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2931
口服奎尼丁转复房颤65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钮晋红

    单位: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广西桂林市 541002

    关键词:奎尼丁;心房纤颤;分析

    华夏医学990470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4%,在心脏病中约4%,在心脏扩大且伴有心衰的患者中高达40%,AF可致心排血量下降,心功能衰竭,栓塞等严重并发症[1],伴预激综合征时还可能导致室颤。因此,是心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1994年8月至1997年12月间所统计的资料完整的奎尼丁转复AF病例作如下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1994年8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心内科共收治AF患者362例次,其中,应用奎尼丁口服转复者65例,成功54例,成功率83.1%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原发病,风湿性心脏病37例,高血压病10例,特发性房颤9例,冠心病5例,心肌病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36~75岁,平均48.7岁,持续AF病史12h至25月,阵发AF病史5月至3年。

    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无风湿活动、无感染。②心功能Ⅲ级以下,心衰好转3月以后。③二尖瓣介入性治疗(外科换瓣或成形术,经皮导管球囊扩张术)后3日以上。④甲亢外科根治术后。⑤心房无明显扩大者。⑥超声心动图检测心房内无血栓。

    1.3 转复前准备

    ①转复前用洋地黄和/或β-阻滞剂控制心率100次/min以下,用奎尼丁前停洋地黄2d,停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3d以上,如服胺碘酮需停药30d;②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血K+>4mmol/L);③适当镇静,稳定情绪。
, http://www.100md.com
    1.4 用药方法

    奎尼丁服药时间从中午12点开始。剂量:第1日每次0.2,每2h一次,共5次;第1日如未转复,第2日每次0.3,每2h一次,共5次;第2日如仍未转复,第3日每次0.4,每2h一次,共5次,待第3日服药后仍不能转复,则不再继续用药。

    1.5 结果

    ①奎尼丁转复AF65例,成功54例,成功率83.1%。②AF转复成功者用药后转为窦性心律的时间最短为2h最长为42h,平均为12.5h,85%的患者在当日服药后14h内转复。③风湿性心脏病AF的转复率与高血压、冠心病AF时转复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7.7%、72.6%、P<0.01)。④左房内径<50mm者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50mm者(分别为89.2%、67.5%、P<0.05)。

    1.6 服药时间注意事项
, http://www.100md.com
    ①持续心电监护。②禁止患者下地活动。③持续静脉点滴极化液。④每日查血钾,必要时查两次,确保血钾4mmol/L以上。⑤每次服药前观察血压。⑥每次服药前作心电图,观察心率,节律及Q-T间期变化。

    2 讨论

    AF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AF可致心排血量下降,心功能衰竭、栓塞等严重的并发症,伴预激综合征时还可能导致室颤。另外,由于心悸等症状,还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因此,临床医生应该对AF时刻高度重视[2]

    2.1 口服奎尼西转复AF疗效的评价

    奎尼西属Iα类抗心律失常药,它主要是抑制细胞膜的Na通道,使Na内流明显下降,动作电位O相上升速率、动作电位、振幅降低,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常用于转复和预防AF和房扑,转复和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是重要的转复心律药物之一。自从直流电转复房颤应用于临床以来,奎尼丁转复AF在许多地方已被直流电转复所取代。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奎尼丁转复率低,副作用大及喜欢电转复的快捷。本组病例奎尼西转复的成功率是83.1%。而据文献报道,电转复的成功率是86.9%[3],与奎尼丁转复的效果并无十分显著的差别。所以,笔者认为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好,用法的时机及方法恰当,奎尼丁转复的成功率也是很高的。一般认为,适于转复的患者房颤应小于半年,心功能应在Ⅲ级以下,左房内径应小于50mm,本组患者的适应证掌握的比较宽,一些患者尽管其持续AF史超过半年,左房内径也比较大,如果没有转复的其他禁忌证,用奎尼丁转复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体会:风湿活动、感染,未控制好的甲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对奎尼丁转复疗效的影响要比房颤病史、左房内径等影响更大一些。
, 百拇医药
    此外,用药的时机也很重要,我们将每一次服药时间定在中午12点是因为这样可使最后一次用药恰好在晚上8点,患者服镇静药安静入睡。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助于奎尼丁转复的效果。本组患者的转复多发生在次日凌晨1~4时之间,也就说明这一问题。

    2.2 口服奎尼丁转复AF安全性的评价

    奎尼丁的副作用有多种表现,包括低血压、心力衰竭、室内传导阻滞、心室复极明显延迟,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即临床所谓奎尼丁晕厥)。使很多人对奎尼丁敬而远之。本组病例虽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笔者认为,认真作好以下几点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①转复前应尽可能控制基础疾病,如控制风湿、控制心功能衰竭、治疗心内膜炎、控制高血压、控制甲亢等;②服药期间要确保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尤其是要保证血钾在正常范围;③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尤其是心电图Q-T期间延长超过50%时应及时停药,这对防治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非常重要;④转复期间要时刻准备好除颤器及其他抢救设备,以防不测。如果病例选择恰当,同时能认真做好以上几点,奎尼丁转复还是相当安全的。
, http://www.100md.com
    2.3 奎尼丁转复AF费用及顺应性的评价

    奎尼丁价格低廉,药源充足,其转复心律不需要特殊设备,在基层医院即可进行。这样就可以使大量的AF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可保存劳动力,降低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据调查,在AF而适于转复的患者中,患者都希望转复成为窦性心律,用奎尼丁药物转复时,所有患者都能够顺从治疗,但若用电转复时只有50%的患者能够配合。所以,尽管奎尼丁转复AF的成功率稍低于电转复,但其对AF患者实施的可能性却明显高于电转复[4]。故而,从总体上讲,奎尼丁转复AF患者的益处并不差于电转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房颤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问题,应积极给予治疗。奎尼丁转复房颤只要适应证选择适当,方法正确,成功率高达83.1%,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此外,奎尼丁转复的费用低廉,不需特殊仪器,患者的顺从性好,临床可操作性强,所以,从疗效副作用、疗效费用以及顺应性、临床可实施性等几方面评价,奎尼丁口服转复AF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仍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 百拇医药
    (本文临床资料为进修学习期间所收集,在完成论文期间曾得到北京友谊医院顾复生教授的指导,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王非.非瓣膜病的心房纤颤与血栓栓塞.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4):203~204

    2 顾复生.心房纤颤的治疗.中华心血管杂志,1993,2:240~243

    3 Stettin G D.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Wet J Med.1995,162(4)331~339

    4 Lip G.H.Treatment of AF in the genaral Hosprtal.Br Heart J,1994,71(2):92~95

    (收稿 1998-1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