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34148
纳络酮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毕旭明 孙梅 宋淑英

    单位:德州市人民医院,德州 253014

    关键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000229

    纳络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在儿科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我们自1994年1月~1999年10月间用其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4例HIE患者,全部来自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其中男35例,女29例。胎龄:30周12例,32~37周22例,40周30例。出生体重:2.1~2.5 kg 24例,4.0 kg 35例,≥4.0 kg 5例。生后Apgar评分:1 min:4分 35例,4~7分29例;5 min:4分2例,4~7分52例,>7分10例。脑CT改变:皮质下散在点片状低密度影24例,弥漫性低密度影或灰白质界限不清者35例,有或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或脑实质出血者27例。根据HIE临床分度为:中度35例,重度29例。同期选择50例HIE病例为对照组,其一般资料及分度与治疗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
, 百拇医药
    1.2 方法与结果 治疗组64例患儿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分为2组:(1)入院时即处于昏迷或呼吸抑制状态者34例,24 h内给予纳络酮0.1 mg.kg-1稀释后静脉注射,或0.4 mg加入液体50 ml中静脉滴入;(2)入院时处于高度兴奋或惊厥状态者30例,给予镇静剂24~48 h内进入抑制状态,停镇静剂12 h后仍昏迷,即按上述剂量给予纳络酮。效果:用药后8 h内出现刺激反应者(1)组18/34例,(2)组19/30例;间隔8~12 h第2次给药,剂量同前,用药后12 h出现吸吮反射或哭声者,(1)组31/34例(死亡3例),(2)组29/30例(死亡1例)。治疗组60例平均昏迷时间(60.4±7.2) h,对照组死亡4例,余46例平均昏迷时间(70.6±8.8) h,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4.8±6.3)d,对照组平均(18.5±7.4)d,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纳络酮为阿片受体纯竞争性药物,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动物实验证明,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者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量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流供应,减轻脑水肿,缓解偏瘫、昏迷等症状,另外,纳络酮还有抗氧化、稳定肝脏溶酶体膜、防止DIC的发生、恢复细胞膜泵功能等非阿片受体作用。

    HIE是窒息后脑损伤最常见者之一,重度HIE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Faden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引起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释放增加,OLS又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国内资料表明,窒息新生儿血浆和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明显高于对照组。纳络酮在治疗HIE方面,疗效较显著。其机理可能为:增加脑血流灌注,重新分布缺氧后的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稳定细胞膜,恢复细胞膜泵的功能,减轻脑细胞的损伤。本组资料提示:纳络酮可使HIE患儿昏迷时间缩短,改善呼吸功能,从而使整个病程缩短。但对HIE早期处于兴奋状态者不宜急于应用纳络酮,以免诱发惊厥。作者认为:纳络酮每次用量0.1~0.2 mg.kg-1,间隔2~4 h可重复使用,静脉注射见效快,一般1~2次即可奏效,未见任何毒副作用。据文献介绍,新生儿用量达0.4 mg. kg-1,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个别可出现轻度嗜睡、恶心、呕吐、烦躁及心动过速等,应用时要注意观察。

    2000-03-28 收稿,2000-05-15 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