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4293
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苗波 李德超 宋佳明

    单位:苗波 李德超: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宋佳明:鹤北林业局职工医院

    关键词:面颈部;淋巴结;结核

    黑龙江医药科学990345

    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是口腔科少见病之一,患者通常以怀疑肿瘤的形式而就诊。由于淋巴结结核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拟就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一分析,为临床认识该病提供一些参考。

    1 临床资料

    65例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男性36例,占55.4%,女性29例,占44.6%,发病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64岁,平均28岁。65例淋巴结结核中,正确诊断者34例,符合率为52.3%,在其误诊病例中,青少年多怀疑为淋巴结炎,中老年多怀疑为肿瘤。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其中呈串珠状6例,有干酪样坏死者9例,经久不愈瘘管3例,而有结核病史或全身结核症状者仅2例。本组对于无痛性、无破溃的淋巴结结核,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病理学确诊后,再辅以抗结核药。有瘘管者,则彻底切除病变组织以消除残余感染来源,避免继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干酪样坏死的结核灶,则主要采用抽吸坏死物后注射抗结核药,反复多次直至脓肿闭合为止。所留凹陷性或增生性疤痕,则采用疤痕切除术以修复面容和恢复功能。
, 百拇医药
    附表 淋巴结结核部位分布 部位

    例数

    构成(%)

    颌下

    26

    40.0

    颏下

    13

    20.0

    颈部

    12

    18.5

    腮腺
, 百拇医药
    8

    12.3

    颊部

    6

    9.2

    2 讨论

    本组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多发生于青少年,30岁以下患病者占总数的82%,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发病部位依次为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上颈区淋巴结、腮腺淋巴结及颊部淋巴结[1]。结核患病开始时一般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无痛性或轻度疼痛的包块,随着病程发展逐渐形成团块状或串珠状,淋巴结病变在本组最多者多达10个,这可能是淋巴结结核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临床特点,它有助于与其他肿块相鉴别[2]。本组病例发病时间最短者仅1月,最长者达20年,平均2年,临床表现为串珠状病变者6例,占10.7%。增大的淋巴结可形成干酪样坏死、液化,甚至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本组出现干酪样坏死9例,占13.8%,长期瘘管者3例,占4.6%,成为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由于绝大部份患者缺乏明显的结核病史及典型的阳性体征,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不容易与面颈部其他类型的肿块相区别。本组术前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2.3%。为了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我们的体会是淋巴结结核多发生于青少年,而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另外,由于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很少有典型的结核病史及体征,B超可显示出淋巴结结核的结构特征,有钙化者还可显示出光斑,结合临床特征可以确诊[3]。淋巴结结核的正确疗法有药物疗法,手术疗法,药物手术联合治疗,对于淋巴结结核或伴有皮肤瘘管者,我们主张手术切除,为预后及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条件,对于干酪样坏死或结核性冷脓肿,则主要采取抽出脓液及注入抗结核药液的方法,为了提高对淋巴结结核的药物疗效,缩短治愈时间,我们则采用两种以上的抗结核药,待结核病灶愈合后,其所留疤痕再行二期疤痕整复手术[4]

    参考文献

    1.王秀丽..247例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资料分析.上海口腔医学,1993,2:134

    2.姜晓钟.腮腺结核(附10例报告).口腔学,1990,10:142

    3.张玉珍.颈动脉分歧部肿块的B超图像特点.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8,4:32

    4.朱声荣.三种舌粘膜溃疡性病变的临床比较.牙病防治杂志,1994,2:15

    (1998-12-24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