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47221
电针配合腰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8期
     作者:叶立汉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肇庆 526021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指腰椎间盘纤维环松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指腰椎间盘纤维环松弛、变性、膨出或者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了相应的神经根,造成局部充血、水肿的炎症性反应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腰骶部及坐骨神经痛。笔者采用电针配合腰牵治疗本病10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0例,女4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92岁,以30~50岁居多;L2,3椎间盘突出者3例,L4,5椎间盘突出者72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23例,L4,5、L5S1椎间盘突出者8例;膨出者61例,脱出者45例;病程最短者2h,最长者10a;按经络分型,属太阳型29例,属少阳型36例,属督脉型15例,混合型者26例。诊断要点: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全部病例均经过CT确诊。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1.2.1 电针疗法 取穴:按经络分型取穴,一侧疼痛取病侧,双侧疼痛取双侧穴位。足太阳膀胱经痛:肾俞、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胆经疼痛: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腰骶部疼痛:腰阳关、肾俞、气海俞、次。混合型:肾俞、次、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腰骶部穴位针感局部放散,臀及下肢穴位针感为:太阳经穴沿下肢后侧向足底放射传导,足少阳经穴针感沿下肢外侧向足底放射传导。得气后接通上海产G6805脉冲电针治疗仪导线,选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

    1.2.2 腰椎牵引 采用平卧位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从20~40kg,逐次增加至40~60kg,最大重量以病人承受为度,每次牵引20~30min。

    1.2.3 疗程 先电针,后腰牵,1/d,10d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腰痛、坐骨神经痛消失,脊柱畸形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以上,能正常工作;显效:腰痛、坐骨神经痛基本消失,脊柱畸形大部分消失,能坚持轻工作;好转:腰痛、坐骨神经痛减轻,脊柱畸形改善,直腿抬高有进步;无效:治疗4疗程,腰痛、坐骨神经痛未减轻,脊柱仍畸形,直腿抬高试验无好转。

    2.2 治疗结果 本组106例,治愈89例,占83.96%;显效8例,7.55%;好转6例,占5.66%;无效3例,占2.82%;总有效率97.17%。

    证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对表1中经络分型的疗效分别进行Ridit检验,P均>0.05。说明本疗法治疗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表1 证型与疗效的关系

, 百拇医药     证型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太阳型

    29

    25

    2

    1

    1

    96.6
, 百拇医药
    少阳型

    36

    30

    3

    2

    1

    97.2

    督脉型

    15

    13

    1

    1

    0

    100
, 百拇医药
    混合型

    26

    21

    2

    2

    1

    96.2

    突出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见表2。由表2见,膨出比脱出治愈率高,经Ridit检验,P<0.01,并根据临床观察,膨出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表2 突出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突出程度

    例数

    痊愈

    显效
, 百拇医药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膨出

    61

    58

    2

    1

    0

    100

    脱出

    45

    29

    8
, 百拇医药
    5

    3

    93.3

    

    3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腰腿痛、痹证范畴。多由劳累过度,或跌扑闪挫,或感受风寒湿之邪侵入机体日久等原因,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针刺以上诸穴,可疏通经络,行气化淤,祛风除湿,使经络气血顺畅,通则不痛。电针疏密波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

    牵引治疗机理在于:缓解肌肉痉挛,牵引强力地伸展腰部肌肉,可使之出现反射性肌肉松弛,缓解疼痛;增加椎管及椎间管的容积;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病理性倾斜;牵引力作用于后纵韧带,使后纵韧带张应力明显加大,使突出物、特别是中央型突出,产生向腹侧的压力,同时,椎间隙的增大,椎间盘内压明显下降,此两力的共同作用可使突出物部分还纳或变形,减轻压迫症状;增加侧隐窝的容积;松解神经根粘连,改善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收稿日期:1999-04-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