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1559
硬脊膜外前腔注射法的操作方法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章 瑛 周锦财 段 戡 罗毅文 孙之镐(指导)

    单位:

    章 瑛 湖南中医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7;周锦财 湖南医科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78;段 戡 罗毅文 孙之镐(指导)湖南中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关键词:硬脊膜外前腔;注射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中医骨伤科990406 摘要 研究硬脊膜外前腔注射法的理论依据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并根据椎管的解剖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及病变部位,认为将药液通过侧路达硬脊膜外前腔注射治疗腰突症优于常规硬脊膜外腔注射疗法。有必要对此疗法做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观察

    中图分类法: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05(1999)04-0019-03
, http://www.100md.com
    A Study on the Operating Method of Injecting Peridual Mater Spinalis

    Zhang Ying,Zhou Jingcai,Duan Kan,et al

    Hu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410007

    ABSTRACT This essay gives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theory and specific operating method of injecting peridual Mater Spinalis.According to th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rtebral tube and position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nertebral Disc,we hold that the therapelltic efffects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by injecting medications to the epidural mater spinals through its sideway/are superior to thosse of the common practice.T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ake a further clinical study and observation of this therapy.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Peridual mater spinalis Injection therapy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侧路腰硬脊膜前腔注射法是在硬脊膜外腔注射疗法、侧路腰硬脊膜外前腔造影术[1]和腰椎间孔进路硬脊膜外阻滞麻醉[2]的启发下,再通过对成人X光正位片的测量,进一步证实后的治疗方法。宋文阁教授在此疗法中也做了大量的研究。[3]

    1 成人腰椎正位X片有关数据的测量

    通过104份正常成人腰椎正位片中第四、第五腰椎的左右椎弓根外径间距如图1:(AB、A’B’),内径间距(CD、C’D’),椎板外切迹间距(EF、E’F’)及腰5骶1(L5-S1)椎板间隙外缘(小关节内缘,G’H’)的测量,得出表1,表2数据(以下单位均以cm计)。
, 百拇医药
    表1 腰椎X光正位片观察 (x±s) 组 别

    男(58例)

    女(46例)

    腰4

    腰5

    腰4

    腰5

    左右椎弓根外径间距

    5.37±0.40

    6.23±0.53*

    4.94±0.31
, 百拇医药
    5.75±0.32

    左右椎弓根内径间距

    3.01±0.45*

    3.23±0.42*

    2.73±0.25

    3.19±0.26

    左右椎板外切迹间距

    3.95±0.55

    5.35±0.60

    3.57±0.43

    4.93±0.49
, 百拇医药
    #与*比较P<0.05*与△比较P<0.05*与△比较P<0.05

    三组数值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腰椎X光正位片观察 (x±s) 组 别

    男(58例)

    女(46例)

    第五腰椎弓根内径间距

    3.23±0.42

    3.19±0.26

    L5~S1椎板间隙外缘间距

    3.96±0.38
, 百拇医药
    3.70±0.31

    二组数值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腰椎正位X片图1中各部位之间关系得出:

    椎间管长度(椎弓根的宽度)为左右椎弓根外径与内径间距差值的一半。

    男性:腰4(L4)为1.18±0.40 腰5(L5)为1.40±0.47;女性:L4为1.11±0.27 L5为1.28±0.29。

    椎板外切迹在同椎间管内的投影位置:椎板外切迹距椎间管内口距离为:椎板外切迹与左右椎弓根内径间距差值的一半:

    男性:L4为0.47±0.45 L5为0.96±0.51;女性:L4为0.42±0.30 L5为0.87±0.32。
, http://www.100md.com
    椎板外切迹距椎间管外口距离为左右椎间管外径与椎板外切迹间距差值的一半:

    男性:L4为0.71±0.47 L5为0.44±0.57;女性:L4为0.69±0.37 L5为0.41±0.37。

    L5-S1椎板间隙外缘在L5-S1椎间管内的位置。

    为L5-S1椎板间隙外缘与L5左右椎弓根内径间距差值的一半:

