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39538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治(附8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潘万能 李荣祥 周颖 陈国民 王代文 段廷旺

    单位:潘万能(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李荣祥(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周颖(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陈国民(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王代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段廷旺(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关键词:胆囊炎;黄肉芽肿性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000227 摘 要: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8例XGC的临床资料。结果 XGC占同期胆囊标本的0.5%(8/1600)。临床表现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一致。B超检查8例,CT检查3例,术前全部误诊。术中病理确诊2例、术后病理确诊6例。8例行胆囊切除;其中4例行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同时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加右半结肠切除、胃大部分切除各1例,全部治愈。结论 XGC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影像学检查易与胆囊癌混淆,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手术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佳途径。胆囊切除是常用的术式,炎症浸润肝脏等周围组织或不能排除胆囊癌时应扩大手术范围。
, http://www.100md.com
    分类号:R57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947(2000)02-0177-02▲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XGC)是一少见的特殊慢性胆囊炎。1986年以来我院1600例胆囊疾病中,8例确诊为XGC,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60岁。病程3个月~5.5年, 平均3.2年。7例有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病史,1例右上腹包块,1例伴黄疸(总胆红素38μmol/L,结合胆红素26μmol/L,谷丙转氨酶90U/L),其余7例肝功能正常。

    1.2 诊断
, 百拇医药
    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胆囊结 石并胆囊癌4例,右上腹包块1例。CT检查3例,2例疑诊为胆囊癌,1例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2 治疗及结果

    2.1 手术治疗

    术中见胆囊壁明显增厚与周围脏器粘连,7例有胆囊结石;3例胆囊缩小,5例胆囊增大;其中Mirizzi综合征Ⅰ型1例,分别与胃、结肠肝曲形成内瘘各1例,胆囊淋巴结增大及胆囊床部肝脏质地变硬各2例。8例 均行胆囊切除;其中4例行胆囊床部肝脏楔形切除,并同时 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加右半结肠切除、胃大部分切除各1例。剖视胆囊:胆囊壁厚0.5~2.5cm; 7例胆囊内有多个黄色质地中等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互相融合,1例为单发结节;6例粘膜欠光滑,其中2例有溃烂面,2例粘膜较平滑。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4例,2例 确诊为XGC。

    2.2 术后病理诊断
, http://www.100md.com
    8例诊断为XGC,所切除的肝、胃、结肠、淋巴结均为慢性炎症改变。

    2.3 结果

    本组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平均随访2.5年,均健康。

    3 讨 论

    XGC是胆囊的慢性特殊型炎症,临床上比较少见。自1970年Chritensen等首次报告至今,国外有100例报告[1]。国内黄应堂等首先报告了8例,最大的1组报告了48例[2],其余仅为零星报告[3],共计68例。国内外报告XGC占同期切除的胆囊标本的0.42%~11.2%。我院占0.5%。近年来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可能与对XGC的认识水平提高有关。

    XGC是胆囊结石引起胆道梗阻,产生急性炎症,罗-阿窦破裂或形成粘膜溃疡,胆汁反复多量进入胆囊壁,从而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成为抗原,产生过敏反应,形成肉芽肿,认为是迟发性过敏反应所致[2]
, 百拇医药
    XGC被认为是一种少见、良性而有破坏性的胆囊炎性病变[1],常与胆囊结石并存。本组7例胆囊内有结石,另1例胆囊内虽无结石但已形成胆囊结肠内瘘,故有结石经内瘘排出的可能。术前B超检查多数仅满足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对有胆囊壁增厚者,易误诊为胆囊癌。本组误诊为胆囊癌的4例中,无1例发现肝脏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这与胆囊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的生物学特点不相符合。胆囊壁增厚尚需与胆囊腺肌症相鉴别,壁内见小囊状低回声或彗星状强回声是胆囊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缺乏此特征时则不易与XGC相鉴别,但可借助于脂餐反应鉴别。本组B超误诊为胆囊癌的4例中有3例行CT检查,其中2例仍未能排除胆囊癌。文献报告XGC的CT检查可类似于胆囊癌[4]。因此,发现胆囊壁增厚的慢性胆囊炎,特别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尽早手术是诊断和治疗的最佳途径。术中见胆囊与周围脏器明显粘连、浸润、内瘘、胆囊壁增厚有大小不等的黄色结节时,想到XGC的同时必须与胆囊癌相鉴别,应作冰冻切片检查,本组2例在术中得到 确诊。本组4例术中证实有组织浸润、且有2例 形成内瘘,临床上又不易与胆囊癌相鉴别,确诊依赖病理。文献报告胆囊腺癌中有10%的XGC发生,XGC标本中有10%发现腺癌,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并认为XGC与胆囊癌可能有关[1]。因此,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文献报告XGC仅需行胆囊切除,手术后不复发[3]。本组4例也仅行胆囊切除术,随访效果良好。当炎症已浸润肝脏等邻近组织或不能排除胆囊癌时,应切除包括浸润的肝脏等组织或按照胆囊癌而扩大手术。对术中已确诊的XGC且无周围脏器浸润时应完整切除胆囊。XGC与周围脏器粘连较重,术中应注意防止邻近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并Mirizzi综合征时更应注意防止胆道损伤。■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潘万能(1961-),男,四川双流人,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胆道外科方面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孟军.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5,22(4):239~240.

    [2]巫佩霞,邸荣庆.黄色肉芽肿性囊炎48例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3,13(6):366~367.

    [3]潘万能.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4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7,10(3):134~135.

    [4]胡振义.黄脂肉芽肿性胆囊炎的放射学表现[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8,11(1):34~34.

    收稿日期:1999-08-12

    修稿日期:2000-03-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