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 心源性猝死
编号:10246705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http://www.100md.com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傅素贞 刘雪虹 刘剑立 季瑞芬

    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市,110015

    关键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990313

    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来住院或抢救的心源性猝死患者15例进行分析与探讨,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尸体解剖3例。

    1 资料

    1.1 选择标准

    生前临床症状稳定,无病情恶化迹象,突然24小时以内死亡。排除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终末死亡。

    1.2 一般资料

    38~50岁2例,60~89岁13例,详见表1。诊断为冠心病14例(心绞痛3例,心肌梗塞8例),心肌炎1例。
, 百拇医药
    从表中看出15例心源性猝死患者无明显诱因6例,其中睡眠中发病3例,情绪激动2例,散步2例,进餐1例,饮酒1例,解大便1例,洗澡劳累1例,做家务1例。

    表1 15例猝死患者的临床与尸解情况 序

    号

    性

    别

    年

    龄

    诊断

    诱因与症状

    心 电 图

    发病至死亡时间
, 百拇医药
    病 理 解 剖

    1

    男

    66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

    散步、呼吸困难

    RBBB.af、急性前间壁、高侧壁心肌梗塞

    6小时

    2

    男

    79

    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内感染

, 百拇医药     无

    窦性心动过速

    10小时

    3

    女

    50

    不稳定型心绞痛

    无

    Q-T间期延长,发作时广泛ST-T改变

    1.5小时

    前降支狭窄>90%,回旋支狭窄>75%,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心肌脂肪浸润

    4
, http://www.100md.com
    男

    61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激动

    急性下壁心梗、窦缓、Q-T间期延长

    1小时

    5

    男

    68

    陈旧性心肌梗塞并急性再梗塞

    看电视心前区不适、激动

    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室颤
, 百拇医药
    10分钟

    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前壁血栓,急性心肌梗塞

    6

    女

    87

    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坐在床上解大便

    左前半阻滞,窦速,STV5,V6下移>0.1mv

    25分钟

    7

    男

    64
, 百拇医药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睡眠、胸闷

    广泛ST-T改变、室内传导阻滞

    3小时

    8

    男

    68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睡眠、胸闷

    aVF导联ST-T改变、室内传导阻滞

    3小时

    9

, 百拇医药     男

    65

    陈旧性心肌梗塞

    卧床

    RBBB、轻度ST-T改变

    即刻

    10

    男

    89

    不稳定型心绞痛

    进晚餐

    aVF导联ST下移0.1mV

    即刻
, 百拇医药
    11

    男

    68

    冠心病、慢性心功不全

    胸闷、睡眠

    ST-T改变

    1小时

    12

    男

    73

    陈旧心肌梗塞

    散步、胸闷

    室颤
, 百拇医药
    1小时

    13

    男

    65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

    洗澡

    广泛ST-T改变

    6小时

    14

    男

    38

    心律不齐

    饮酒、激动
, 百拇医药
    室颤

    半小时

    心脏增大至380克,心肌局灶性炎性改变

    15

    女

    70

    冠心病

    家务

    即刻

    2 讨论

    大部分患者猝死前有先兆症状,本组患者猝死前有心前区憋闷不适9例,占60%;Q-T期间延长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其中1例(例3,女性,50岁)反复出现心绞痛,每日多达20余次,有酶类改变。
, http://www.100md.com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致。随年龄增加,猝死率逐渐增加。本组心源性猝死15例,60岁以上13例,占87%;男12例,女3例,男性是女性的4倍。本组男性心源性猝死12例,占80%,与Nicod报告(70%~90%)相符。

    心源性猝死目前尚无理想的预报指标。但一般认为具有下列情况的人应视为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①急性心肌梗塞伴有严重心律失常;②陈旧性心肌梗塞伴有室壁瘤或心功不全;③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繁;④慢性心功能不全伴有严重心律不齐;⑤年大体弱、心电图有明显变化而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者;⑥Q-T间期延长;⑦电解质紊乱;⑧心肌炎伴有严重心律不齐。但这些情况对预测猝死仍不能达到满意的程度,还有20%的猝死患者死亡前没有任何症状,甚至没有心脏病[2]

    3 参考文献

    1 Kannel WB et al.Am Heart J,1998,115:869

    2 Nicod P,et al.J Am Coll Cardiol,1984,4:964

    3 陈在嘉.中华内科杂志,1985,24(6):378,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 心源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