    男性为0.20±0.17;女性为0.18±0.18

    从以上数值可以看出,对于L4椎板外切迹垂直投影点在L4-5椎间管内偏内1/2~1/3处,距椎管约0.4cm左右。男女基本相同。L5椎板外切迹垂直投影点在L5-S1椎间管内偏外1/2~1/3处,距椎管约0.8cm左右。L5-S1椎板间隙外缘距椎管距离:男性为0.20±0.17,女性为0.18±0.18。左右相同。
, http://www.100md.com
    图1 腰椎正位X线片

    操作方法

    由于L4、L5椎板外切迹与椎管的关系不同。正常情况下,L5神经根病变多选用同侧L4椎板外切迹入路。S1神经根病变者选用L5-S1椎板间隙外缘即同侧小关节内缘入路法。

    1 体位 多取俯卧位,腹部垫20~25cm高枕。

    2 定位 根据患者X光正位片上椎板外切迹距棘突间的距离而定。一般情况L4椎板外切迹入路在同椎体棘突下0.3cm旁开1.5cm处定位。L5-S1椎板间隙外缘(小关节内缘)入路在两棘突间旁开0.5~1cm处定位(见图2)。
, 百拇医药
    图2 穿刺部位

    3 针具 选用特制的9号腰穿针,空心针为无尖扁平头。其目的是不易刺破血管,神经及硬膜囊。

    4 药物及剂量 2%利多卡因3ml,地塞米松1ml(5mg),VitB6 1ml(50mg),VitB12 1ml(500ug),配制成6ml的药液。

    5 具体操作方法 定位并作标记(见图2),常规皮肤消毒,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改良的9号腰穿刺针带针蕊通过所定的部位依次进入皮下及竖脊肌层达椎板。将针芯拔出,接上含治疗液的注射器。(1)取L4椎板外切迹入路时,针尖滑过椎板外缘,在通过黄韧带时可有落空感。然后使针尾向外倾斜10°左右,向下缓缓捻入,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有向下肢出现的麻电放射感时,可稍转换针尖位置后继续进入1cm左右,即可触及椎体后面的后纵韧带。在此阶段病人多诉局部有酸胀感。(2)对于取L5-S1椎板间隙外缘入路时,针尖向内滑过椎板骨质穿过黄韧带后有落空感,然后将针尾向内倾斜5°~10°左右,向下缓缓捻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有向下肢放射的麻电感,可将针尖向头部或足部稍移动后继续进入约1cm左右,同样可抵达椎体后面的后纵韧带,在此阶段病人也有局部的酸胀感。
, http://www.100md.com
    6 推药速度 针尖到位后经反复回抽,确认无误入血管、神经根鞘及硬膜下腔后,可先快速推注1ml药液。观察5分钟,若患者无硬脊膜下腔麻醉现象或中毒反应后,再将剩余5ml药液加压快速分次注入。注射时,患者可有药液沿原神经疼痛的方向往下肢传导达足部的现象,同时局部出现酸胀痛难忍的感觉。注射完后拔针,创可贴敷盖针眼。

