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41410
511例食管癌放射治疗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王捷忠 李云英 林祥松

    单位:王捷忠(350014 福州,福建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李云英(350014 福州,福建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林祥松(350014 福州,福建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关键词: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000118 作者自1988年7月至1993年10月,共根治性放射治疗食管癌511例。现对此做一回顾分析,以讨论其治疗结果及影响预后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511例中男性328例,女性183例,男女之比为1.79∶1.00。全部经病理或脱落细胞学检查证实,治疗前无肝脏、肺等脏器或腹腔淋巴结转移。

    1.2 治疗方法:采用8MV或18MV X射线,少数用60Co外照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加用9MeV或12MeV电子线或200kV X射线照射。常规分割。原发灶剂量为50~80Gy,其中60~70Gy占73.1%;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加照锁骨上区,剂量为50~70Gy。未进行全身化疗。
, 百拇医药
    1.3统计方法:本组所分析的影响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X线检查分型、是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剂量、总疗程、病理类型共9个因素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资料整理及计算均在SPSS软件包进行,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

    2 结果

    2.1 随访及生存情况:所有病例随访5年以上,失访39例,随访率为92.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8%,29.0%,16.6%。

    2.2 临床各因素与生存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短、是否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率影响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病变部位、X线检查分型、总疗程与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对生存影响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单因素模型分析时剂量与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影响预后因素很多,但病情早晚可能是最重要因素。本组资料分析结果提示病变越短,疗效越好(P<0.01),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疗效明显下降(P<0.01)。因此食管癌放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影响食管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其它因素有原发灶部位及X线检查分型:上段及颈段疗效优于中段,下段最差(P<0.05);蕈伞型及腔内型疗效优于髓质型,溃疡型及缩窄型疗效最差(P<0.05)。

    照射剂量与食管癌放射治疗预后关系,各家意见不一,多数作者认为60~70Gy最佳。本组资料也提示60~70Gy效果最好,<60Gy或>70Gy疗效差,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无显著意义(P>0.05)。可能因为本组资料为非随机分组,少数患者放射治疗剂量低(主要原因为年老、体质差、心肺功能差、放射治疗反应剧烈或有溃疡、穿孔等危险,不宜继续放射治疗)。而放射治疗总量增加主要原因为治疗过程中机器故障或放射治疗反应剧烈采用分段治疗或治疗过程中病变退缩缓慢者。因此,多因素分析时,生存率更多受其它因素影响而不单纯受总剂量因素影响。另外,如果因机器故障或放射治疗反应剧烈及有溃疡、穿孔危险采用分段治疗,总疗程>60d者,疗效下降(P<0.05)。因此,作者认为食管癌放射治疗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治疗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并发症,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

    本组资料提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与生存率无关(P>0.05)。

    (收稿日期:1999-03-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