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8659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P300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2期
     作者:莫飞智 李建强 储莉 雷立屏 赖新生 刘颂豪

    单位:莫飞智(华南师范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广州 510631);李建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储莉(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雷立屏(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7);赖新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7);刘颂豪(华南师范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广州 510631)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灸疗法;生活质量;P30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000206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 将60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DHET), 每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R)、社会活 动功能调查(Funtional Activity Questionaire,FAQ)、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 、P300及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共观察42天。结果:电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药物组 显著,其有效率为60.0%,而药物组为23.33%(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促进VD患 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其近期疗效优于药物DH ET。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71(2000)02-0065-05

    Effect of the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 and its P300

    MO Feizhi,LI Jianqiang,CHU Li,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 bilitation Theory & Practice.-2000,6(2):65~69)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the effects of the electroacupuncture on vascular dementia and its P300.Methods:60 patients s uffering from vascular dement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lectr oacupuncture group(30 cases) and the medicine group(dihydroergotoxine,DHET,30 ca ses).Changes in scoring value of HDS-R(Hasegawa Dementia Scale),FAQ(Functional Activity Questionaire),ADL,injure of nerve function,main symptoms and P300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course was 42 days.Results:The res ults was that effective rate was 60% i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23.33% in medicine group(P<0.01).All the above indices were improved in electroacupun cture group,better than those of medicine group(P<0.05~0.01).Conclusion:It suggests that the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can promote the VD patients in inte lligence,functional activity,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nd quality of lif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vascular dementia;acupuncture therapy;quality of li fe;P300

    我们曾分别用电针与单纯针刺法、口服喜得镇(Hydergin)作对照治疗VD,结 果发现在提高患者智能状况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电针优于单纯针刺法及喜得镇[1~2] 。对VD诊断的传统方法是利用各种量表进行心理学测试,即从人的感知行为表现去“推测 ”人的高级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是多数报道确认的 一种客观有效的检测手段[3]。因此,除进行必要的量表检测外,我们尚采用ERP检 测,以期能更客观地反映VD患者的认知等智能情况,并与药物DHET作对照,为进一步研究电 针治疗VD的机理提供客观的临床参考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1)采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4](HDS-R)以筛选痴呆患者 ,并以HDS-R评分分为正常(30分)、轻度(边缘状态21~29分)、中度(疑痴呆11~20分)、重 度(痴呆0~10分)4个等级;(2)Hachinski氏缺血记分法[5]评分达4分以上者,以排 除AD (Alzheimer's Disease);(3)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DSM-Ⅳ制订的VD标准[6] ;(4)中医辨证标准:参照《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7]分为 髓海不足、肝肾亏虚、脾肾两虚、心肝火盛、痰浊阻窍、气滞血瘀6型。
, 百拇医药
    1.2 排除标准 在脑血管病发生以前已有痴呆症状;除认知障碍外不伴有 其他脑血管病局灶体征;CT或MR未能证实有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发生后1个月内;有完全 性失语、精神疾病;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颅外伤及未能完成全疗程者;经多次指导, 仍不能进行或完成P300检测者。

    1.3 分组方法 根据HDS-R评分,将在同一等级内得分相同或±1~3分的 患者,随机分到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0例。

    1.4 治疗方法 电针组:电针穴:四神聪、风池、内关、本神均双。随证 取穴:髓海不足取绝骨双、风府、大椎;肝肾亏虚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均双;脾肾两虚取 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均双;心肝火盛取太冲、行间、侠溪、神门均双;痰浊阻窍取素 、 丰隆、足三里均双;气滞 血瘀取血海双、开四关。随症配穴:半身不遂取肩骨 禺、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均患侧;口眼歪斜取地仓、颊车、 阳白、承泣均患侧、合谷健侧。操作:用华佗牌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进针后手法刺激得 气,其中电针穴用电针治疗仪(G-6805型)施以连续波,频率120~250次/分,刺激量以患者 能耐受为度,治疗30min。余穴用提插捻转补泻或平补平泻法。由相同医师在每天上午9:00 ~11:00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5天后休息2天,再继续治疗,共观察42天。
, 百拇医药
    药物组:口服DHET1.5mg,每日3次,每周连服5天,停2天,共服药6周。

    1.5 观察项目 除治疗前须观察CT、MR及性别、年龄、文化、病程、病情 、病位、病性、发病、证型等一般情况外,VD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以下观察:HDS-R、FAQ [8]、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P300;主要症状。

    1.6 疗效评定标准 以HDS-R评分作为标准,进行四级评判:显效:HDS- R上升10分或以上;有效:HDS-R评分上升5~9分;改善:HDS-R评分上升1~4分;无效:H DS-R不变或下降。

