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2241
廉价药为何在城市难觅其踪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6日 《当代健康报》 2007.08.16
     本报记者 晨 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在该局8月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药监部门将联合其他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廉价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畅通。

    药品价格高,买药贵,是眼下的热点话题。你只要留意医院的药房、药店陈列的药品,就会发现,目前价格便宜的药品很少。一些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质优价廉的老牌药品,如3角钱一袋的牛黄解毒片,6角钱一包的用于胃肠道消化的干酵母片,9角钱一盒的治疗感冒的维C银翘片等已很难见踪影。其实这些常用药基本上被市面上常见的一些相同成分和疗效的价格贵的所谓“新药”代替。

    “便宜药品我们也愿意卖,我们现在价格低于1元的药品上百种,它可以方便老百姓,薄利多销,即便没利也可以树立我们漱玉的形象。”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总经理秦光霞女士告诉记者,“我相信没有哪个药店不愿意卖你所说的便宜的常用药,但是药店必须生存,我们药店可以没利销售是因为我们的销售额很大,促使我们卖便宜常用药的成本降低;其他药店,尤其是一些单体药店,就没有办法选择这些药品,他们不赚钱就会赔钱,不进则退。”秦经理还告诉记者,像干酵母片等药品不仅仅是利润低药店没有的卖,主要还是一些药厂不再生产,以前可能有十几家药厂生产,现在全国也不出三家生产了,所以药店进货也就不容易了。与药店难寻“廉价药”一样,大医院里也很难见到“廉价药”的身影。北大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的药品目录里,找不到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罗布麻等药品。在北京宣武医院就诊的姚先生告诉记者:“拉肚子,我想用青霉素。可医生说,青霉素早就没货,只能用头孢了。”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销售总经理得意地告诉记者,河北一县城的村医使用鲁抗每支0.5元的青霉素,一个月能走四箱。“廉价药在边远地区深受欢迎。”“村医用青霉素来治病,而北京的大医院因为用它们要做皮试,因而不愿意使用。”鲁抗医药的那位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北京某三甲医院使用0.5元/支的青霉素,一个月才两箱,不及一个村医的用量。他认为,这样的使用状况,企业在大城市里销售青霉素难以维持销售成本,肯定不愿意进城。

    采访中,许多专家建议,为了保障廉价药供应,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可以采取措施,指定专门企业生产一些必备常用廉价药,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于这个建议,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博士认为,这个建议虽然可行,但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医生慨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米’了,可‘巧妇’不愿意做,患者还是用不上廉价药。”专家认为,决定廉价药命运的关键环节是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不适合廉价药生存——医院拿药品加成费,医生拿开单提成费,药品价格越高,医院收入越大,医生提成越多,高价药自然受青睐。在“富人的俱乐部”里,廉价药只能退缩边缘。因此,要让百姓看病更便宜,就要监督和保障医院、医生使用廉价药。, http://www.100md.com