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0874
外资药企的公益生意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8.24
     公益与生意似乎是不搭边的事,然而,认为公益不是一种营销的外资制药企业,在中国落力推行长达十几年的公益活动之后,产生了营销的效果。

    日前卫生部与上海罗氏联合开展“2007中国亲体移植合作项目”, 罗氏向亲体活体移植受者赠送总价值超过800万元的骁悉和赛尼哌——这仅仅是诸多外资药企公益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虽然跨国公司否认“生意作为公益”的出发点,但其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公益项目,对公司的品牌和销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双重效益

    跨国公司可以做数年的赔本生意,公益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公益活动的叠加和长期效应,带来了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去年以来,外资药企在中国的销售和利润都取得了可观的增长,与国内企业的不景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蓝哥智洋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于斐认为,公益活动是让企业较易赢得大众认同的一种方式,它常常成为企业用来提升形象、提高业绩的一种策略,所以被称之为公益营销。长期系统实施这种策略,能够给企业的品牌和经营带来好处。
, 百拇医药
    罗氏承认,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与其社会责任息息相关,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是企业取得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应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求不仅在经济方面,更在社会、环境等领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一笔非常可贵的道德资本。

    无形的资本和商誉,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能够使公司的产品受到当地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信任,直接的产品捐赠能够起到市场推广的效果,这些都对外资企业的销售有所帮助。

    2006年,强生全球共捐赠了价值5.448亿美元的现金和产品。同年,强生公司的全球销售额达533亿美元。

    跨国公司在公益活动中强调员工参与,擅长组织全球性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利用员工的专业优势组织公益活动。

    例如:辉瑞公司专门设立了“全球志愿者”项目,利用员工的专业特长优势,与项目所在地的非政府组织就重大传染性疾病开展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培训和辅导;百特正在推行“社区志愿者全球服务”的全球公益项目,宣布在一年内由其全球员工提供15.6万小时的带薪志愿服务。
, http://www.100md.com
    在采访中,外资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员工参与是提高公司内部凝聚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加公益活动之后,员工能够亲身感受到帮助别人的乐趣,积累人生体验,公司的凝聚力更强了。” 百特中国公关传播部副总监王星蓉说。

    必须被设计

    在采访中,多家外资药企的公益项目负责人不认同甚至反感“公益营销”这一概念。

    王星蓉表示,企业开展公益活动的初衷还是对社会的回馈和履行社会责任,公益与公司的经营目标并不挂钩,公益不是营销手段的一种。

    然而,在跨国公司,公益项目通常有专门的基金会和特设的负责部门,公益项目的实施有着一套固定的程序。换言之,公益必须是被设计的,经过认真仔细评估后才实施的。

    首先,众多外企的公益活动,几无例外地集中在赈灾扶贫、支持教育、热衷环保和患者关怀,其中既有与企业产品直接相关的捐赠,也有与企业品牌和产品无直接关系的志愿者活动,经费一般来源于专门的基金会。
, http://www.100md.com
    例如,百特将公司的责任区分为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经济责任,由百特国际基金会负责产品、物资和金额的捐赠,将捐赠范围分为美国和美国以外的地区,2006年百特及其基金会合计捐赠超过3500万美元,产品捐赠1500万美元,其中美国914万美元,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是736万美元。

    其次,跨国公司的公益项目通常由专人或部门负责。如百特中国成立了百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负责公益项目的发起、策划、评估,推动执行和进展。

    再者,外资药企的公益项目都有一套选择和评估标准,选哪类公益项目,在哪些领域展开,项目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同时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帮助,这些都要通过参照相关标准来考察和审核。

    据强生公司“强生家庭健康关爱计划”执行总监冯洁莲介绍,强生对于公益项目的选择标准是:目前集中于健康教育领域,会考虑自身和合作伙伴的能力是否完成公益项目,以确保有很好的执行力;中国目前卫生保健最需要的项目是首选。

    强生公益项目的评价标准是:第一,公益的覆盖面是否得到了拓宽,从公益项目中获益的人群面是否得到了拓宽;第二,与合作单位是否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 百拇医药(钟可芬 张莉 实习记者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