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13679
全肺切除术中单侧通气时心肺功能评估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波 骆学全 张文 赵志毅 冼国杰 强生庭 陈华增 邱昌洪

    单位:

    关键词:肺切除术;心功能;肺功能;评价研究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000323 [提要]为探讨术前术中心肺功能测定与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功能的关系,作者对43例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测定FEV1%、FVC%、活动平板心电图,及术前、术中、术后测定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术中采用健肺单侧通气导管给氧。经过术前、术中、术后1周及三个月的各项指标的测定比较,发现在FEV1%<50%、FVC%<70%时,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变化较大,易引起呼衰,SPO2的测定也证实该结果。术前、术后对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测定与围手术期心电图测定结果相符。认为围手术期用SPO2及心电图可代替心肺功能检查;术中单侧健肺通气的SPO2及心电图测定可基本反映全肺切除术后的心肺功能可为术中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65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2188(2000)03-0219-03

    1994年3月~1999年7月我院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236例,其中全肺切除43例(18.2%)。术前对病人进行了心、肺功能测定及一般情况的综合评价。术中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麻醉,开胸前行健肺单侧通气导管给氧,同时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再次对健肺功能和心功能进行重新评估,为术中选用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术后用呼吸机辅助呼吸6~12 h,对心肺功能连续监测,控制输液量与速度,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病人无死亡,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5(36~66)岁,55岁以上38例(88.4%)。有10年以上吸烟史者37例,每人平均吸烟量大于3 000支/年。43例中8例为体检时发现,余35例均为有症状而就诊。从发现症状到就诊,超过2个月以上者31例。主要症状以咳嗽最多,其次为胸部不适,体重明显下降,声嘶,血丝痰,气促及贫血等。全组病人术前均经胸片及CT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全部病人均行支纤镜检查,阳性36例。全肺切除原因:①周围型肺癌跨叶生长;②肿瘤侵及肺血管根部;③左主支气管分叉部肿瘤侵及上下叶支气管;④周围型肺癌浸润主支气管。以上情况合并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合并卵巢,胸椎转移各1例。
, 百拇医药
    1.2 心肺功能评价和分析

    ①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标准肺功能测定:用力肺活量(FVE),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并行心电综合分析和活动平板心电图检查;②术前、术中、术后1周行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及心电综合分析检查;③术中采用健肺单侧通气导管给氧观察15~30 min行SPO2和心电图测定。

    1.3 手术过程

    全组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全麻施术,术中监测心电图,SPO2在开胸前健肺单侧通气,导管给氧,监测心电图和SPO2 30 min,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重新评价,为术中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提供参考,同时对术中出现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待好转后再行手术。术中行左全肺切除31例,右全肺切除12例,其中隆突成形15例,心包内切除16例。关胸前,术侧胸腔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左右,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27例,未留16例。术后采用呼吸机(BIRD 8400ST USA)辅助呼吸6~12 h,并用多参数监护仪(Datascop passport 5-LEAD USA和UNITECH 4000B USA)对心电图、SPO2等进行连续监测,每24 h输液量控制在2 000 ml左右,再辅加白蛋白、血浆等。总量可根据个人情况,外界因素适当增减,输液速度控制在每分钟40滴左右。有胸腔闭式引流管者,术后夹闭,每日放出100 ml左右胸液,直到无液体流出,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天进食,同时可适量减少输液量。术后常规给予有效抗生素,雾化吸入,止痛,支气管解痉药,有效排痰等。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本组病例术前、术中、术后肺功能测定比较见表1,术前、术中、术后SPO2测定比较见表2。术前、术中、术后心电综合分析及活动平板心电图测定比较见表3。6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经治疗后好转;1例右全肺切除病人术后不能脱氧;1例合并卵巢转移病人于术后20天行卵巢癌根治术,最后治愈出院。1例合并胸椎转移病人于术后第4天出现T4以下截瘫,术后第12天再行椎管减压术,效果不佳,1个月后自动出院。其余均治愈出院。病理检查结果为:鳞癌22例,腺癌14例,支气管肺泡癌4例,燕麦细胞癌3例。本组随访率100%,11例于术后半年、1年后分别出现胸液感染,给予抗炎、抽胸液等处理后好转,其中3例分别在4个月、8个月后因远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存活2年以上29例。

    表1 本组病例手术前、中、后肺功能测定比较(±s) 时 间
, 百拇医药
    FEV1%①

    <50 50~70 >70

    FVC%②

    <60 60~80 >80

    术 前

    41.4±6.2

    58.8±8.6

    66.5±6.3

    53.5±6.3

    68.5±8.2

    77.0±6.9

    术 中………………
, http://www.100md.com
    术后3个月

    37.5±5.8

    55.9±9.3

    65.1±6.7

    39.2±5.1

    52.5±13.8

    74.5±9.9

    注:与术前比较△ P<0.01,①表示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②表示FVC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2 本组病例手术前、中、后SPO2测定比较(±s) FEV1%①
, http://www.100md.com
    SPO2%

    术前 术中 术后1周

    <50

    90.7±2.5

    89.2±2.2

    86.2±3.2

    50~70

    95.4±1.5

    94.3±2.0

    93.1±1.9

    >70
, 百拇医药
    96.6±0.9

    95.8±1.7

    95.2±1.3

    注:与术前比较△ P<0.01,①表示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3 本组病例术前、术中、术后心电图及活动平板心电图比较 时间