    7 治疗后反应 患者的治疗侧可有0.5至1小时的皮肤发麻和肌肉无力现象,属正常的治疗后反应。

    8 适应证 与硬脊膜外腔注射治疗腰突症相同,但应排除正常的解剖特征已被完全破坏、标志不清、无法定位者。

    讨论

    对于腰突症的致病机理,目前倾向于认为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机械压迫神经根后,造成其周围血运受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致痛物质渗出,激惹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产生渗出、炎症、粘连及组织变性、微循环改变等。使神经根及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而出现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4]
, 百拇医药
    硬脊膜外注射疗法,由于其疗效的确切,因而近几年来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腰突症的治疗。[5]其治病机理是利用药物的作用促使局部炎症的改变。支氏[6]同时认为,药液的短时快速推入,可起到“液体剥离”作用,从而减轻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硬脊膜外腔是硬脊膜内外层之间的间隙,上部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与枕骨紧密粘连并与硬脑膜相连接,下部以第二骶椎下变细,包囊着终丝,附着于尾骨。[7]硬脊硬外腔被两侧神经根分为前后两部,在前部,硬脊膜紧贴椎体与后纵韧带,并以疏松纤维组织与后纵韧带相连,只两侧有腔隙。后腔较大,内含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及大量静脉丛,与椎板和黄韧带之间无任何联系。[8]在椎管内由于后纵韧带比较薄弱,特别是其两侧。因此椎间盘最易在后纵韧带的两侧突出。[9]手术中亦可观察到突出的髓核及周围组织的炎症粘连多在硬脊膜前腔。

    侧路硬脊膜外前腔注射疗法与常规硬脊膜外注射疗法及椎旁椎间孔注射疗法比较,优点如下:
, 百拇医药
    1 操作简单、入路短,经过的组织层次少 标志清楚,特别是椎板外切迹入路法,不具有刺破硬膜囊的可能性。比侧路椎间管注射法成功率高,安全性大。

    2 由于椎间盘突出最易引起病理变化的部位在椎管的前腔,侧路腰硬脊膜外前腔入路法则是根据这一特点将药液直接注入椎管前腔起作用。而硬脊膜外腔注射疗法则将药液注入硬膜外腔(椎管后腔),通过扩散的方式达病变部位起作用。

    3 侧路硬脊膜外前腔入路治疗针尖达椎体后缘及后纵韧带后,采取快速少量推入的方法,可直接将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通过液体剥离的方式松解。此疗法在快速推药时患者明显感到局部组织胀痛难忍。本文认为在硬膜外腔注射疗法中,只有当患者在推药时有此反应者,方起到了液体剥离的作用。而硬脊膜外腔注射疗法,即使有液体剥离的作用,也应该是剥离硬脊膜后腔所产生的粘连现象。

    4 侧路硬脊膜外前腔入路法定位准确,针对性强。一般在推药时,除局部出现胀痛难忍感外,患者同时有药液沿原神经疼痛的方向向下流动的感觉。这种现象反过来也可以协助诊断。另外,由于针对性强,在用药剂量方面也比常规硬脊膜外腔疗法少,减轻了用药过多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须要提出的是,在本文所测量的104份X光正位片中有8%的L5-S1椎板间隙外缘间距小于椎管的内径,为L5-S1椎板间隙外缘入路带来了一定困难。但观察其这种情况的腰椎,L5椎板外切迹入路针尖达椎间管的位置与L4相同。因此可选用L5椎板外切迹入路法。操作前入路的选择须依患者的腰椎X光正位片来确定。

    我们运用侧路腰硬脊膜外前腔入路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并与常规硬脊膜外腔注射疗法对照,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取得了较好的短期疗效。拟另文报道。

    侧路硬脊膜外前腔注射疗法,虽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应用时间短,适应症及临床疗效都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另外在用药及剂量、针具的改良等方面有必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章瑛(1963-),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湖南中医学院 医学硕士。

    参考文献

    [1] 李怀先,来为棣,吴祖尧,等.侧路腰硬脊膜外前腔造影术.中华骨科杂志,1983,(2):92

    [2] 方生永,郭恒霞.腰椎间孔进路硬膜外阻滞.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2):103

    [3] 宋文阁,傅志俭,马玲,等.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的研究.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4):248~250

    [4] 宣蛰人,赵龙海,袁鑫,等.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切除术失败病例的临床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81,1(2):89

    [5]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252

    [6] 支满霞.硬膜外腔注药治疗顽固性腰腿痛.中国骨伤,1993,6(1):28

    [7] 严振国.实用骨伤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70

    [8]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59

    [9] 孙呈祥,孙之镐.中医筋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98

    收稿日期:1998-07-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