    1.7 P300检测方法 P300检查由医院专职医生操作(盲法), 使用keypoin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Software Version2.0,丹麦Dantec公司)。根据国际ERP协 会要求,记录点(电极位置)为国际10~20脑电系统的Fz、Pz、Cz三处,参考电极放在右侧乳 突,前额接地;虑波带通0.3~1Hz,叠加次数80~130次,刺激间隔0.8~3.0S,分析时间0. 85S;采用听觉tone的短纯音刺激,刺激强度为78dB的双短音刺激,要求受试者选听并一听 到其中不规则出现的高调短音(靶刺激)时即按揿手中的按键,其中靶刺激20%,非靶刺激80 %;波形由屏幕显示,游标自动测量潜伏期及波幅,以数字X-Y自动打印。
, http://www.100md.com
    在安静的屏蔽室进行。患者平卧于床上,全身放松,闭目,嘱患者要注意力集中,一旦听到 高调声音,即按揿按键,检查前先试验数次,待患者理解后再进行正式检测。

    1.8 数据分析 组内以配对t检验,组间以χ2、t或Ridit检验进行统计 分析。

    2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60例患者均为1998年8月~2000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病区患者。电针组男19 例,女11例,年龄53~80岁,平均65.38±5.76岁;文化:小学以下10例,小学10例,中学7 例,中专以上3例;病程:2~5个月8例,6~12个月17例,13~36个月4例,37个月以上1例 ;病情:中度21例,重度9例;证型分布频次:髓海不足10例,肝肾亏虚21例,脾肾两虚3例 ,心肝火盛5例,痰浊阻窍16例,气滞血瘀28例;大脑损伤部位:左侧11例,右侧12例,双 侧7例。病性:缺血性22例,出血性3例,缺血兼出血性5例;发病次数:初发24例,复发6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22.34±6.72。药物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2~79岁, 平均66.29±6.87岁;文化:小学以下10例,小学11例,中学6例,中专以上3例;病 程:2~5个月10例,6~12个月16例,13~36个月3例,37个月以上1例;病情:中度21例, 重度9例;证型分布频次:髓海不足11例,肝肾亏虚23例,脾肾两虚0例,心肝火盛3例,痰 浊阻窍19例,气滞血瘀29例;大脑损伤部位:左侧8例,右侧10例,双侧12例;病性:缺血 性27例,出血性1例,缺血兼出血性2例;发病次数:初发27例,复发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 分总分21.76±6.57。两组上述情况在治疗前分别经t检验和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http://www.100md.com
    3 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0%,药物组为23.33%。经Ridit检验(u=7.46,P<0.0 1),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优于药物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Ridit)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改善(%)

    无效(%)

    有效率(%)
, http://www.100md.com
    电针组

    30

    5(16.67)

    13(43.33)

    10(33.33)

    2(6.67)

    60.0 0

    药物组

    30

    1 (3.33)

    6(20.00)

    15(50.00)
, http://www.100md.com
    8(26.67)

    23.33

    3.2 两组治疗前后HDS-R、FAQ、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HDS-R、FAQ、ADL、神经功能缺损 评分比较(±s) 组别

    HDS-R

    FAQ

    ADL

    神经功能缺损

    电针组

    治疗前

    11.29± 4.20
, 百拇医药
    24.33±5.21

    30.29±24.79

    20.85±7.92

    治疗后

    19.41±5.72***△△△

    20.68±6.07*

    65.29 ±31.99***△△

    10.65±8.22***△

    药物组

    治疗前

, http://www.100md.com     11.26±5.12

    23.83±5.37

    35.74±19.78

    19 .38±8.68

    治疗后

    12.68±6.83

    21.23±4.96

    59.84±18.64***

    11.88 ±8.05**

    注:自身治疗前后比较* P<0.05,** P<0.01,*** P<0.005;
, http://www.100md.com
    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P<0.05,△△ P<0.01,△△△ P<0.005。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的HDS-R、FAQ、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HDS-R、ADL上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FAQ降低有 统计学意义(P<0.005);药物组ADL上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有显著性意义,而HDS -R、FAQ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差值比较,电针组HDS-R、ADL、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较药 物组显著(P<0.05~0.005),疗效优于药物组。

    3.3 两组P300治疗前后的变化(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300(Fz)变化的比较(±s) 项目

, 百拇医药     电针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药物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潜伏期(ms)

    475.87±153.00

    359.50±86.38**△ △

    464.93±121.92

    428.03±84.56

    振幅(μV)

    5.95±4.34
, 百拇医药
    9.15±3.45**△△

    7.29±4 .74

    7.45±3.85

    注:自身治疗前后比较** 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P<0.01 经比较,治疗前两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都无差异(P>0.05),治疗 后电针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有显著性意义;药物组潜伏期缩短有显著性意义,而波幅变 化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电针组缩短潜伏期、增高波幅比药物组强(P<0.01,P <0.05)。