    例数

    心电综合分析

    活动平板心电图

    ST段下垂

    ≥1mm

    大致正常

    和正常
, 百拇医药
    心律失常

    ST段下垂

    ≥1mm

    可疑阳性

    和正常

    心律失常

    术 前

    43

    4

    39

    0

    8

    33

, 百拇医药     2

    术 中

    43

    6

    33

    4………

    术后1周内

    43

    6

    32

    5………

    术后3个月

    38

    3
, 百拇医药
    35

    0

    12

    23

    3

    3 讨 论

    外科治疗肺癌主要是将肿瘤所累及的病肺连同肺门淋巴结彻底切除,达到根治目的[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检验,现认为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2]。全肺切除术是治疗中央型肺癌及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比较积极、有效的方法。肺癌患者往往年龄偏大,吸烟病史较长,常伴有慢性气道阻塞性病变,因此,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的可能性大。全肺切除术就更加危险。如果术前能够了解心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对预后有重大意义。

    目前尚无一种能在术前准确判断病人能否耐受全肺切除术的检查方法。只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及术前心肺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价,对病人的现在情况、耐受情况及预后做一个大概的估计。
, http://www.100md.com
    全肺切除术后最主要的,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呼衰主要与健肺本身功能较差及肺部并发症有关。Wernly等[2]认为FEV1<2 L,全肺切除较危险。本组病例术前、术中、术后肺功能比较说明FEV1%<50%时术后肺功能变化较大,易发生呼衰,FVC%<70%以下也易发生呼衰,SPO2在术前、术中、术后监测比较也证实肺功能的结果,显示在整个围手术期用SPO2监测代替肺功能检查有较大的可行性。本组24例病人FEV1<2 L,经开胸前行健肺单侧通气检查心肺功能,估计可耐受手术,术后仅有1例右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不能脱氧。吸取教训,作者对拟行右全肺切除病人的心肺功能检查和手术更加慎重,未再发生上述情况。如果开胸前检测心肺功能,证实确实很差的病人,可采用姑息性切除,尽量保留患侧健康肺组织。作者近年有5例这样的病人,术前单肺测试SPO2<85%,心律失常,ST段下垂>1 mm,原定行全肺切除术,后改为袖状切除、隆突成形术,减少了术后病人呼衰的发生率,低于国内文献报道全肺切除术后的死亡率3.8%[3]
, 百拇医药
    全肺切除后较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表现,主要是与其本身心功能差及术后缺氧有关。但在缺氧改善后,给予对症处理,均可明显好转。

    本组43例病人术中均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全麻。该种麻醉方法可以使术野更加清晰、安静,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健肺的并发症。在麻醉成功后,开胸前,使健肺单侧通气,停用呼吸机,用导管给氧,并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心电图和SPO2,观察15~30 min,再测定SPO2和心电图,经过统计学分析表明,此时的心肺情况才更接近全肺切除术后的实际心肺功能。因此,作者认为在麻醉后,开胸前,做一个上述检查,对指导术者在术中采用何种手术方法及对预后的估计有较大意义。术后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6~12 h,减少健肺并发症,帮助病人暂时度过危险期,对心电图、SPO2连续监测,必要时可做血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使SPO2控制在95%以上,低于此值,则需及时查找原因:①机器原因,如接触不良、漏气等;②病人呼吸道梗阻;③肺部并发症,如哮喘复发、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等,及早对症处理。
, 百拇医药
    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易发生心衰与肺水肿, 这主要是与输液量和速度有关[4], 因此, 对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 严格控制静脉输入量与输液速度至关重要, 可根据中心静脉压的测定来控制输液速度。也可采用宁少勿多的原则,对心肺功能较好的病人给予每 24 h

    2 000 ml左右液体,再辅加白蛋白、血浆等提高胶体渗透压和加强营养,该类药物也有轻微的强心、利尿效果,对防止心衰、肺水肿也有一定的作用。吗啡对治疗肺水肿效果比较理想,但在无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应用该药要小心病人呼吸受到抑制。对普胸术后由渗出、胸膜反应、小淋巴管瘘等引起的胸液增多者,采用给予白蛋白、血浆等支持疗法,胸液明显减少,效果比较理想。近年来对肿瘤切除术后病人,作者不主张用止血药物,以减少肿瘤细胞种植的可能性。白蛋白、血浆等对减少全肺切除术后由上述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均有所帮助。

    在术中按过去传统做法,在关胸前加生理盐水250 ml左右入胸腔来保持患侧胸腔压力,但术后有11例出现胸液反复感染,从而降低了身体抵抗力,加快了肿瘤复发。有文献报道[5]术后胸液感染并出现脓胸的病例,采用重新留置胸管并用甲硝唑、葡萄糖溶液冲洗胸腔,24 h后开放胸腔闭式引流管,将胸液全部排净拔管的方法。开始时,试用该方法,发现一次性放出过多液体,病人多有不适感,如心慌、气促、呼吸困难、四肢厥冷等症状,后来在术后即留置胸腔引流管,并夹闭,每天缓慢放出100 ml左右胸液,无液体流出后拔管,未再出现上述现象,复查胸片未见明显纵膈移位。
, 百拇医药
    术后常规给予有效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呼吸道湿化的应用、有效排痰、止痛,必要时支纤镜吸痰等,对预防肺部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术后早期酌量给予化疗或放疗,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也很有帮助。

    [作者简介] 张波,男,33岁,辽宁鞍山人,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治医生,学士。肇庆 526021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592.

    [2] Wernly, Demeester, Kivehner, et al. Clinical value of quantitative ventilation-perfusion lung scans in the surgical managment of bronchogenic carcinoma[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y, 1980,80:535.

    [3] 顾月清,廖美琳,周允中,等.肺功能与肺癌全肺切除术后近期预后关系[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4:214.

    [4] 赵凤瑞,葛炳生,辛育龄,等.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呼吸衰竭[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1,2:90.

    [5] 张逊,王增林,姚计方,等.全肺切除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25例临床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4:250.

    [收稿日期] 2000-03-06,[修回日期] 2000-08-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