Ⅲ、avF不应该出现q波,一旦出现q波,即应考虑已合并有下壁心肌梗塞。②Ⅱ、Ⅲ、aVL不出现异常Q波,而呈rS型,动态观察Ⅱ、Ⅲ、aVL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的ST-T演变规律,结合临床资料和病史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LBBB后,Ⅱ、Ⅲ、aVL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抬高及T波倒置,呈现典型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图型,合并LBBB后,Ⅱ呈R型,Ⅲ呈rSr'型,aVL呈Rs型,ST段位于基线上伴T波直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图形完全被掩盖。有人认为,在LBBB时,V5出现终末s波,应考虑合并心肌梗塞。本文100例患者中有39例V5导联呈Rs或RS型,经血清酶检验正常,临床观察无心肌梗塞迹象,所以这一现象并不可靠。

    (2000-03-07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