    3.4 两组主要症状评分比较(见表4)表4 两组主要症状评分比较(±s) 组别

    n
, 百拇医药
    治疗前

    治疗后

    电针组

    30

    16.53±5.72

    2.71±3.68* *△△

    药物组

    30

    17.85±6.07

    9.17±4.09*

    注:与本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1,** P<0.001;与药物组比较△△ P<0. 001
, 百拇医药
    我们对VD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了观察,项目有:①自觉症状:头重、头痛、 眩晕、心悸、耳鸣、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冷、全身疲倦、食欲不振、小便失禁、大便失 禁;②情感症状:情绪不稳、易兴奋激动、因小事大哭、抑郁悲观、忧郁、欣快、淡漠;③ 精神症状: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迟钝、狂躁、夜间谵妄、失眠、兴奋躁动、行为 紊乱、幻觉、妄想。各症状以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分别记0、1、2、3分。

    据统计,两组在治疗前的主要症状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都有显著的缓解,但差 值比较显示电针组解除患者症状的作用强于药物组。

    4 讨论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损害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量表是反映智能障碍程度及发展趋 势的重要依据,但至今任何量表都不能同时反映DSM-Ⅳ诊断标准中须有智力和社会功能障 碍的痴呆诊断要求。HDS-R能反映轻度、中度、重度痴呆的严重程度。对VD与AD的鉴别目前 尚缺乏神经病理学标准,临床上常用Hachinski量表来区分,但此表主要是排除AD,而不是 诊断VD;可用HDS-R调查作进一步诊断,而HDS-R缺乏排除其它类型痴呆的标准。因而此两 表共用可起到互补的作用。FAQ主要评价患者日常收支平衡、嗜好、对时事的注意等能力, 可以反映其社会功能障碍情况[4,8]
, 百拇医药
    临床研究表明,在观察期间,VD患者经电针治疗后,智力水平有显著提高(HDS-R),其疗效 优于药物DHET组,提示电针在促进VD患者智能康复方面的作用强于DHEF,随着智能和肢体功 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康复,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社会活动能力(FAQ),从 而提高VD患者的生活质量。疗程后1~2月,我们随访了20例患者,病情未见加重。

    认知诱发电位(cognitive potentials)是指人注意到某客体并对其进行高级认知加工如思维 、情感、记忆、判断时,在头皮上记录下来的电位。P300不受刺激的物理性质影响, 而主要与人在从事某一任务时的认知活动有关。现已公认P300是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和 判断人的认知能力的有用指标,已被广泛用于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 学、药理心理学等方面。对于每个具体的痴呆患者,P300的变化与临床相平行,因而 可以作为了解患者智力变化和监护治疗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10~12]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的研究表明,治疗后,VD患者的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以电针组变化明显 ,药物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电针作用优于DHET。结合两组患者的智能状况 ,认为电针刺激头部诸穴,能够改善患者的P300,且随着智力的康复,P300也 随之改变,与有关报道相似[13],说明P30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VD患者的 智能状况。我们同时也观察到,部分患者虽经多次指导,仍不能进行或完成P300的检 测(本文未纳入),可能与他们的理解能力等智能严重低下有关,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智力应采 用什么方法检测,有待于脑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VD患者常出现上述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是血脉瘀阻,脑神失养所致。这些症状往往给患者造 成极大的痛苦,妨碍患者理解和配合治疗。因此,除针对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外,还必须对症 治疗患者的主要症状,以利于患者配合治疗。电针四神聪、本神、风池、内关可醒脑开窍, 养心安神,可以改善和协调心脑气血循环,解除患者的精神、躯体症状,促进其智能康复。
, http://www.100md.com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960548),广东省博士后科研经费资助(NO.199 9粤博管办19)

    作者简介:莫飞智,男,35岁,医学博士,在站博士后。从事光子与中医药学、经络学的研 究。

    参考文献

    [1] 赖新生,莫飞智,江钢辉,等.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超氧 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一氧化氮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648~ 651

    [2] 江钢辉,赖新生,莫飞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对照观察.广州中医 药大学学报,1998,15(2):110~113

    [3] 周红文.多发性脑梗塞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8(5):3 17~319
, 百拇医药
    [4] 梁亦邓.用于痴呆的修订长谷川量表.日本医学介绍,1992,13(9):420

    [5] 吴发琼,周光荣.脑血管性痴呆.心血管病学进展,1993,14(2):90~93

    [6]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DSM-Ⅳ).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2.143~147

    [7] 傅仁杰.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中医杂志,1991,(2) :56

    [8] 杨蜀莲.血管性痴呆.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7,4(1):1~4

    [9] 陈清棠执笔.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 杂志.1996,29(6):381~383
, 百拇医药
    [10] 杨文俊主编.大脑高级功能的神经电生理.第一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3.21

    [11] 陈兴时,张明岛.认知电位研究的新进展.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124-127

    [12] Sutton S,Braren M,Zubin J,et al.Evoked potentials correlates of s timulus uncertainty.Science,1965,150(3):1187~1188

    [13] 张安仁,潘志伟,罗菲.针刺后溪、神门对脑外伤痴呆患者的影响.中国中 西医结合杂志,1995,15(9):519~521

    收稿日期:2000-03-27 修回日期:2000-04-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