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3期
编号:10225676
92’中日医学大会糖尿病学术会议暨第五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简况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3期
     作者:马学毅 钱荣立

    单位:100037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马学毅),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钱荣立)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0324 中日医学大会糖尿病学术会议暨第五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于1992年11月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1月1日上午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1992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全体与会代表参加了这一活动。11月1日下午至11月2日举行中日医学大会糖尿病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10余篇,入选180篇,除西藏、新疆和台湾外,全国各省市均有代表,在中日医学大会糖尿病会议上双方大会发言41篇,另有7位中、日专家做了专题报告。日本熊本大学七里元亮介绍了由葡萄糖感受器、血糖连续监测系统、胰岛素、胰升血糖素灌注泵系统组成的便携式人工胰,使血糖得到最佳控制,病人可以长期使用。我国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舒昌达报告用免疫隔半透膜包裹的大鼠胰岛移植给糖尿病(DM)小鼠后,不用免疫抑制剂观察1年,DM病情完全及部分缓解率可达91%。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大森安惠介绍了日本妊娠糖尿病的处理,强调以多次进餐多次胰岛素(INS)注射使空腹血糖<100mg%,餐后2小时血糖6.66mmol/L(<120mg%),以预防KM微血管病变及保证保证胎儿的健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研究所冯估民介绍了三种新的胰岛素类似物的性能及制备。日本东北大学丰田隆谦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时NIS抵抗机理报告中,提出INS抵抗可能是由INS引起磷脂信号缺陷及蛋白磷酸酯基因表达受损的受体后缺陷所致。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朱禧星报告STZ-DM大鼠的特异性DM心脏病是由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心肌特异病变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病组成。WHO的H*King就NIDDM的病因学研究做了专题报告,据WHO统计,NIDDM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实际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这可能是某些种族中存在着“节俭基因”的缘故。大会还就DM的临床治疗、流行病学、生化、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进行了交流。
, 百拇医药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吴松华、孙多奇分别报告了对美籍华人及大陆中国人与醣脂代谢有关的六种基因的研究,未发现Hincll/LKLR的RFLP与NIDDM有关,也未发现GIUT/BglII/XBAIr PFLP与高甘油三酯,BMI有关联。北京儿童医院王莉莉报告了中国儿童IDDM中Asp57-/Arg52者显著高于对照组(33.3%∶5%),这二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IDDM的遗传易感基因。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单忠艳报告DR3、DR4是我国北方IDDM的二个遗传亚型。DR4的IDDM病人急性发病有显著季节性。ICA及抗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DR3者。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内澙安子报告了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有很强的遗传倾向,32个日本IAS患者均为HLA-DR4,而DRB10406、DQA10301、DQB10302是发生IAS的关键基因。北京协和医院向红丁报告了磺脲类降糖药刺激INS分泌的分子机制,认为磺脲类药是作用于β细胞ATP敏感的K+通道,通过钙离子依赖的电压改变引起INS分泌。日本神户大学宫本和明通过Northern blot分析胰岛细胞上γ-羟丁酸(GABA)和谷氨酸脱氢酶(GAD)的表达,发现GAD65、67均只存在于大鼠脑内而不存在于胰岛,GABA及GAD的不同定位提示胰腺与中枢神经系统内GABA、GAD功能不同。日本九州大学安西庆三研究了不同周龄NOD及CD-1小鼠的GAD-Ab,发现GAD-Ab有年龄依赖性,5~15周龄NOD小鼠GAD-Ab均阴性,而至26~35周龄时GAD-Ab阳性者达96.9%,其中有DM者为72.7%,而对照CD-1小鼠GAD-Ab均为阴性。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中村直登的报告指出RT6.1阳性的T淋巴细胞参与了糖尿病自身免疫反应调节,而环境因素激发的非特异免疫反应在DR-BB大鼠的DM发生中起了关键作用。
, 百拇医药
