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0697
转变护理观念应对老龄社会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8日 《现代护理报》 2007.08.2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布关于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白皮书。中国是拥有世界上最多老年人口的发展中大国。199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同先期进入老年型的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速度快,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作为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复杂,挑战更严峻,解决老龄问题的任务也更艰巨。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的老年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增进老年期健康,是提高老龄社会全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各级医院,尤其是二、三级医院。一方面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使高年资的老护士(45岁以上)趋于“边缘化”。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医院存在大量工人编制的护理人员,而国家政策规定工人50岁退休。有的医院甚至不管是工人编制还是国家干部编制的护士全部45岁退休。而这些“老护士”既有经验,又有爱心和耐心,而且正处于工作极其细心的时期,但现实使得她们的经验和爱心无处施展释放;另一方面,卫生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大量涌入社会,而二、三级医院只青睐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并且由于“经济成本”的限制,招收护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数也屈指可数。以致大批护理专业的大、中专甚至本科毕业生忍痛舍弃专业而改行谋生,造成护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白皮书指出:我国要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龄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护理工作者肩负着“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使命。老龄社会的到来,给护理事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老年群体是多种疾病的高发群体,依靠护理人员进入社区、家庭,实现集医疗、护理、养老于一体的服务模式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护理管理者要做好老护士的分流,尊重她们对护理事业的贡献,发挥她们经验、阅历丰富的优势,让她们投入到社区护理、护理教育、健康教育工作中,满足她们自我实现的愿望。护理教育者要加强伦理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病学等的护理教学,引导学生转变护士只适于在医院工作的观念,深刻领会护理的内涵,让更多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深怀爱老之心,恪守助老之责,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家庭、康复机构、养老院,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构筑文明和谐社会,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汪贵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