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4281
尼莫地平合并泰必利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孙传兰

    单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222002

    关键词:尼莫地平;泰必利;偏头痛

    黑龙江医药科学990361

    尼莫地平系1、4----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在临床上正广泛使用。而尼莫地平合并泰必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少见报道。现将我院合用两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符合下列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①头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无头痛;②多在青春期前起病;③病程在3个月以上,每月至少发作2次以上;④排除其它原因的头痛。本组95例偏头痛患者,尼莫地平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0~55岁,平均45岁;尼莫地平合用泰必利治疗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26~52岁,平均42.3岁;安慰剂组17例,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22~56岁,平均43.6岁,病程4月~6年。95例患者中,全部做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正常者84例,轻-中度异常者1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尼莫地平(山东新华制药厂产)30mg,每日3次口服,泰必利100mg(淮阴制药厂产)每日3次口服,安慰剂组服用维生素B1 20mg,每日3次口服。每周观察头痛次数、程度及副作用,持续观察3~8周。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服药期间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持续时间缩短50%以上。有效:服药期间头痛程度减轻,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下,持续时间缩短50%以下。无效:服药期间头痛无变化。

    2 结果

    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 百拇医药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尼莫地平组

    30

    12(40.0)

    11(36.7)

    7(23.3)

    12(40.0)

    23(76.7)*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17

    0(0.0)

    4(23.5)

    13(76.5)

    0(0.0)

    4(23.5)

    尼莫地平加泰必利组

    48

    29(82.1)

    7(15.7)

    2(4.2)

, 百拇医药     39(82.1)

    46(95.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1,与单用尼其地平组比较**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颅内外血疗舒缩功能异常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迄今多数学者认为,在偏头痛发作初期,因颅内动脉痉挛,脉血流量减少,出现偏头痛的先兆症状,继而出现反应性颅外血管扩张,引起剧烈头痛[1]。在这一系列变化中细胞内钙超载起着重要的作用。尼莫地平系第二代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有选择性扩张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物质释放,对抗儿茶酚胺5-HT、TXA2、PG类缩血管物质的作用,阻断钙离子的跨膜内流从而防止偏头痛的发作[2]。本组病例单用尼莫地平治疗的总有效率达76.7%,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文献报道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率达94.12%~100%[3~4],较本观察结果高。这可能与疗效判定标准不同有关。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口服尼莫地平后并非头痛立刻消失。因此,我们同时加用泰必利口服。观察结果显示,尼莫地平合用泰必利的有效率较单用尼莫地平又有较大的提高。在偏头痛的发生机制中有学者认为存在疼痛控制通路的节段性缺陷,使得从三叉神经脊束核来的过量放电以及对三叉丘脑束或皮层延髓束来的过量传入冲动发生应答,最终引起脑干与颅内血管间发生相互作用。泰必利具有阻滞疼痛冲动经脊髓丘脑来网状结构的传导和对丘脑整合中枢发生影响的作用。当与尼莫地平合用后能迅速缓解疼痛,因而易于病人接受。有必要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编委合编.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065~2068

    2.张庆柱.钙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实用内科杂志,1988;8(11);602

    3.谭直,谭湘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34例疗效观察.辽宁医学杂志,1994;8(3):150~151

    4.焦帼范,时代音.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有效观察.陕西医学杂志,1993;22(8):479~480

    (1998-05-18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