    有关DM的临床研究的论文较多,湖北医学院第一医院甘佩珍报告了使用Captopril可降低血压正常的NIDDM病人尿中微量白蛋白。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广元提出Captopril还可以改善或逆转DM大鼠心肌病变。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冯晋光报告了对DM合并冠心病病人及非DM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肌活检的结果,发现DM病人中45%(5/11)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对照组为27%),心肌病变两组相似,但DM合并冠心病的病人较非DM冠心病者的冠 心病发生早,病变更广泛和更严重。日本冈山市民病院羽井佐茂介绍了Alacepril可以降低DM高血压病人尿中微量白蛋白,但不影响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O-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氨基肽酶(AAP)的排泄,也不影响血糖血脂代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雁南提出随意一次尿或空腹2小时尿标本可以代替24小时尿标本以测定微量白蛋白排泄率(AER),且随意尿微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能更精确地反映尿微量白蛋白情况,天津第二医院张志报告在肾功能正常的NIDDM病人中尿C肽与血C肽密切正相关。日本琉球大学岛袋充生在体外DM大鼠心脏研究中发现达美康10mg/kg*d处理6周后可以显著改善大鼠基础及缺血后的心功能。该校的上江洌良尚还通过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研究发现无论INS引起低血糖还是α-脱氧葡萄糖造成的细胞内高血糖均可造成脑血管通透性增高。九州大学三村和郎介绍了新型口服降糖药CS-045,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葛军报告了水飞蓟宾、懈皮素对牛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化有明显抑制作用。第一军医大学薛耀明报告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在有微血管病变的DM人中更明显,提示血小板可能参与了启动和进一步加重微血管病变的作用。南京军区总医院邹郊漫报告DM病人牙周病与DM病程及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呈正相关,而与血糖控制无关。北京宣武医院王立报告在DM病人无论有无高血压及非DM的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均有显著增高,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却低于对照组。南京铁道医学院唐尧报告循环中TXA2/PGI2严重失调及过氧化脂质LPO增高是发生DM性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白求恩医科大学富强报告NIDDM微血管病变与氧自由基呈正相关。中山医科大学严励报告心功能严重受损与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
, http://www.100md.com
    在DM流行病学研究中,日本广岛的伊藤千贺子对1971~1990年32 466名死亡居民的调查,发现因DM死亡者较因其它病死亡者平均死亡年龄提前6~7年,在65年以后诊断的DM病人中,发病时FBG≥170者死亡发生得更早。大庆市第一医院胡庆华报告1986~1990年该地区36 471人中DM患病率为131/10万。DM将随生活条件改善和老龄化而进一步增多。日本琉球大学医学部普间弘也报告了1991年对Okinawa地区40岁以上的2 321人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男女DM发生率分别为7.2%和3.8%,显著高于1986及1988年的发病率。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对167名正常人和243例IGT不同BMI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收缩压与2小时血浆INS水平呈正相关,但严重肥胖可干扰INS的净升压效果。会议后两天的第五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重点讨论了有关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病问题。关于糖尿病肾病(DN)目前国际大多采用Mogensen(1983年)的诊断分期标准,强调在排除剧烈运动、感染、心力衰竭和其他肾病后,半年内至少连续两次以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UAE)≥20μg/分才能诊断。讨论了UAE的留尿方法。究竟是留24小时尿、夜尿或随意尿尚无一致意见,但强调尿标本应无菌、非酮症状态,需加防腐剂,并用氢氧化钠将尿pH调至7.5。治疗早期应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以延缓病情恶化,特别强调DN病人血压应控制或≤16.5/11.3kPa(125/85mmHg)。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减少早期DN的UAE,但已有BUN增高者不宜用。关于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早期宜限制0.8/kg体重,有氮质血症者限制在0.6/kg,以精蛋白为主。DN晚期透析所标:当血肌酐8mg或肌酐清除率降至≤10ml/小时应开始透析,太晚透析效果多不好。

    关于糖尿病心脏病讨论认为应包括:(1)糖尿病后心肌病,可能为糖尿病特异性心脏改变;(2)糖尿病性心血管植物神经病变和(3)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后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性质一致,只是DM病人发病早和严重。提出糖尿病特异性心肌病变主要根据动物实验,临床上尚未能充分证实。但个别报道糖尿病人尸检70%有心脏小血管病变,而冠状动脉及分支并无阻塞。至于糖尿病心脏病人临床表现有静息时心率加快,体位性心率改变、位置性低血压乃至无痛性心肌梗塞等,均与糖尿病引起的心血植物神经病变有关,至于对糖尿病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强调早期严格控制血糖至接近正常,并消除高血压、高血脂病、肥胖等这些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

    (收稿:1992-12-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