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师》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9861
茶碱缓释制剂的时间节律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药师》 2000年第1期
     作者:陈同坡 石杰 张立华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 266011

    关键词:茶碱/缓释剂;节律性,时间▲

    中国药师000129

    摘 要 考察茶碱缓释剂于不同时间给药时的体内药动学差异。 结果发现, 茶碱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有着明显的时间节律性。 白天用药达峰时间短, 血药浓度高, 疗效也较明显。

    茶碱是解除支气管痉挛的重要药物。国内外常用的茶碱有常规剂型、缓释剂型和长效缓释剂型。本文通过考察茶碱缓释剂于不同时间给药时的体内药动学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随机抽取63例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的患者,分为A,B,C,D4组。均按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服用茶碱缓释剂为0.4gqd,连服7d,A组每日早7:00服用;B组每日上午10:00服用;C组每日下午4:00服用;D组每日晚21:00服用。4组患者服药前均未服用过对茶碱血药浓度及代谢有影响的药物。病人一般情况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病人分组情况 组

    别

    例

    数

    性别

    平均年龄

    (岁)

    病 种

    男

    女

    肺气肿

    慢支

    哮喘

, 百拇医药     支气管扩张

    A

    15

    12

    3

    54.1±17.9

    1

    9

    3

    2

    B

    14

    10

    4
, 百拇医药
    51.4±10.0

    1

    9

    2

    2

    C

    17

    12

    5

    55.8±15.3

    1

    13

    1

, 百拇医药     2

    D

    17

    15

    2

    52.6±16.3

    2

    9

    4

    2

    1.2 测定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末次服药前2h及给药后的0,2,6,8,12,22h分别抽取血样2ml。分离血清,精密量取50μl血清,用FPIA法测定其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

    将给药后连续6个时间点测得的结果用3P87软盘模拟,求出其Cmax,tmax及AUC等有关药动学参数。末次给药前2h测定点的值为谷浓度。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给药组茶碱的血药浓度 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组的谷、峰浓度差异 组 别

    谷浓度(μg.ml-1)

    峰浓度(μg.ml-1)

    A

    9.61±2.26

    12.77±2.36

    B

    5.31±2.14
, http://www.100md.com
    7.34±2.36

    C

    4.34±2.20

    6.81±2.11

    D

    3.21±1.78

    6.20±2.13

    P

    <0.01

    <0.01

    2.2 不同时间给药组茶碱的药动学差异 见表3。

    表3 AD两组的药动学参数比较 参 数
, 百拇医药
    A组

    D组

    P

    tmax(h)

    4.9±1.6

    8.1±1.7

    <0.01

    AUC(mg.h.ml-1)

    85.24±17.96

    68.94±10.89

    <0.1
, http://www.100md.com
    t1/2

    12.2±6.1

    11.4±7.3

    >0.01

    3 结论

    3.1 4组病人经7d用药后的血药浓度均已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从表2可以看出,A,B,C,D4组血药浓度谷、峰值均有较大差异。A组患者谷、峰浓度明显高于D组(P<0.01),说明白天用药组患者的血药浓度较晚间用药组高。其原因可能是,茶碱经吸收后迅速分布于细胞外液,部分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由于昼夜时体内的体液重新分布,使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的茶碱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血药浓度。白天组比夜晚组的血药浓度高出约31.85%~38.3%,比文献报道[1]的24%略高。考虑可能与病例的选择,患者年龄的差异有关。
, http://www.100md.com
    3.2 白天用药组的达峰时间明显快于晚间用药组(P<0.01),时间几乎缩短了一半,AUC亦有明显差异(P<0.1),但半衰期变化不大,说明白天用药组患者达峰时间短、血药浓度高、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考虑为昼夜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强度发生改变,影响了茶碱的释放、吸收、分布速率,从而对达峰时间产生了时间节律性变化[2]

    研究证明,茶碱的血药浓度有着明显的时间节律性。白天用药的达峰时间短,血药浓度高,因此疗效也较明显。

    参 考 文 献

    [1]何绍雄. 时间药理学与时间治疗学. 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4. 166~167

    [2]吴莱文. 治疗药物监测.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290~315

    (19981117收稿 19990915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